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更新时间:2025-01-11 17:56:08 阅读: 评论:0

文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罗中玲                     
      景东站点                   
          2011                     
  学        *********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副教授                     
201312  月 10  日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制
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罗中玲
 
摘要 位于滇西南中部的景东彝族自治县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民俗文化。这里的文物遗址、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等就像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样丰富着景东的历史,并构成一幅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景东文化。景东彝族婚俗、跳秋歌、唱牛歌和跳菜是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代表。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正遭受着现代化的洗礼与冲击。如何传承与保护景东彝族民俗文化正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艰难课题。
关键词 景东彝族;民俗文化;传承;保护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①。民俗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和信仰文化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俗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面临如
此严峻形势,加强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景东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源。为实现景东由民俗文化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我们必须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中部,是普洱市的北大门,东与楚雄州的楚雄、南华、双柏三县(市)接壤,南与我市镇沅县毗邻,西隔澜沧江与临沧市临翔区、云县遥江相望,北与大
理州南涧、弥渡山水相连。全县总人口37.9万,国土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4.5%。有彝、汉、回和傣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3%,彝族占总人口的39.5%,是一个多民族融和的山区农业县②。景东是滇西南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沃土上生息繁衍;秦以前景东均属西南夷地;唐代南诏时期,设“银生节度”;宋代,景东属大理国辖地③。正是这悠久的历史背景下,景东民俗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正遭受着现代化的洗礼与冲击。为了景东民俗文化不被时代所消融,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一、景东彝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概述
(一)景东彝族婚俗
景东彝族举行婚礼时男方和女方家婚期各不相同。男方家一般为期三天,女方家一般为期一天半。
景东彝族举行婚礼时男方和女方家都要搭青棚。搭青棚这天晚上,女方家在青棚里跳歌欢
庆,并选吉辰在堂屋里举行装箱仪式。装箱,必须要请一个懂规矩、会念祝辞的长辈人来装。祝辞如下:“一装箱,地久天长;二装箱,富贵荣华;三装箱,三元及第;四装箱,四季发财;五装箱,五子登科”④。
男方家要请喇叭匠。在搭青棚这天黄昏喇叭匠到达男方家。进门时吹《开棚调》,示意婚礼由此开始。
男方家正席的清晨到一切准备妥当时,喇叭匠就吹《开饭调》,催促讨亲队伍饭后去接亲。途中,就吹《过山调》等。到新娘家门外,吹大号报信。进家后,喇叭匠吹《开亲调》。认完亲,吹响《隔娘调》上路。女方家在女儿出嫁后,婚礼宣告结束。
婚礼队伍到新郎家门外,要举行退喜神仪式。进家后,要到堂屋里举行拜堂仪式,喇叭匠吹《拜堂调》。拜完堂后喇叭匠吹起《上菜调》,宴席开始。
晚上,男方家在青棚下跳歌,通宵欢庆。
最后一天,男方家在喇叭匠吹奏的《谢相帮调》等乐曲声中,拆除青棚,婚礼结束。
(二)景东彝族的跳秋歌
景东彝族跳秋歌从每年立秋当天开始,为期三天。
据说跳秋歌的兴起,是因彝族祖先对自然现象不能科学认识,认为在立秋那天下地下田,会把庄稼碰“秋”(枯萎),没有收成。所以,立秋这天就在家休息。勤劳聪明又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就利用这天时间来举行娱乐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跳秋歌,并一代又一代沿传下来⑤。
每到立秋,人们穿着盛装,怀着喜悦心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跳秋歌。一边进行物资交易,互通有无,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同时又进行娱乐,欢庆丰收。跳秋歌的场面很大,很壮观,人山人海。跳歌场上,你唱我和。内容从天上到地下,从古到今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多数青年人在唱情歌,互倾衷肠,表达爱慕,唱着唱着,成双成对,离群隐去……。跳歌场上,随着葫芦笙、大小三弦、竹笛等发出的音乐旋律,人们时而跳起模仿动物的动作形态特征的舞蹈,如《孔雀摆尾》、《苍蝇搓脚》等等;时而跳起表现人类生产生活的舞蹈,如《三跺脚》等。
