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2011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中学组初中高中视频

更新时间:2024-12-25 10:50:38 阅读: 评论:0

2011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中学组初中高中视频 
初中组目录
1. 京腔京韵自多情   赵峰北京市第八中学   初三
2.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  张蜀仙四川省绵阳市第二中学  初一
3.老顽童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 刘晨曦 福建省福州市四中桔园洲中学初一
4.悍牛与牧童    包伟安徽省准北市梅苑学校   初二
5.走向世界的中国牧童   黄蔚敏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    初一
6.非洲的灵感  方玉华 山东省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  初二
7.八音之乐  陈洪举 河南省濮阳市第九中学   初二
8.瓷乐飘香   夏雅婷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  初二
9.青春舞曲   李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初二
10.迎春谣    鞠鸿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初一
高中组目录
1.华夏音乐之光  彭冰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高一 
2.欢乐颂   朱海其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高一
3.非洲歌舞音乐  钟祥兵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  高一
4.中国古典舞   李铁山东省临沂市第七中学  高二
5.拉丁美洲音乐  黄莺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高一
6.走进维吾尔族舞蹈    何眉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  高二
7.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宁晶晶 山西省太远外语科技实验中学  高二
8.走进非洲鼓乐  石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
9.同一首歌  高倩重庆市巴蜀中学  高二
10.辽阔的草原  杜庆 呼伦贝尔海拉尔区铁路一中  高一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听课后感(薛晖)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于20111129—122日在重庆举行。此次现场评课活动共有小学参赛课20节,初中高中参赛课堂21节。活动分小学和中学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本次活动有全国各省4000多大学和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与会,达到历史新高。本人自始至终观摩了本次活动,且边观摩参赛课边与湖南与会的老师们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交流听课后感。在此再次与关注本人空间的音乐教育同行们交流。另需要说明的是,此评课仅带表我个人观点,也仅供老师们探讨。
薛晖听课后感1(中学组第1):
唱歌课《游击队歌》,重庆。感觉老师给我们“煮了一锅夹生饭”。在老师比较纠结的指导下重点学唱了歌曲的第一部分,从节奏﹑旋律﹑节拍﹑音乐形象等方面较详细分析了音乐表现特点,歌曲第二部分则更像无师自通学会了。虽然老师指导了如何演唱歌曲,但没强化练唱,唱好歌曲的主目标没有达成,学生演唱表现不到位,后面的轮唱﹑加小军鼓伴奏
更是欠艺术表现水平了。如果能多让学生整体听听很具艺术表现力的《游击队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将小军鼓的节奏参考表现放到前面聆听歌曲时进行;如果能将教学的重点放到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音乐形象,学生的歌曲学习会更快,过程也会更愉快,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会更强。
薛晖听课后感2(中学组第2):
课题《走向世界的中国“牧童”》,上海。很遗憾的一节课,为学生遗憾。学生有兴趣了解,也值得他们了解的内容被老师略讲了,如,中国有哪些钢琴作品走向了世界,其主要艺术表现特点是什么?有怎样的影响;中国有哪些钢琴家,特别是年轻的,有怎样的艺术成就?等等,而老师将教学的重点﹑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放在了一首乐曲的深入剖析。又由于时间关系,教学不得不在学生学习兴趣渐浓时嘎然而止。对于初中学生,我们应该给什么,给到什么程度?值得思考。
薛晖听课后感3(中学组第3):
课题《海顿老爹和他的九十四交响曲》,福建。该课的主要内容是九十四交响曲欣赏。学
生为什么学习兴趣不浓?学生没有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兴趣点也不在此。且这些也不一定是初中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老师涛涛不绝的讲解分析乐曲的变奏手法,不时带免强性的学生探讨与创作,加上支离破碎的聆听音乐,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音乐课的愉悦性不知体现在哪里?如果该课放到常规音乐课堂,下面没有千人听课,我们的学生能像今天的学生一样坐得住吗?这节课老师没有给学生什么,而学生给了老师面子。但图普的呈现方式和运用效果还是一亮点。
薛晖听课后感4(中学组第4):
课题《迎春谣》,黑龙江。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这是一节应置于相关文化背景下的歌曲学习课,该课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唱会”歌曲环节,而不是“唱好”歌曲,有些本末倒置。多聆听体验,充分感受朝鲜族歌曲的特点;多演唱表现,指导学生唱出朝鲜族歌曲的风格,这才是教学的重点。不是每首歌曲的学习都要结合识读乐谱的,也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识谱,在聆听体验中让学生熟悉歌曲也是学生很喜欢的方式。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喜欢舍简就繁呢?
薛晖听课后感5(小学组第5):
课题《小伞花》,重庆。教学开始时用歌曲中的典型旋律进行发声练习,同时加入简单的二部合唱,巧妙地强化了顿音的演唱表现,为后面的歌曲表现做了铺垫。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和效果,感觉教学的重心过于集中于学会歌曲,采用了多种形式﹑花了较多的时间教学生学会歌曲,而在指导学生唱好歌曲方面不够,演唱表现效果不佳。另外,四分附点节奏难点突破方式欠巧妙。
薛晖听课后感6(小学组第6):
欣赏课《引子与狮王》,北京。以一首乐曲为一课时内容的欣赏课越来越多了。对此有两点思考:一是有没有必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只欣赏一首短曲。原来短小的乐曲欣赏加上短小的歌曲学习,应该也是很好的组合。二是这样的课型即使有必要,又是否有必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了解,放在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而不是利用音乐的特点,多设计一些参与的方式,让学生随乐参与表现,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
薛晖听课后感7(小学组第7):
