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更新时间:2024-11-20 07:24:48 阅读: 评论:0

研学旅⾏课程⽅案
研学旅⾏课程⽅案
“⾛近⽂物触摸历史济⽔探源”
⼀、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
济源历史悠久,⽂化底蕴厚重,是⾸批河南省历史⽂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物⼤市。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隋朝设县,距今已有⼀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前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物有948余处,其中济渎庙、奉仙观、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济渎庙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神的场所,是⽬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渎古建筑群,庙内碑碣⽯刻,是研究济源历史⽂化、皇家祭祀、名⼈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的⼩北海是济⽔东源。延庆寺,济⽔西源龙潭旁边,“龙潭夜⽉”被誉为济源九景之⼀。寺院⾥的舍利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寺内环境优美,⼈⽂故事丰富。奉仙观主殿三清⼤殿⼤胆豪放的建筑⼿法,⾮常罕见。⽴于院内的太上⽼君⽯像碑,记述了五帝、三代、秦汉⾄南北朝君王的功勋,更是称颂⼤唐盛世的功业。
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等活动,旨在让学⽣通过⽹上
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评⽐等学习
⽅式,探秘济⽔成因、济⽔⽔系,了解古建筑特⾊、碑刻⽂化和优秀的传统⽂化,从⽽让学⽣感悟济⽔之美,了解济⽔在中国古代⽂明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激发学⽣对⼤⾃然和古代劳动⼈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研学线路
西关学校---济渎庙---珍珠泉---延庆寺---龙潭泉----奉仙观---西关学校
三、适⽤学段
⼩学四五六年级
四、课程主题
⾛近⽂物触摸历史济⽔探源
五、课程⽬标
(⼀)知识⽬标:
1.通过研学旅⾏之安全课程,让学⽣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我保护意识。
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观看《济源九景之济渎晨雾》《济源九景之龙潭⽉夜》,增加学⽣对济渎庙内景⾊和龙潭泉⽉夜景⾊的了解和喜爱。
3.通过查阅有关济⽔之源的资料、实地察看济⽔东源--济渎⼩北海、珍珠泉、济⽔西源—龙潭泉,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济⽔⽔系及济⽔悠久的历史和⽂化。
4.通过现场拓⽚制作,让学⽣了解和学习拓⽚的制作过程,
通过观察和听讲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内的碑刻内容,了解碑刻⽂化。
5.通过查阅济渎庙、舍利塔及奉仙观的建筑结构,了解古建筑的建筑特⾊。
(⼆)能⼒⽬标:
1.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能够利⽤互联⽹进⾏查阅资料及整理信息。
2.通过学⽣⾃⾏编组、就餐、参观等,培养学⽣团队协作能⼒。
3.在研学旅⾏课程前期准备中,要求学⽣要提前进⾏知识准备,挖掘书本,锻炼其搜集信息,探索求真的能⼒。
4.通过到景区实地参观,培养学⽣观察、⽐较、辨别和验证的能⼒。
5.通过举⾏研学旅⾏成果展⽰,如征⽂⽐赛、办⼿抄报、研学美照展览、主题班会分享等,锻炼学⽣书写、绘画等动⼿操作能⼒。
(三)情感价值⽬标:
1.通过实地查看济渎庙、延庆寺、奉仙观三处实景,引导学⽣树⽴爱护和保护⽂物的意识。
2.通过探秘济⽔源头和济⽔古河道的研学,通过探秘济⽔成因、夏都城修建原因、⽂学欣赏、古建筑、碑刻欣赏等专题,让学⽣感悟济⽔之美。
3.通过来回10公⾥左右的徒步⾏⾛,磨练学⽣意志、健康学⽣⾝⼼。
