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平衡思想的启发
会计平衡式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它所体现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上的恒等关系以及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是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当前会计理论中,人们用单纯的数量平衡方法来解释、说明会计平衡式,而笔者从另一个的角度即运用物理学的运动观点和方法进行描述,可以进一步说明会计平衡式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引进点量“时点量”和矢量“期间量”的概念,对会计平衡式进行再分析。
会计研究的对象是资金的运动,资金的运动有两种表现形式———静态表现和动态表现。其静态表现可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要素来描述;其动态表现可用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来描述。
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都会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而在某一时刻,资金运动是相对静止的,我们可分析在相对静止条件下资金的状况。
当资金处于相对静止时,一方面,资金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即
资产;另一方面,体现在这项资产中的权益,按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投资人和债权人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形成了企业的资产,必然对企业的资产有相应的要求权,所以,资产与对应的资产的要求权在价值量上必然是相等的。这种关系可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对方程式(1)的理解说明如下:
1.资产与对应资产的要求权在价值量上的恒等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均为时点量,方程式(1)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任一时点均成立,是反映资金运动静态表现的方程式。
2.方程式(1)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等式,而且赋予了特定的经济含义。债权人和投资人对资产的要求权不一样,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总是优先于投资者对资产的要求权,当企业的资产扣除了债务之后,才是投资者的权益,它是一种剩余权益,因此,方程式(1)右边的两项不能随便交换,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不能表述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也不能写成“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因而,方程式“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与方程式(1)是等价的。
3.债权人和投资人对资产的要求权在价值量(数量)上的财会论文代写多少由方程式(1)决定,
但并不是具体的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一对应,即我们不能说,一个企业的这台设备是对应于债权人的,那台设备是对应于投资者的。#p#分页标题#e#
二、对“收入-费用=利润”的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表现为企业在一定期间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收入,以及对此而发生的费用。收入与费用比较,反映出企业在这一期间所得的利润。收入、费用、利润之间必然有下列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2)上式中收入、费用、利润均为期间量,会计方程式(2)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任一期间都成立,是反映资金运动动态表现的方程式。
三、对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分析结合会计方程式(1)和(2)可以写成综合会计方程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为了便于说明综合会计方程式中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时间坐标轴:
0t1t2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任一时点t1,方程式(1)可以表述为下列形式:
资产t1=负债t1+所有者权益t1①经过一定的生产经营期间Δt,则Δt=t2-t1,企业取得收入,发生费用,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形成利润(或亏损)。方程式(2)可以表述为下列形式:
收入Δt-费用Δt=利润Δt②企业在该期间所形成的利润,在未分配以前为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它属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利润所对应的那部分资产是企业的新增资产,从价值量(数量)的角度看,有:
新增资产Δt=利润Δt③由①+③式得:
资产t1+新增资产Δt=负债t1+所有者权益t1+利润Δt④资产t1加上新增资产Δt即为企业在时点t2的资产t2,即有:
资产t2=资产t1+新增资产Δt⑤将方程式②和⑤带入方程④有:
资产t2=负债t1+所有者权益t1+收入Δt-费用ΔtΔt移项得:
资产t2+费用Δt=负债t1+所有者权益t1+收入Δt去掉角标,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3)对会计方程式(3)的理解说明如下:
1.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时点量(点量),收入、费用为期间量(矢量)。
2.以取得收入、发生费用的期间为界则资产为该期间期末的时点量,负债、所有者权益为该期间期初的时点量。
3.方程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任一期间都成立。
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只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还会引起与之相联系的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化。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性质、规模各不相同,经济业务种类繁多,但是无论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各会计要素怎样变化,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依然存在,如(1)、(3)式。这种平衡关系对整个会计核算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平衡式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它所体现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上的恒等关系以及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是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运用物理学中的运动观点和方法来解释说明会计方程式中的时点量和期间量的界定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会计方程式所反映的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恒等关系以及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以提高运用会计方程式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