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夜间飞行的秘密
一、教材解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课文第 1、2自然段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课文讲述的蝙蝠夜间飞行、科学家做实验、飞机安全飞行等内容原本复杂而枯燥,但课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用“蝙蝠”与“雷达”这两个貌似无关的事物作为题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蝙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详写科学家做的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让读者明白蝙蝠夜间飞行是依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科学家由此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后,就能安全夜航了。课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多的“仿生学”科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和文后的第一个
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文后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在教材中呈现学习伙伴提出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引导学生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同学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问题清单下面的泡泡提示学生,除了可以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法,关注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用较大篇幅表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状态,引发学生寸蝙蝠怎样在夜间安全飞行进行思考。第二幅插图展示的是地面的雷达,有助于启发学生考雷达在航天、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方面的更多用途。另外,两幅图互相呼应,暗含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蝙、蝠、”等生字,会写“蚊、即”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系”。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练、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3.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的学习策略,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一边读一边对文本提出问题。
4.把握课文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学会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全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能专注地学习广阔的文化和技能,但是抽象思维和假设能力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借助具体实物对学生加以了解。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自学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理解抽象事物时用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具象化引导,便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在学法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蝙、蝠”等生字,会写“蚊、即”等生字。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提问过渡: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说说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出示资料介绍。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不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行,吃蚊子、飞蛾等。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
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3.板书课题。过渡: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大家一定会有所启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驾驶员
(2)指名认读字词,开火车读,教师及时正音,提示学生注意“蝙、荧”等字的读音。
“铛、蝇、证、障、荧、屏”是后鼻音;
“系”是多音字,“系列、系统、关系、联系”等词语中读“xì”,“系鞋带、系领扣、系围裙”等词语中读“jì”。
(3)出示要求会写的,指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书写“系”字时,要指导学生写好第一笔,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撇,起笔较平。
书写指导
蚊:左右要匀称,虫字口要扁窄、中竖要长,文字横稍短、撇和捺要舒展。
科:禾字要窄,首笔是短平撇,下横稍向上拉,斗字横稍靠下、竖要长。
横:黄字上边右竖和下横都要长、中间由字中竖要出头,下边撇和点稍宽。
系:整体偏窄,首笔是平撇,幺字下边的撇折要大、折的末端有一点。
证:左窄右宽,正字上横要短,中间一竖连接上下横、右边中间位置有一短横。
驾:上扁下宽,马字第一笔横长折短、第二笔竖短横要长、下边折稍向左拉。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尝试质疑,预设问题
1.提问过渡:读完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科学魅力。
感受到科学家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的精神。
3.尝试提出问题。
(1)四人一组。
(2)自读课文,尝试提出问题。
(3)列出问题清单。
①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呢?
②夜间飞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③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鹅?
④科学家们发现蝙蝠能夜间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4.小组交流你们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在全班提出并讨论。
5.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尝试着思考问题,尝试着合作交流学习,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是非常好的习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提出的问题以及书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1.理解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2.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文,揭开秘密
1.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体会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
句段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想要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①过渡:想要揭开其中的秘密,我们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引出下文对蝙蝠的探究。
(5)出示展现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重点研读。
句段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②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③让学生说一说在黑暗中行走的感受。
④指导朗读:朗读这段话时,应该带有赞叹、佩服的语气。从关联词“即使……也……”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2.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4~6自然段,出示阅读任务。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在什么环境下做的实验?
分别是怎么做的?
得出了什么结论?
(2)用简洁、准确的话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顺序 | 实验方式 |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第一次 | | | |
第二次 | | | |
第三次 | | | |
| | | |
(3)小组讨论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
实验顺序 | 实验方式 |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第一次 | 蒙眼睛 | 铃铛一个也没响 | 探路与眼睛无关 |
第二次 | 塞耳朵 | 铃铛响个不停 | 探路与耳朵有关 |
第三次 | 封嘴 | 铃铛响个不停 | 探路与嘴巴有关 |
| | | |
(5)思考:三次不同的实验结果结合在一起,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6)请同学看着表格解释实验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人称变化。
(7)提问过渡: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你们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探路的吗?
3.学习第7自然段。
(1)快速阅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的相关句子。
(2)汇报找出的句子,并读一读。
句段3: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4)默读句子,根据句子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5)同桌根据示意图,相互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6)提问过渡: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①齐读句子,说体会。
②引导学生抓住“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找出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不易,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他们的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③说说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1)过渡: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是缺一不可的。那么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