4.通过此次研学旅⾏,让学⽣了解济源⽂物、历史,欣赏济源景区风光,激发学⽣对⼤⾃然和古代劳动⼈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的家乡⾃豪感。
(四)核⼼素养⽬标:
1.通过研学旅⾏活动,培养孩⼦的安全意识、⽂明意识、环保意识和探究意识,提⾼观察能⼒、动⼿能⼒和实践能⼒。
2.通过研学旅⾏活动,让学⽣养成良好的学习⽣活习惯和基本的观察、⽐较和辨别能⼒。
3. 通过研学旅⾏成果展⽰,培养学⽣敢于表现、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的能⼒。
六、课程内容及实施
研学旅⾏课程实施共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阶段10⽉1⽇—10⽉12⽇,为⾏前准备阶段,3课时;第⼆阶段10⽉13⽇⼀天,为⾏中研学阶段,12课时;第三阶段10⽉14⽇—10⽉20⽇,为⾏后展学阶段,4课时。整个课程共19课时。
(⼀)⾏前准备
1.学⽣明确研学主题
(1)学⽣、⽼师、家长共同参与,确定研学旅⾏主题为“探秘济⽔之源”,所要到达的研学地点为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
(2)邀请⽂物局相关⼈员、研学旅⾏课程专家、家长学⽣和教师代表参加,召开研学旅⾏⽅案展评会,确定研学旅⾏⽅案。
(3)在学⽣研学旅⾏出发之前,学校结合⽂物局相关⼯作⼈员、济渎庙、奉仙观⼯作⼈员和延庆寺周边群众,反复考察研学线路、⽂物知识、学⽣就餐、道路交通等具体事宜。
(4)将研学旅⾏⽅案向家长公告,其中包括研学旅⾏费⽤具体项⽬,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持。
(5)明确学⽣出⾏所带的相关物品(禁⽌携带各类⼑具、打⽕机、⽕柴等危险物品)。
(6)携带研学旅⾏笔记本、笔,穿合适的鞋⼦,预备⼀次性⾬披及双肩背包等。
2.对学⽣进⾏安全教育、⽂明教育
安全教育:
本次研学旅⾏为徒步游,在研学过程中,需要对学⽣进⾏以下安全提醒:
(1)⾏进途中,如果个别学⽣⾝体不适,则必须报告给班主任⽼师,班主任⽼师与家长联系后,做好安排;
(2)如果在研学旅⾏途中发⽣意外,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如打110,120等。
(3)⾏进过程中,要求学⽣保持队伍秩序,保证队伍纪律,不得追逐打闹,注意⾏进安全。
(4)同学们在旅⾏途中要保证不脱离队伍,维持可互相看见
的原则。如若迷途,则要求先镇定精神,拨打⽼师电话,告知情况,然后停留在原地,不要再乱⾛不得随便购买路边的问题⾷品、饮料等。
(5)所有同学要按照指定时间准时集合,在研学旅⾏过程中不得擅⾃离队,⼀切⾏动听指挥,如有紧急事情,需要向跟班⽼师报告,得到允许后⽅可离去。
(6)在参观济渎池、龙潭泉时,不要靠近池⽔,切忌往池⽔中扔东西,避免掉进⽔中。
⽂明教育:
(1)维护环境卫⽣。不随地吐痰和⼝⾹糖,不乱扔废弃物。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觉排队遵守秩序,不并⾏挡道,不在公众场所⾼声交谈。
(3)在寺庙内,保持安静,避免⾼谈阔论,避免嬉笑打闹。
(4)保护⽂物古迹。不在⽂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不损坏公⽤设施,不贪占⼩便宜,节约⽤⽔,⽤餐不浪费。
(6)讲究以礼待⼈。⾐着整洁得体,礼让⽼幼病残,不讲粗话、脏话。
3.研学任务单
“让⽂物活起来”研学⼩问号 (⼀)——济渎庙篇
1.说说济渎庙的由来。
2.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总体建
筑分为四⼤部分:前⾯是,后⾯是,东边是,西边是,这四⼤部分各⾃独成院落,却⼜浑然⼀体,然后再加上⼀条长长的御道就组成了⼀个甲天下的“”字形布局。
3.位于济渎庙内的碑,刻于明洪武三年,为
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4.济渎庙内有⼀棵柏树,相传是唐代⼤将军在济渎庙当监⼯时,曾经把钢鞭挂在这⾥,所以把它叫做将军柏。
5.古济⽔独流⼊海,与、、并称“四渎”。
6.济⽔作为我国古代的四⼤河之⼀,后来由于河改道⽽逐渐消失。
7.济⽔流经的城市有(最少写四个)。
8.⽩居易写的《题济⽔》中有这样的诗句:⾃今称⼀字,⾼洁与谁求?,。
9. 王屋琴书是⼀门在济源⼟⽣⼟长的、属于济源⼈⾃⼰的民间艺术,她的演唱语⾔以的⽅⾔为基础,地⽅特⾊鲜明。王屋琴书的主要乐器有、、、四弦等。
10.⽣于河南济源市武⼭镇(今思礼镇)的唐代诗⼈,
被世⼈尊称为"茶仙"。
11.济源市济渎庙东侧的,⾃古就是济源名泉,因天然泉⽔呈状喷涌⽽出得名。
12.思考题:为什么济⽔被历代⽂⼈墨客称颂(围绕济⽔精神来写)?