(三)景东彝族的唱牛歌
牛歌即耕夫唱给牛听的歌。牛歌分为“五部曲”:第一曲为《开圈歌》。歌词大意是:“吃苦耐劳的牛啊,不知你吃饱了没有,要是吃饱了,就请辛劳一天罗……”。唱完便将牛牵出。第二曲为《出犁歌》。歌词大意是: “阿哥和阿牛同下地,把土地共同犁翻起……”。第三曲为《架担歌》。到了地头,边驾牛边唱:“吃苦耐劳的阿牛啊,犁地时你要乖乖朝前一直走,到了田边地角你要转回头……”。第四曲为《驶牛歌》。边使牛边唱:“阿黄牯子拽着些!我一家老小望靠你,不打不骂拽着些,再犁几转就放你,回家好好慰劳你。阿黄牯子,小揸角,小角哪个弯弯转回来”。第五曲为《解担歌》。是收工时卸下牛弯担时唱:“我俩犁了一天的地了,你我都辛苦罗,共同回去养精神……”⑥。牛歌内容丰富,自由发挥。
(四)景东彝族的跳菜
跳菜起源于景东的安定乡。它是由男性在宴席上出菜时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跳菜可是一种力气活和技术活。它要求单手三个指头托一盘菜(八至十二碗之间),且还要翩翩起舞。
跳菜,彝族蒙化支系语称“吾多哈”,汉意为出菜。它的伴奏乐器以大号、长号、唢呐为主,配以小鼓、小钹、海锣、竹笛、小磬(铜制的打击乐器),敲打节拍和演奏花音⑦。
表演跳菜前,先要摆好桌子与板凳,并在桌子上摆放花心(酒)。到开宴时,由号班师傅先吹大号,后吹长号。接着上菜,开始表演跳菜。上菜人右手掌举着掌盘,左手挥毛巾,并与下菜人密切配合,翩翩起舞。跳菜时,号班有4人,舞班少则4人,多者不限,但须成双对,表演最长时间达10分钟。
二、景东彝族传统民俗文化正遭受着现代化的洗礼与冲击
景东虽然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正遭受着现代化的洗礼与冲击。景东彝族婚俗、跳秋歌、唱牛歌、跳菜等习俗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代的景东彝族青年在结婚时正向着都市化的进程迈进。婚期由原来的三天改为了一天或一天半。搭青棚也只有在少数农村地区可以看到。青棚下做跳歌场的人家少了。女方家的装箱仪式也很少有人会做了。婚礼中吹喇叭的习俗大多被现代的录音、放音设备替代了。过去的彝族青年在结婚时必定会穿着本民族的艳装。但如今会做彝族服装的人已寥寥无几。喜欢穿着彝族服饰结婚的青年男女几乎看不到了。西方的西服是当今男青年的首选;西方的婚纱又是当今女青年的首选。景东的安定乡、大街乡的平地村还少有保留彝族民族婚俗。这些婚嫁习俗文化的变迁既是时代的进步,又是民间魂宝的沦失。这里充满了矛盾。我们是要
现代化,还是要民族的精髓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许多年轻人,正在盲目的追求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没有真正体会到本民族婚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反而把本民族的婚俗文化当做了一种陈规旧纪、一种陋习。由于人们思想意识上存在着误解。景东彝族婚俗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跳秋歌也是彝族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过去的秋歌为期三天,歌场设在宽阔的草皮地上。歌场就是市场,进行农副产品的交流。歌场上进行山歌对唱和几千人的集体跳歌。这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场所。以前景东的跳秋歌场以花山乡秀龙村的小街为代表。秀龙村位于景东东部的哀牢山麓,这里民风淳朴、民族众多,以彝族为主。一片宽广的天然草场就是每年举行跳秋歌活动的场所。有句俗话说“弦子一响,脚就痒”。每年立秋,各族人民穿着盛装,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有来自同乡同县的,也有来自双柏、楚雄等县的。有的来看热闹;有的来跳歌;有的来进行物资交易;有的为了找对象而来。整整三天三夜后,人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而如今,景东花山乡秀龙村小街那块绿绿的大草坪不见了。在商品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的地方建起了楼房;有的地方成了茶园;有的地方成了烤烟地。大规模的跳秋歌场面很难看到了。能唱能弹能跳的人也渐渐少了。能唱能弹能跳的人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中年人或能唱,或能弹,或能跳。青年人很少会这些
活动了。物资交易活动也冷清了。景东的跳秋歌民俗也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接着说说唱牛歌。牛歌是耕田的农夫唱给牛听得歌。过去在田间地头不时还会听到牛歌声声。农夫边劳作、边歌唱,自得其乐。牛歌内容丰富,借题自由发挥。好似牛与人的情感是相通的。牛被人格化了。这些原生态的耕夫歌唱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景东民间画卷。当今会唱牛歌的只有景福乡、安定乡的少数耕夫。他们也大多上了年纪。在大街乡、花山乡一带,过去也曾在田地间听到过动听的牛歌,近几年来未曾听到过了。年轻人大多认为这种歌唱形式很可笑,简直是“对牛弹琴”。如今的年轻人喜欢唱喜欢听的是流行歌曲,不再喜欢什么牛歌。我想若干年后,景东民间的唱牛歌民俗文化将不会重现。
最后再说一说景东的跳菜。跳菜这种民间文化现象在景东的安定乡还能看到,但用这种方式出菜的筵席已不多了。“跳菜之乡”的美誉已不再是景东的安定乡,而变成了与安定临近的南涧县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10:4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0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pdf

标签:景东   民俗文化   文化   传承   生活   婚礼   民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