52
特级教师蒋军晶说:“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是法国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互文性(也称文本互织):“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镶嵌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根据“互文性”和蒋军晶老师的观点进行概念拓展,跨媒介群文阅读就是:围绕一个议题,文本与其他多个媒介互补整合。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 发展,阅读不再局限于静态纸质图书,还包含声音、图画、图表、音频、动漫等。单纯性文本边界正逐渐被现代科技手段、互联网技术所打破,阅读已进入到文本与图像、文本与视频、文本与音频、文本与表格等相互融合的状态,以纸质阅读为主的平面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非连续性文本、多媒介呈现文本比例不断增加,丰富了学习素材。跨媒介群文是当下“互联网+教育”模式大背景下的衍生物,是信息技术与学科共生的重要体现之一。
◎ 周
雅梅
初中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初
探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项课题“融合视域下初中语文层级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编号:XDKT6177)阶段性成果之一。
53
一、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分别纳入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之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整体要求是:“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跨媒介群文阅读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文本与多媒介结合,二是将文本转化为多媒介。如课文《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与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属于文本与多媒介结合。可以将该文开发与变形,以解说词加配乐方式呈现,让学生以导游口吻,对原文予以提炼,模拟配乐介绍,把文本转化为多媒介。或从摄影师角度出发,对原文画面还原再现,配以文字说明,也属于文本向媒介转化范畴。
二、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 从不同媒介获取信息,拓展延伸展开表达与交流
部编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课后的积累与拓展提出了“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这就是一种文本与视频混合式跨媒介群文阅读模式。观看纪录片,在视频、音频、文字混合呈现中,使学生获取到更多与长江有关的信息。纪录片与课文形成互补、整合,学生头脑中能够对长江初步建立起立体、宏大的形象
感。跨媒介组群教学方式,增加了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多维理解,使学生学会鉴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与作品产生强烈共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里指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将媒介放在恰当的位置,或是学生基于想了解之际,以好奇心为基础,能唤起学生参与度;或是学生产生困惑之际,媒介出现能够降低难度,搭建学习支架;或是学生兴趣盎然之际,以促进学生积极情绪持续发酵,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如果教师在开课时就把《话说长江》纪录片抛掷出来,以激发兴趣为由做渲染,不是最佳时机,反而会影响到学生读作品本身的兴趣,转移学生注意力,使其头脑中更多的是回忆纪录片里的信息,导致其受纪录片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和研读。新课讲授后,在拓展教学环节,教师可顺势播放纪录片某个截取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就能达到很好的拓展效果。
教读七下杨振宁《邓稼先》一文,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课后组织学生观看由巫刚、刘蓓、汤镇宗等人主演的电影《邓稼先》,或者推荐由陈坤、张雨绮、张铁林等人主演的电影《钱学森》,能够促进学生对“两弹一星”相关人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可以科学家们的“中华魂、爱国情”为主题,组织交流会,激发学生树立报国志。通过文本学习、电影观看、讨论交流等手段,升华文章主题。
八下《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王选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稿。该文信息量大,涉及专业术语。为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消化与理解,教师可播放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当代毕昇——王选》,再给学生发放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时评。“每一篇文本都联系着若干文本,并且对这些文本起着复
读、强调、浓缩、转移和深化的作用。”每一种媒介都起着各自的作用:通过浏览演讲稿,感受现场气息;观看纪录片,了解王选其他事迹;选读时评,增加理性认识。通过不同媒介做拓展延伸、强化主题,以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2. 辨别不同媒体立场,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
语文部编教材七上《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所撰写的一篇小说。该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虚构了一个五十五岁的男人艾丽泽·布菲在荒漠用30多年的时间植树的故事。主人公克服环境困难,在废弃的地方创造了奇迹。学完此文,教师可以打开互联网,给学生播放根据课文改编的动漫片节选部分《种树的男人》(30分钟)。该部动漫片获得奥斯卡金奖,能够强化人物形象。文本与动漫片整合,增加课文内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根据该篇课文创编的《
