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人心近 玉作精神远
有人询问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您是怎样写出那么宏伟的作品的?”
巴尔扎克耸耸肩头,把手中的手杖递给人们看。人们看到他在手杖上刻着这么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从这句话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作家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来,奥德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也曾用过这句话,只是颠倒了话中的主语和宾语,使我们看到另一种作家孤独绝望的心境。
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洞悉,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具有操纵人命运的巨大能力。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指令,潜意识就会认真的执行这个指令。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健康,心胸开阔者,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而心里抗压能力差者则会因为压力而导致心理危机,进而抑郁和精神崩溃。而面对压力有了健康的认识,才能有快乐的人生,否则就是病态痛苦和忧伤的人生。
身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是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还是满怀希望的探究的心理状态?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前者会导致无路可循的消极悲伤情绪,后者会激发出积极思维,产生试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品质,也是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不同的认识就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抗压能力强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发现问题的新颖性,对问题总是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进行仔细的分析,深入思考,提升自己。
如何调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尝试:
一、教师要用轻松、鼓励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将学生被动消极的“我被学”点燃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的阵地主要在课堂,所以,学生的情绪也同样来自于教师的语言。西方心理学家研究资料表明:教师内在的意向和所拥有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展现给学生,教师清晰、简
练,富有鼓励性的语言,会使学生心旷神怡,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学才有教育性和启发性。反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恹恹欲睡,产生懈怠心理。一名教师经常用笑脸给学生心灵涂抹一缕阳光,学生也会有阳光灿烂的心理。如果教师总是用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急于求成的做法来教学,学生就没有时间思考、质疑;没有时间去理解问题、探究问题,只能生硬的记住老师讲解的结论性的问题,学生的心理是紧张、无情感的机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