唱歌课《行花街》,广州。该课的教学抓住了小学低年级教学特点和民歌教学特点。先多次让学以简单的动作参与表现音乐,熟悉歌曲旋律,整体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后创设情境,引入玩偶人“阿娇”教学生学说歌曲中的广州话,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集与表现和学生单独表现的机会,学生参与性强,教学音乐性强。教学轻松,流畅,愉快。
薛晖听课后感8(小学组8):
唱歌课《小雨沙沙沙》,北京。该课亮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聆听音乐,体验感受歌曲表现的情感,熟悉歌曲内容和旋律,特别是让学生听歌词,很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为歌曲加上引子和尾声,将歌曲的艺术表现引向更高层次,歌曲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现场录像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和兴趣,还在比较聆听中学会了评价。值得探讨的问题:该课过于注重音乐的艺术表现而忽略了让学生用身体动作参与表现音乐,学生整节课几乎没屁股离开凳子,不符合小学一年级小朋友的特性,同时,低年级小朋友喜欢上台表现,教学中老师也较少提供这样的机会。
薛晖听课后感9(小学组第9):
欣赏课《三只小猪》,四川。这是一节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学习特点的欣赏课。整节课强调学生用身体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其中又特别强调对音乐主题的演唱﹑听辩﹑表现,参与表现的动作设计即既注意音乐形象性,又注意了音乐表现性,还有童趣。另外,小组合作表现﹑表扬鼓励的方式都不错。值得借鉴与学习。
薛晖听课后感10(小学组第10):
唱歌课《凤阳花鼓》,湖南。该课想在感受这首民歌的风格特点,用歌声充分表现出这首民歌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再在陈怡改编的该民歌合唱曲中选取两个典型的﹑简单的节奏音型,用鼓和锣的象声词唱出,与歌曲形成三声部演唱,并用轮唱的方式表现歌曲的前面,将歌曲的演唱表现逐渐引向更高层次的合唱。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将两个合唱音型以音乐游戏的方式引出,在发声练习中唱好唱准,为后面的合唱做好铺垫。但该课在教实施中,由于多方面原因,或合唱设计难度过大,或学生声音表现水平有限,或老师过于紧张而没及时指导表现,等等。学生的演唱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合唱效果不佳,教学目标达成不理想。较遗憾!
薛晖听课后感11(小学组第11):
欣赏课《月光光》,湖北。这是一节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奥尔夫教学特点或奥尔夫教学中国化的音乐课,很美,很有创意。用轻柔的演唱,加上三角铁、蛙鸣筒,两个奥尔夫教学用木琴,一个高音钟琴,手搓揉白色塑料袋表现出的渐强渐弱效果,创设了一个“池塘月光”的意境,且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参与表现。教学很流畅,很具有音乐性,即让学生享受了音乐学习的过程,又在最后达到了很具艺术性的表现效果。值教学体现了层层递进的特点,且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参与表现。教学很流畅,很具音乐性,即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过程,又在最后达到了很具艺术性的表现效果。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薛晖听课后感12(中学组第12):
欣赏课《辽阔的草原》,蒙古。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教学能紧紧围绕蒙古音乐的特点感受与探讨展开,包括歌曲旋律特点和演唱特点,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了解与认识相关知识,积累欣赏经验,体现了高年级欣赏教学的特点。选材较典型、丰富。这节课值得探讨的是“音乐常规课不太课常规”的问题,穿上服装表演,小组展示都不太常规。如果紧扣前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演唱体验短调和长调,蒙古其它族民歌作拓展简介,没这么热闹,会更常规。
薛晖听课后感13(中学组第13):
《拉丁美洲音乐》,福建。用一节课的时间,欣赏了美洲三个地域的音乐,组材丰富﹑典型﹑经典。教学中老师能材用聆听感受﹑问题探讨﹑参与表现﹑现场展示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体验不同地域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其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加之老师善于带动学生,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学生参与表现好。但该节课由于容量太大,在点与面之前很难求得平衡,教学重点难突出,教学也不可能有深入,也是这节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突显的矛盾。
薛晖听课后感14(中学组第14):
欣赏课《华厦音乐之光》江苏。老师教学幽默风趣,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本节课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让学生认识古琴﹑竹笛﹑埙等乐器,能辨认它们的音色;二是通过比较,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该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第一个目标展开,采取的方式和目标的达成都很好,而第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没得到突出,达成情况也不佳。其实,该课作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二目标更应该成为主目标,这样才不会模糊同主题内容教学初中与高中的界限才能突显高高音乐学习的特点。
薛晖听课后感15(小学组第15):
唱歌课《白桦林好地方》,陕西。一节以声势和律动参与表现为主的四年级唱歌课。唱歌教学中加入声势和律动的参与,能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参与表现中熟悉歌曲旋律,降低歌曲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性,是可取的一中方式,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但该课似乎忽略了唱歌教学的主目标,歌曲的演唱表现没有得到突出,教学中偶尔有这种课型是可以的,如果唱歌教学都不注重声音的表现,肯定是不可取的,能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成较理想的目标。另,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表现的积极性,组织教学不够流畅有效,学生参与表现效果一般。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15:1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0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1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中学组初中高中视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1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中学组初中高中视频.pdf

标签:学生   表现   音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