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 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 2. 聆听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 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
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
生:上海、香江……
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 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1990》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
一个毛孔。
3. 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
4. 学生完整聆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 教 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 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 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二、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1. 师: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平等互利,我们携手并进,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世界的美好,我们应该把握今天,掌握未来,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2.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
3. 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2
学习内容分析:《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香港的的秀丽风光,赞美了香港的美丽、迷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通过对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__图画美,文字也美,是精读课文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倾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香港的美丽、繁华,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解决措施: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香港的美。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2、会用“倾听”“闪耀”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