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经商十八则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帐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竇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特留作镜,时常照照自己。
范蠡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对于范蠡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却有许多的令人费解的疑惑。
分析有如:
兴一国,灭一国---
“兵圣”孙武没做到,“智圣”诸葛亮没做到。范蠡不但做到了,还保全了自
己。孙武、诸葛
亮两人只活到五十出头。范蠡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
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毅然辞去---
伍子胥没有想过,文种没有决心,两人均被“赐死”。范蠡激流勇退,“悄然
而去”,
说出了“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名言。
治产经商,富至巨万---
同代人望尘莫及,后代人难望其项背。范蠡身体力行,饲养五畜,“十九年之
中三致千金”。
总结一套管理术,专著《致富奇书》填补历史空白。提出“物价贵贱随供求关
系变化”之理
论,开认识价值规律之先河。
如此博学多才的传奇人物竟然:
史无传---
太史公司马迁尽管对范蠡十分赞赏,说:“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肯定他
“富行其德”的
高尚品德,但并没有单独为他立传。只在《越王勾践世家》《货殖列传》中作
为“附件”提到
范蠡,“待遇”还不及“酷吏”“游侠”“滑稽”者。其他史家史书更不用说
了。
书绝版---
范蠡生前写有不少专著,兵法、经商全有,甚至养鱼亦有“养鱼经”。可惜他
的“兵法”只在
《汉书?艺文志》上保留一个《范蠡(兵法)两篇》的题目。阐述经商之道的
《致富奇书》,
也只在其他史籍中看到书目,无法看到两部宏著的全文。
地无物---
国人对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修缮、重建、新建
人物生前故居、
官邸;或在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立石刻碑。一个孔夫子,全国有文庙;一个
诸葛亮,多处
武侯祠,就是明证。范蠡没有这样纪念性建筑物。他老家南阳没有,他生活、
战斗过的浙、
苏、鲁等地也没有。虽然华东等处有“蠡城”、“蠡口”、“蠡园”等,但除
了地名,并无实际
内容。“蠡园”中树起的不是范蠡塑像,而是美女西施。
为何会这样?范蠡犯了古代为官为人的三个大忌:
不愚忠---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大臣的“忠”达不到“愚”不行。亡国可以,不忠君不行,
这就
是“标准”。符合“标准”的典型是贯彻“终身制”的诸葛亮。明明看出后主
刘禅是个窝囊废,
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蠡看出勾践阴险狠毒,“不欲功于臣下,疑
忌之心已见”,不
可再处,一甩袖子把相国辞了。“晚节不忠”,犯了大忌。生前身后遭贬,就
一点不奇怪了。
是否该想一想?以新眼光审视“忠”字。提倡“忠于事业”。范蠡不把个人进
退荣辱系在某个
人身上,而是寄托在事业上、对社会的贡献上。治国成功,又去经商,为世人
树立了一个成
功榜样。
不清贫---
中国传统文化歌颂“隐士”。不居庙堂,就退隐山林,或吟诗作赋,或修道成
仙,脱离百姓生
活才高尚。“相国级”的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功成身退,云游名山,修炼
气功,后人倍加
称颂。至今秦岭留坝尚有规模宏伟的张良庙,供人瞻仰追念。范蠡辞官,若真
是“泛游三江
五湖”,无所事事,名望恐怕不亚于张良。他不愿老死山林,毅然选择“士农
工商”的第四等
级职业,亲自饲养贩卖五畜,以“酒囊皮子”俗名,和“下里巴人”滚在一
起,大失身份,
犯了“不清贫”的大忌。尽管人们羡慕他的富有,但却羞于谈他经商之道、致
富业绩,更不
用说为他树碑立传建庙了。重官轻商,是中国文明历史一大悲哀。
不检点---
习俗文化很看重个人行为。尤其是“作风”是否清白。范蠡生前身后没有受到
应有尊重,有
一个致命原因,是传说他辞官后把美女西施带走荡舟于江湖。把世人瞩目之美
女带走,这还
了得!实际上,正史没有西施其人。据野史记载,西施被越王以“亡国之女”
沉江。司马迁
写到范蠡,提到了他夫人和儿子,绝无西施二字。功高遭妒,名高受谤。范蠡
兴越灭吴,功
垂青史;辞官经商,富甲天下,难免遭人暗伤。范蠡因这种刺激性“传奇”被
打倒了,弄得
身后连魂魄都不能回归故里。
综上,我想,许多观念该有所发展,清贫不是好事,愚忠更可悲,以人为本,
顺应自然,富
己兴邦,强国睦邻。方是我等应取的新观念。
在中国辉煌的文化宝库里,范蠡留下了可贵的“遗产”,诸如“什一之利”、
“陶朱事业”、“陶
朱遗风”、“富行其德”、“浮家泛宅”等成语典故都是由他而来的,甚至一
看到“忍辱负重”、
“韬光养晦”、“急流勇退”、“弃官经商”、“多难兴邦”这些成语典故人
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想
到范蠡。
明清年间,人们把范蠡的《致富奇书》、《陶朱公术》加以发挥、充实、演
绎、细化,撰写出
了《理财致富十二法则》、《理财致富十二戒律》、《商场教训》、《经商十
八法》等,并统称之
为“商人之宝”。朋友送我的就是这样的宝贝。所以我将好好珍藏。
附:范蠡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楚灵王五年)范蠡出生宛地三户邑,其时孔子十
五岁。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五年、楚平王十三年、吴王僚十一年);宛令文种
见范蠡,范蠡时
年二十岁。
公元前511(鲁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吴阖闾四年);范蠡邀文种入
越,时年范蠡二十
五岁。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践三年);勾践兵败西于
会稽山,始重用
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践四年);勾践、范蠡君
臣入吴为奴,范
蠡时年43岁。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越勾践七年、吴夫差六年);
勾践、范蠡君臣
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
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楚惠王三年、越勾践十一年、吴夫差十年);勾
践欲起兵伐吴,
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楚惠王五年、越勾践十三年、吴夫差十二
年);吴再次代齐,
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
胥。范蠡时年
52岁。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楚惠王七年、越勾践十五年、吴夫差十四
年);吴、晋黄池之
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54
岁。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勾践十八年、吴夫差十七
年);越兴师伐吴,
兵至于五湖。范蠡时年57岁。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楚惠王十一年、越勾践十九年、吴夫差十八
年);三月,越伐
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范蠡时年58岁。
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楚惠王十四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
一年);十一月
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61岁。
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
十三年);年底,
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
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一年,越勾践二十九年);越王
实现霸业,范蠡
即泛舟五湖,时年68岁。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卒,时年范蠡71岁。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艳色吴王嗜好投,苎萝村内美人求。
居陶业振工牟利,霸越功高早退休。
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
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
------清代诗人徐公修《范蠡》
君不见五湖范蠡载西施,一舸鸱夷去已还。
------元代王昙《留侯祠》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就身自退。
------唐代诗人李白《悲行歌》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7:3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90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陶朱公经商十八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陶朱公经商十八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