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更新时间:2025-01-10 23:14:23 阅读: 评论: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
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难点】
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题,观看PPT中的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谁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齐读课题)蝙蝠是动物,雷达是探测装置,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课文为什么以“蝙蝠和雷达”为题?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蝙蝠和雷达的神秘世界吧!
二、研读理解,揭示秘密。
朗读课文,明确重点(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找出哪一自然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生答)
师:课件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PPT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齐读)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生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师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2.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指读)
PPT出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其他同学思考:你们对蝙蝠有了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从这些词语我们知道了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
师: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
师: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学生走)
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他被蒙住了眼睛。)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样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用手摸、拄拐杖、听声音……)
(3)指导朗读:可想而知,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4)师:蝙蝠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PPT出示: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板书:提出问题
(5)这也是我们心里共同的疑问!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
三、自主阅读,填表助学。
学习第4、5、6自然段
(1)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2)小组比赛(快速阅读第4、5自然段,小组讨论,然后填写实验报告。完成后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最先完成的小组受到的奖励是:选一个代表上台简要介绍试验情况)
试验    方法    结果    证明的问题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    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3)师:课文用举例子的方法介绍了科学家对蝙蝠飞行做的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眼睛在蝙蝠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三次试验写得有详有略(第一次写得详细;第二次、第三次写得简略)。举例子、有详有略是说明事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我们以后写文章时也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引读试验结论。(齐读第6自然段)
PPT出示: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师:这两个结论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为什么?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蝙蝠探路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四、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1)师:科学家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师领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这一句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科学家研究的不易?(反复、终于。)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论来之不易。)
板书:研究问题
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师: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生齐读:它一边飞,一边……改变飞行的方向。)
(3)师: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指名贴卡片。谁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一下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师过渡:科学家真是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努力学好功课。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4)师:蝙蝠的嘴巴和耳朵特别敏锐。老师查了资料: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这是多么神奇呀!
师过渡:蝙蝠神奇的飞行本领是怎样应用在飞机上的?
2.理解飞机如何利用雷达探路
师:科学家从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呢?(科学家从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中得到启示,给飞机安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也能安全飞行。)
师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1)飞机是怎样用雷达探路的?(雷达通过天线……也十分安全。)
(2)仿照前面把下面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课件出示:
PPT出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科学家发明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从而解决了飞机夜晚安全飞行的问题,所以课文的题目叫“蝙蝠和雷达”。
板书:解决问题(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蝙蝠和雷达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更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五、拓展延伸。
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
1.默读“资料袋”,填写(出示):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蛙眼——电子蛙眼)
2.介绍你们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鱼——潜水艇、企鹅——雪上滑车、蜻蜓——直升机、荧光屏——日光灯、松树尾巴——降落伞等)
3.读写结合。我们来当一回小作家,从中选择潜水艇这一发明,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篇仿生学的小短文,按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写一写。
六、小结
师: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正是因为科学家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所以后来出现了“仿生学”。课后,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仿生学”。
七、布置作业
作业
1.完成教材第44页课后作业第2、3题。
2.预习《大自然的启示》,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获得启示发明创造的事例。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04:4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0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pdf

标签:蝙蝠   飞行   科学家   启示   探路   得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