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检查: 1)一般情况
(1)视诊:病变部位的肿胀、肿块、畸形、皮肤色泽、创面(肉芽及分泌物性质)、窦道、瘢痕、皮下静脉等,患肢的姿势、步态和活动情况。
(2)触诊:压痛及其范围,有无放射痛,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深度、与骨关节的关系)、局部皮温、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 (3)运动:自主运动与被动运动,静态和动态的检查(需与健侧对比)。上肢包括手功能的检查,下肢包括步态检查,脊柱包括站立活动检查。
(4)测量:
肢体:测量长度和周径。
关节活动:角度以关节中立位为0°,以此为起点,测量其伸、屈、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角度。记录方法:膝、肘关节记录如下:
0°(伸)←30°(屈) 25°(收) ← 30°(展)
脊柱活动:记录如下:
肌力测定:可用6级分类法。
感觉消失区测定法:触觉边缘标记用断续直线(——————),痛觉边缘标记用锐角(ⅤⅤⅤⅤⅤⅤ ),温度觉边缘标记用断续波浪线( ~~~~~~ ),深感觉边缘标记用圆圈(○○○○○),位置感觉边缘标记用三角(△△△△△)表示。
植物神经检查:观察皮肤干燥、出汗、温度、色泽、角化等情况。
2)各部位的检查
(1)肩部
视诊:有无肿胀、“方肩”、肌萎缩、畸形和窦道等。
触诊:肩三角位置、压痛、肿块。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搭肩试验。
(2)肘关节与上臂:
视诊:观察提携角,有无肘内翻或外翻畸形,有无肿胀、淤斑或窦道等。
触诊:压痛点、肿块、骨摩擦感。
运动:关节运动范围、Mill征。
测量:肘后三角和肘线。
(3)前臂:有无成角畸形,旋转活动角度测定并与对侧对比。
(4)腕关节:
视诊:“鼻烟”窝有无肿胀,有无肿块(大小、性质等)、餐叉样畸形、腕下垂。
触诊:压痛点、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关系。Finkelstein征。
运动和测量:关节运动范围。
叩诊:第三掌骨头向近侧叩击有无疼痛。
(5)手部:
视诊:有无爪形手、平手或其他畸形,有无肿胀、肿块、窦道 、肌萎缩。
触诊:压痛点、肿块大小、手触觉和痛觉检查。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功能检查与握力。
(6)脊柱:
站立位:
①视诊:生理弧度有无改变,有无后突及侧弯,两侧椎旁有无肌痉挛、脓肿或窦道,两侧胸廓是否对称,骨盆有无倾斜、肿块。
②触诊:棘突上划线测量脊柱轴线,叩、压痛点,有无放射痛和肿块。
③运动:脊柱活动范围,拾物试验。
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斜板试验,床边试验。
坐位: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
(7)髋关节:
视诊:有无肿胀、窦道、下肢短缩、肌肉萎缩等;能行走者,观察步态(蹒跚、摇摆、跛行)、畸形(屈曲、外展、内旋、外旋)及腰椎有无代偿性前突。
触诊:有无压痛,有无肿块,耻骨下方内收肌有无痉挛。
运动:关节强直,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并作下列各项试验或检查:滚动试验,“4”字试验 ,外展试验,髋关节屈伸畸形试验,单腿直立试验,奥伯征,艾利斯征。
测量:肢体长度,Nelaton线。
叩诊:捶跟试验。
(8)膝关节:
视诊:有无膝内翻、膝外翻、屈曲、过伸等畸形,色泽,有无肿胀、静脉怒张、积液、窦道、肿块及股四头肌萎缩。
触诊:皮温,浮髌试验,有无肿块、压痛、活动时摩擦感,股四头肌抗 阴力试验,半蹲试验,髌骨与股骨髁摩擦感,膝交叉韧带推拉试验,膝关节过伸试验,膝关节过屈试验,研磨试验,膝回旋挤压试验,内、外侧副韧带分离试验。
测量:周径,活动范围。
(9)小腿:观察下肢的轴线,有无肿块、窦道和肌萎缩。
(10)踝部与足:
视诊:有无畸形,
触诊:有无压痛,有无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包括距下关节)。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