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江 流 域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 系统影响强烈。特别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城市、集镇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不断提高,这些既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许多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不堪负担的压力,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流域未来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1.上游水土流失问题
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是长江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但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重伐轻造,造成森林植被锐减。如四川省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四川盆地仅为4%。随着森林植被的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 达35.5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年土壤侵蚀量达14.05亿t。上游区处于我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梯,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迅 速演替为草灌群落,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为下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外动力地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山崩等灾害日趋严重,每年都有造成伤亡的事件发生。近年来已加 强了重点水土流失的
整治和控制,但力度还不够。
2.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问题
长江小、下游平原湖区面积12.6万km2,有耕地600万km2,人口7500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平原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全靠3600余km长江干堤和30000余km的支堤保护,每当大汛来 临,防御洪、涝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遇大洪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据历史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余年中,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00余次,平均10年一次。在本世纪内就发生过1931年、1935年、1949年和1954年4次严重的洪水灾害。 每次洪水灾害人民生产财产都受到巨大损失,灾区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灾后伴随而来的是瘟疫流行,钉螺扩散,血吸虫病蔓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的精神创伤, 往往数年还难以恢复元气。
目前长江中、下游抗御中、小洪水的能力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大洪水威胁依然存在。各地
提防的防洪标准约为抗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取分蓄洪措施,而分蓄洪区都是已垦殖地区,人口稠密,分洪损失巨大。特别是荆江南北两岸平原总面积约4万km,有耕地153万km21,人口1500万人,目前防洪标准不足抗御10年一遇的洪水。在汛期们,长江洪水水位一般高出荆江北岸地面10余m,防洪形势更为严峻,如遇1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特别是类似187O年的特大洪水,可能导致南北堤防溃决,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及社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打乱这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部署。长江中下游洪灾已成为我国心腹之患。
3.下游和河口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长江下游及河口区,工农业十分发达,是沿海最重要的经济中心,长江口及其近海还 是我国重要渔场。该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点。
(1)水质污染严重。日前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仍然良好,但岸边水域已受到污染,不少 支流的污染已相当严重。沿江城市几乎都面临水体污染的严重挑战,苏州、无锡、常州等城 市目前已有80%的水体受污染,农村河网地区出现质量性缺水现象。上海每天约有500 万t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河,致使黄浦江水质严重恶化,近年来每年黑臭期达5个 月之
多。山于黄浦江清洁水源不足,治理水污染,寻求新水源成为上海市工农业生产和人 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河口及三角洲侵蚀与淤积。目前,上海市有449.7km岸线,其中侵蚀岸线占 48.4%,淤积岸线占37.9%。上海市现有险工岸段63km。江苏省长江北岸也约有100多 km岸线属属侵蚀岸线。长江输送巨量泥沙,约50%在河口淤积,形成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 通海航道每年要耗巨资疏浚。河口在继续外伸,近ZO余年来,海岸每年向外延伸5Om左 右。
(3)盐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河口段盐水入侵,一般发生在枯水期(11月至次年4月),盐水入侵北支较南支严重,已基本不能引水灌溉。根据实测结果,吴淞瞬时氯化物浓度曾达1850mg/L。,宝钢达2256mg/L,大大超过饮用水标准。盐水入侵已给长江口两岸,特别是上海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1978年冬至1979年春特枯水年,盐水入侵造成上海市44个工厂直接损失逾1400万元,间接损失难以估从。长江口沿岸盐渍化土地面积约23.3万km2。局部地区由于盐水入侵,排水条件差,土壤盐渍化有扩大趋势。
(4)鱼类资源衰减。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的重要渔场。由于捕捞过度和近海区污染,鱼类资源逐年减少。传统渔业的捕捞对象如大、小黄鱼、带鱼和鲳鱼等经济价值较高
的鱼类,不仅数量锐减,而且平均个体重量小,渔获物质量降低。
4.血吸虫病问题
经有关单位多年系统调查,在三峡库区未发现钉螺分布。但长江上游四川、云南两省曾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经过40多年防治,四川省有螺面积从2.5亿m2降为从0.42亿m2,患者人数由110万降为8.8万中、下游平原湖区历来是我国血吸虫病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40多年防治,成绩十分显著,但钉螺分布面积仍然很大。要消灭钉螺、全面控制血 吸虫病,关键是改造洲滩,现还不能彻底解决。至1989年止,长江中、下游湖、鄂、赣、皖、苏 5省还有钉螺面积近34亿m2,血吸虫病患者近90万人,急性暴发流行时有发生,血吸虫 病防治任务仍相当艰巨。
1998年,就在长江小下游洪水滔天,防洪形势万分危急之 际,中国政府拿出了治理长江水患的三十二字方针: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泄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堤坝,疏浚河道。三十二字,实为八条。在这八条中,起首两条完全是生态措施,第三、四条是给河湖让路,第五、六条是更合理地使用资金 和土地资源,第七、八条才提到工程施。短短三十二个字,震动了大江南北,因为它体现出与过去完 全不同的治水思路。
八条措施,环环相扣,蕴含着“治河必治山、治山必治林”的深刻思想,其核心则是禁止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