植树的男人》绘本,从而“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此做法一是通过另外一种艺术形式了解故事内涵,从主人公身上获得精神动力,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二是将课文、动漫、绘本整合起来,分析、探讨各自特点——动漫片以画面、音乐、文字组成的视频为主,绘本是图文并茂,每个媒介各有优势,也有不同的阅读群体;三是组织对比性阅读活动,哪一种形式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四是设计探究性问题,哪一种形式对主人公形象塑造最为丰满?以文本、动漫、绘本三种媒介跨界有效组合,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特级教师王君在《更美语文课》中开发群影媒介阅读课。安排学生观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探究主题确立为“谁更牛”。以两部电影的相同点、人物设计、塑造不同点及两部电影主题的四个环节,来比较聚焦,辨别媒介传递的思想性和价值意义。在影片观看、观后讨论、经验交流中,促进学生读出影片背后蕴含的社会性与生活性,这种方法是对以传统纸质阅读为主的群文学习途径的有效突破。通过新媒介组群,聚焦主题,引发思考,增加体验。
3. 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手段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设计“活动·探究”单元,八上第一单元主题是新闻阅读,设有新闻作品、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三个任务。八下第四单元“活动·探究”有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三个任务。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根据阅读目的,将阅读分为两种类型:为文学体验或娱乐而阅
读,阅读材料属于文学型文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阅读材料属于信息型文本。文学型文本注重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反思与评价等;信息型文本侧重筛选、提取、检索、整合等。新闻、演讲多数作品属于信息型文本,借助媒介跨越与整合,创建信息获取渠道,围绕核心议题,扩大信息外围半径,就能接近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
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路径构建,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手段。借助各种媒介,在辨识与运用中,还原当时语言场景,理解媒介语言表现特点;提升知识整合度、关联性,丰富信息外延。
如八下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在情境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七下第一单元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过铺垫过渡、渲染激趣后,组织学生学习全文;然后播放电影《闻一多》节选部分,再现这段真实历史。观看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留意电影视频语言与
54
55
演讲词语言的不同点,再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最后归纳明确:为顺应表演艺术需要,电影对个别演说词做了调整。通过视频与课文对比得知:以上不同形式、不同手段,都为了突出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骨。选入课文的演讲词,因基于倾听对象,口语化特点明显。文中多次出现人称转化,是为了增强感染力。
《太空一日》是纪实类作品,写出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登进入太空的真切感受。太空探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距离。为拉近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教师可查找到当时的新闻和重要社会评论、网站评论、视频短片、央视新闻等媒介信息,借助多媒介进行互通联动,为学生构建立体学习框架,使学生了解与此相关的事件,以及杨利伟登上太空对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
八上《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一则新闻。该新闻背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差较远,学生受时间距离影响,不易理解内容。在学生通读新闻后,教师可从网络搜集著名作家莫言、医药学家屠呦呦前去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典礼的相关视频资料、新闻采访、社会评论等。
三、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关注点
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面向未来变革的积极探索。对语文教学而言,引入其他媒介与文本组群,应建立融洽的整合关系,形成互补印证。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应关注以下三
个方面。
1. 辨析媒介呈现的逻辑关系
教师组织跨媒介群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在对已有文本充分研读的基础之上,分清媒介主次关系。跨媒介应以辅助语言建构及运用、思维提升、审美培养、文化传承为主。视频、图画、图表等媒介用于服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语文学科特点。跨媒介群文阅读应“围绕言语实践活动展开,体现时代精神,求同存异,有机整合”。
2. 做好媒介优化的促进与融合
控制媒介形式与数量,在课堂教学呈现时做到适度、恰当;从群文议题关联性出发,多方搜集文本相关的媒介资源;不能因形式多样化、丰富化而淡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运用不同媒体应关注与主题的吻合度及贴切性。
3. 形成跨媒介表达的自觉意识
语文学习要体现时代性,媒介呈现单一易造成阅读主体对呈现素材的疲倦感。跨媒介共生、多媒介混搭,是对信息材料的多种加工和灵活包装,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提升学习主动性、参与率。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会生活在过去。”教师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搭建多种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养成跨媒介表达及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进入未来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