“让⽂物活起来”研学⼩问号 (⼆)——延庆寺篇
1.延庆寺始建于,因濒临济⽔西源龙潭,故⼜名。
2.延庆寺塔为⾯级楼阁式砖塔,⾼⽶。
3.紧邻延庆寺塔西有泉,叫,为济⽔西源,潭⽔清莹澄澈。⽉夜,潭光塔影,清幽如画,被称为,为济源九景之⼀。
4.延庆寺舍利塔因塔埋⽽得名,⼜称龙潭寺塔。
5.你还知道中国哪些有名的佛塔,请写出⼏个吧!(最少四个)
6.思考题:你对延庆寺的开发和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写吧!
“让⽂物活起来”研学⼩问号 (三)——奉仙观篇1.奉仙观位于济源市,建于,⼜被⼈们称为。
2.奉仙观内三清⼤殿⽤、作梁,和作柱,故俗称。
3.奉仙观内主体建筑三清⼤殿是河南省现存5座代⽊构建筑中最重要的⼀座,也是全国重要的代单体⽊构建筑之⼀。
4.三清⼤殿内的四根梁柱分别取⾃济源市的村村、村和,县志、碑刻均有记载,⽊材产地皆因树⽊稀奇⽽改成现在的地名。
5.奉仙观内现留存有碑,系建观时⽴,其拓⽚1973年曾赴⽇本展出。
6.奉仙观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依次为、和,左右两侧为和。
7.思考题:请你简要叙述奉仙观三清⼤殿的“三绝”。
(⼆)⾏中研学
活动⼀:观⼤明圣旨学祭祀⽂化(约10分)
研学形式:倾听讲解、现场观察、师⽣互动
辅导⽼师:班主任、济渎庙内导游、庙街⼩学⼩讲解员
研学地点:⼤明诏旨碑前
研学⽬标:
1、通过讲解碑⽂的历史内容,观察实物,让学⽣对济⽔有初步的了解,让学⽣对明初的政治、祭祀⽂化有进⼀步的了解,让学⽣对朱元璋以及明史有初步了解。
2、通过对祭祀⽂化的研究让学⽣知道古⼈在改造⾃然⽅⾯的成功和⽆奈,从⽽激励学⽣努⼒学习现代科学⽂化知识,提⾼改造⾃然的能⼒。
研学过程:
1.到⼤明诏旨碑前排队,听辅导员讲解(5分钟)
听讲内容: a.朱元璋简介 b.中国古代祭祀传统
c.济⽔的历史地位
d.⼤明诏旨碑的内容
3.学⽣分⼩队认真观察(2分钟)
4.让学⽣讨论如下问题(3分钟)
(1)朱元璋写此圣旨的⽬的是什么?朱元璋的执政特点是?(2)五岳是指:、、、
(3)五镇是指:、、、
(4)四海是指:、、、
(5)四渎是指:、、、
附录:⼤明诏旨碑简介:古时候有四座相对的碑,现在都已经被毁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3年出⼟的,保存完好。通过这个碑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对岳、镇、海、渎等⾃然神祭祀的⼀个过程。
其实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下的⼀道圣旨。主要内容是改⾰了各州、郡、县的城隍之神,和历代的忠⾂烈⼠,这样⼀来,祭祀就⼤⼤简化了,废除了历代铺张浪费的风⽓。⼤家看圣旨的全部内容在这(⼿指亭⼦的东南⾓)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封长江为南渎⼤江之神,淮河为东渎⼤淮之神,黄河为西渎⼤河之神,济⽔为北渎⼤济之神。长江、淮河、黄河为⼤川⼤河,封王封神,顺理成章,⽽济⽔不过⼀条普通的河流,⽤唐代诗⼈⽩居易的话说是:“盈科不数尺,岸柳难通⾈”,为什么⾃古以来却和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四渎⽽受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的顶礼膜拜呢?