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以某大型灌区为例
罗佳琪,李学荣*
(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江西 南昌330099)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为例,从经济评价角度,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法、经济净现值法、经济效益费用比法等对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该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7.93%,经济净现值为8033.9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2,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从经济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可行性分析;大型灌区
*通信作者:李学荣
基金项目:南昌工程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特优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罗佳琪(1998-),女,江西景德镇人,本科,南昌工程学院2017级投资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水利工程投融资。
1 灌区概况
某大型灌区位于四川省境内,设计灌溉面积35.77万亩,
现状灌溉面积33.32万亩。灌区始建于1958年,经过几十年
的建设已形成灌排系统完整的多水源捆绑式引水灌区。由于
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滞后、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加之配套不足,
灌区内部分灌排干、支渠存在堵塞、渗漏、淤积、渠坡垮塌问题,
难以维持正常运行。此外,灌区的部分渠、堰虽有充足的水
量保证,但由于大多为土渠,加之年久失修,其过水能力都
达不到设计要求,或无法适时灌溉,水量损失大,无法保证
灌区综合用水的需要。为此,急需对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现
代化改造,不断补齐灌区工程短板,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水利支撑。
2 工程改造项目及投资估算
该灌区的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工程、泵站工程、
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灌溉试验站和信息化建设。
其中规划整治渠道42条,长155.14公里,改造排洪沟16条,
45.7公里,整治滚水坝2座,拆除重建泵站2座,提升改造
配套渠系建筑物1431座(处),新建信息化工程131项,智
能化监控工程739项。
根据四川省水利厅现行有关编制规定、办法、定额、费
率标准,以2019年12月作为价格水平进行编制,估算得出
该水利工程投资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为42972.96万元。其中工
程部分投资38329.21万元,占总投资的89.19%;基本预备费
3832.92万元,占总投资的8.92%;移民环境部分投资810.83
万元,占总投资的1.89%。
3 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
3.1 分析方法
经济评价是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经济
的整体利益出发,采用影子价格,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
献,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评价项目
在宏观经济上的合理性。本文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法、经济
净现值法、经济效益费用比法、有无对比法等对此水利工程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经济内部收益
率是项目计算期内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经济
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
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折算到建设起点(建
设初期)的现值之和。经济效益费用比是以项目计算期内效
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来表示。
3.2 基本参数
3.2.1 基准年和基准点
以工程建设第一年为折算基准年,并以该年年初作为折
算基准点。
3.2.2 计算期
参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防洪、
治涝、灌溉等工程正常运行期可取30~50年,本项目取30年,
工程建设期为5年,故本项目的经济计算期为35年。
3.2.3 社会折现率
该工程的社会折现率is取值为6%。
3.3 改造后费用估算
3.3.1 固定资产投资
本工程估算的静态总投资42972.96万元,按国民经济评
价规范要求,把工程规划投资估算中的税金、计划利润、价
差预备费等扣除,得出调整后的投资为38329.21万元。工程
建设期5年,从2021年起至2025年建成,工程部分投资总
额为34664.76万元,信息化部分投资总额为3664.45万元。
3.3.2 年运行费
根据四川省内已建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信息化工程按
投资额的1.5%收取年运行费,其他工程按调整后投资的2.0%
收取年运行费,本项目不考虑大修理费。
55
3.3.3 流动资金
参照已建成且正常运行的水利工程,结合本工程情况,确定本工程流动资金取工程正常生产年运行费的10%。流动资金从工程运行期第一年开始计算,在项目计算期末一次性收回,计入项目的现金流入。3.3.4 项目费用估算结果
信息化工程建成后年运行费共计26.39万元,其他工程建成后共计412.45万元,据此得出工程建成后正常生产年运行费为438.84万元,工程所需流动资金为43.89万元。3.4 改造后效益构成3.4.1 农业灌溉效益
灌区农业灌溉效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因灌区灌溉条件改善而产生的增产效益;二是因新增灌溉面积使种植面积增加而产生的新增种植效益。到2025年末灌区净增加有效灌溉面积0.06万亩。据此计算,农业灌溉效益1380.8万元。3.4.2 节水效益
现状年灌溉用水量为1.78亿立方米。2025年全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0,据此可得到2025年灌溉节水量可达0.246亿立方米。
另外,灌区现代化改造完成后,灌溉管理将采用信息化手段,灌溉管理水平将显著提升,可做到灌区水量科学高效的实时调度,计算出灌区2025年的节水效益为480.48万元。3.4.3 省工效益
据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2025年本项目中采用渠道防渗和信息化、智能化等工程及技术措施后,灌区管理人员可减少临时聘用人员的工日数。若灌区每亩每年可节省0.6个工日,则2025年全灌区每年可节约工日20.03万个工日,2025年农民工时费按120元/工日计算,得到2025年的省工效益为2403.36万元。3.4.4 项目效益估算结果
项目实施后,将产生农业灌溉效益、节水效益和省工效益,其中,农业灌溉效益1380.8万元,节水效益400.4万元,省工效益801.12万元。2026年起,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后产生的总效益为2582.32万元。3.5 分析结果
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为7.93%,大于6%;经济净现值(ENPV )为8033.96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RBC )为1.12,大于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如表1所示。
表1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
项目评价指标计算结果
规范要求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经济内部收益率7.93%>6%满足规范要求经济净现值(万元)8033.96>0满足规范要求经济效益费用比
1.12
>1
满足规范要求
从以上评价结果可知,本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均大于所要求的最小值,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是合理的。4 结论及建议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相关规范,通过对该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效益分析,计算得出该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7.93%,大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净现值为8033.96
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2,说明该项目经济上合理可行。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