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解读及标杆范文
题目再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下面是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1)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3)网民——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平台,成为引导青少年兴趣发展的新领地,带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4)创客——近年来青年流行语,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范——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本次作文为带有情景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目由写作材料、情景任务、写作要求组成。
写作材料为6则,选取了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6则材料的解读需要注意其背
景,“四十年来”暗示的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换言之,6则材料所涉及的流行语其实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及价值追求的浓缩。
“敢喝头啖汤”,体现的是70年代末青年一代的探索尝试。
“从我做起”体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网民”体现的是90年代以来,青年一代因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的变化。
“创客”体现的是近年来青年一代的创新意识,对梦想的执着、对个人价值的重视。
“志愿服务”体现的是当下青年一代的奉献精神、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世界范”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一代自信理性的国际思维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
对情景任务的理解要注意三点,一是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理解,这句话是对上述6则材料的总结,明确指出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此处的“个人”毫无疑问指的是青年。通过对6则材料的解读,6个流行语指向的更多是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及价
值追求,但并没有直接说明相应的“不同时期”究竟是怎样的时期,这些时期各有什么特征,而这恰恰是考生阅读积累及思想积淀的一个分水岭。考生是否对这些流行语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是否能把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价值追求置于一个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分析、论述、评价,是区分考生思维及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尺。
为了再次强化对时代的关注,题目设置了第一个情景任务,就是主题任务——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考生需在写作中完成两个要求,一是“感知时代律动”,所谓“律动”,可理解为脉搏、节奏、变化、发展规律,时代律动指的就是时代的脉搏、时代的节奏、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规律,对于这些“律动”考生必须要感知,所谓“感知”,一是感受;一是知道,也就是了解。然后要在对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感受及了解的基础上“争做新时代的青年”。简言之,考生在写作时要达成两点,一是要明确具体地概括提炼出相应时代的特征,要对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有所涉及、有所呈现,二是在“感知时代律动”的基础上再展开论述如何争做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应时代之所需,顺时代之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例如“敢喝头啖汤”体现的是青年的探索与尝试,这是一般考生都能看到的,但是否能把敢
于探索尝试的精神及行为置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论述其意义与价值,则是大部分考生欠缺的。一个刚刚经历了挣扎、迷茫、怀疑的时代,在思想尚未完全解放的背景下,冒着风险,走出第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情况下,去探索一条前途未卜的新路,这正是那一代青年的探索与尝试的意义所在。而这些青年之所以创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恰恰是感知到了时代的律动,一个民族在经历了挣扎、迷茫、怀疑之后的自我改革,时代呼吁改革。
例如“从我做起”体现的是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但能否感知彼时的时代背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揭示责任与担当的意义价值,在感知具体的时代律动的基础上展开分析,体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及此种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建设中的意义价值,则需要考生一定的阅读及思想积累。这是区分思想深刻及审题精准的一大标尺。
第二个情景任务为“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因此写作时要凸显两点,一是“升国旗仪式”,强调家国情怀,考生要思考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发言稿”,要注意写作的交际功能,包括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语言等都需要注意发言稿这个情景任务。
标杆作文:1号文
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神圣庄严的国旗下演讲。古老的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辛苦经营,终迎来今日繁华似锦、胜世如画的新时代。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而我们新青年也应有新的作为。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应是我们的选择。
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论是疾风卷席下的近代,抑或改革开放以来40个春秋冬夏,青年始终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始终屹立于时代最前端。从改革开放初期“头啖汤”的出场而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到“从我做起”,激励发奋图强,从“网民”“创客”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再到“志愿服务”传递互助奉献的正能量。无论到了哪个国度,哪个时代,社会永远都缺少不了将个人发展与时代相连的青年群体。如今,亦然。
展望今朝,只待指点江山、激扬自信。新时代的到来,正是我们新青年引领新发展的契机。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中国,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彰显一个日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雍容
华贵的大国气度,时代为我们提供契机,时代为我们提供可能。我们新一代新青年站在前代人的肩膀,拥有眺望全球的世界视野,理应昂首阔步,抬头挺胸地随祖国走向世界中央,传扬中国文化、中国自信与中国的新青年风范!
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那个只能看人脸色,“弱国无外交”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无数“新青年”正走向世界中心,展现中国风范。君不见青年科学家颜宁潜心研究,使中国结构生物学领跑世界;君不见中国青年发起了的“ofo”、摩拜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国自豪,都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青年风范!
老师、同学们,迟子建先生曾说:“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喜与眼泪。”中国的发展,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戮力同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结果。如今,时代的浪潮已涌之我们的面前,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惟愿大家从现在做起,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包容自信,兼具国际视野,带着中国自信、中国自豪向世界中心迈进,终有一日,祖国将以你为荣!
籍此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此祝愿祖国如大鹏展翅,直破云霄!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得分:56
简评:本文写作任务完成较好。中心明确——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在回顾不同时期青年流行语的基础上,重点论事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在感知时代律动的基础上走向世界的中心,尤其是对新时代的律动有充分的揭示、呈现,对题目提供的写作材料运用得当,相关例子补充液恰如其分,结构清晰,表达流畅。建议:对不同时期青年流行语的回顾没有将其置于青年走向世界中心的过程中进行分析揭示;演讲稿不需要结束时标明时间。
2号文
与时代同行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时代成就英雄,英雄铸就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感知时代的侓动,让青春的心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要做勇于创新的青年。20世纪以来,知识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知识半衰期大大缩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变革创新层出不穷,高铁、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而我们作为新世纪出生的零零后、互联网的原居民,天然的拥有了超越前人的知识资源和条件。我们不仅要有脑髓和眼光,如鲁迅先生所言“自己来拿”,更要有毅力和决心自己埋头钻研,创造出我们自己所有的、引领世界的技术和产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紧跟时代,为时代的发展做贡献。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做努力拼搏的青年,于国家,在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情况下,我国仍存在着核心技术自主权不足、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期等挑战;于个人,就业竞争激烈、经济压力挤占精神生存空间等挑战也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继承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青年“敢喝头啖汤”的探索精神,勇敢的面对挑战。在从我做起、奋发图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将个人的努力镕铸于祖国发展的历史中而不朽,做勇立潮头中流击水的健儿。
这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我们要做自信包容的青年,一路走来,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尽管世界上仍存在某大国不断退群、难民危机等诸多问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
流。随一带一路通向世界的,不应只有商品,还有中国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愿景。我们应具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情感与诉求,明确我国“和平大国”的外交定位,避免“崇洋媚外”或“大国沙文主义”的不当心理,让我们每个人走出去都成为中国人的名片。
同学们,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时代提供画布,我们挥洒美景。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我们的梦想有多雄奇,未来的中国就有多美丽。与时代同心,时不我待!
得分:55
简评:本文写作任务完成较好。开篇紧扣主题任务,然后以三个主体段落论述如何感知时代律动、与时代同行。对时代特征概括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如何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主题任务完成很好,尤其是对时代的解释分析充分。结尾化用名言,表达很有亮点。建议:论述充分,可适当补充一两个典型事例。
8号文
感知时代,勇做新青年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众所周知,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代人的标志。40年来流行语不断变化,时代也在不断进步。今日让我带领大家回望这40年来的流行语,感知时代律动,勇做时代的新青年。
1978年,改革开放,深圳这个小渔村成为开放的第一个窗口。“头啖汤”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民俗流行语,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敢喝头啖汤”成为他们一代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