据历代传说,济⽔流到黄河岸边,看到黄河流⽔浑浊,不肯与黄河同流合污,居然潜⼊地下,从黄河河床底下伏流⽽过,然后到了南岸,⼜喷涌⽽出,继续向⼤海流去。⼀路三起三伏,流经河南、⼭东诸市县⽽⼊渤海。它与黄河为邻,却不象黄河那样恃强为暴,决愁民⽣,⽽象⼀位温和慈祥,宽厚仁爱的历史⽼⼈,或平地开源,为河为渠,或⽳地伏流,为泉为井,默默的滋润两岸的农⽥,养育两岸的⼉⼥,推动农业⽂明和现代⼯业⽂明的发展,从⽽在济⽔流域创造了⼀步灿烂辉煌的历史⽂化…….正是这样的精神和意志,这样的品质和美德,才使济⽔虽细,也能同长江、黄河、淮河⼀样列为四渎,受到⼈们的顶礼膜拜。
活动⼆:体验拓⽚制作学当⼩专家(约30分)
研学形式:现场听讲、动⼿制作、互动展⽰
辅导教师:班主任、⽂物专家
研学地点:⼤明造旨碑北侧⽅台
研学⽬的:
1.通过给学⽣讲解拓⽚知识、制作过程、并亲⾃动⼿制作拓⽚,让学⽣知道“拓⽚”⼯艺在传承传统⽂化⽅⾯起到了很⼤作⽤,并能够了解⼀些书法、医学、⼈⽂、历史等知识。
2.通过学⽣讨论拓⽚和U盘的特点,让学⽣感悟历史的厚重,同时激发学⽣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研学过程:
1.⽼师组织排队,听⽂物专家讲解拓⽚作⽤(2分钟)
3.听⽼师讲解拓⽚制作过程(2分钟)
4.动⼿体验拓⽚制作(20分钟)
5.后期收集或⾃⼰动⼿制作拓⽚、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成果展⽰⽐赛”
6、活动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学⽣讨论:(5分钟)
(1)拓⽚的意义
(2)拓⽚制作过程
(3)讨论:拓⽚和U盘的相同不同之处
(4)讨论:古代⼈是如何记录信息
附:拓⽚:
⼴义:将宣纸蒙在器物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字狭义:指碑拓
中国传统拓印程序:
1. 先将⽯头或青铜表⾯图⽂部分刷洗⼲净
2.浇上清⽔
3.将宣纸润湿,然后⾃上⽽下将宣纸轻敷于拓⽂表⾯,再将湿宣纸上贴⼀层⼲宣纸
4.将四⾓四边固定,⽤⽑刷敲捶宣纸,然后除去⼲宣纸
5.稍⼲后⽤扑⼦蘸取墨汁,轻轻扑打湿纸
6.风⼲后取⼲宣纸
活动三:体验⽃拱搭建学做⼩鲁班(约20分)
研学形式:现场听讲、动⼿制作、互动展⽰
辅导⽼师:班主任、⽂物专家
研学地点:清源门后东侧⽅台
研学⽬标:
1.通过听讲和观察⽃拱模型,让学⽣了解⽃拱的内部结构,感受古⼈的智慧。
2.通过动⼿组装,让学⽣体验“⽃拱结构”的巧妙之处。
3.通过研究深⼊学习,让学⽣获得更多的古建筑知识。
研学过程:
1.到⽃拱前排队,听⽂物专家介绍⽃拱结构(3分钟)
2.以⼩组为团队动⼿制作(10分钟)
3.讨论还有哪些古建筑结构(2分钟)
a.榫卯
b.⽃拱
c.飞檐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15:3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0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研学旅行课程方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研学旅行课程方案.pdf

标签:研学   仙观   济渎庙   延庆   历史   黄河   济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