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游恒山记课文分析 语文版

更新时间:2025-02-26 00:15:22 阅读: 评论:0

现代诗集-爱有多深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pumpkin怎么读)

word

游恒山记

第一段交代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风翳净尽〞,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澄碧如洗〞是表示中的描写。向东上山,

开始登山时比拟轻松,“土冈浅阜,无攀跻劳〞。简略表示了登恒山之初的情况。

第二段详写了上山登顶的经过。

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一步一景,描写生动,景物、地名,景物间相隔的距离都写得

极为详尽,目之所见,都细致记录。

上山一里后向北走,看到山上有埋藏不深的煤炭,再走一里,看到土石都呈红色。之后

他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

观。每处景观写得各有特色。如:写松,用了“松影筛阴〞,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

阴影,生动形象;写牌坊内,细致地写到了官房里的厨房、水井;写北岳殿,“上负绝壁,

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对偶句式把殿的气势渲染出来;写会仙

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景物的形象如活现在目前。

登顶的经过写得最为详细。

先明确登顶的决心:“欲跻危崖、登绝顶〞。再写山崖的险峻:“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

千尺〞 “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出

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写攀登的困难:“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

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假如堕洪涛,汩汩不能出〞,满山的荆棘茂密,参

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似坠入洪流中,没

在急流里不能出来。山崖险峻攀登困难,可见登顶之不易。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吓退登山者,

“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一位地理学家、旅行家为亲历祖国山河,勘查地貌

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由此可见。

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周围的景物。

登上山顶,重见天日,心情也愉快,“日色澄丽〞,再回看来路,“崩崖乱坠,杂树密翳〞,

攀途险恶。然后开始观察,写了山北的特点:“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如此有。北向俱石,故

树皆在北。〞土山没有树,石山才有树,这种现象非常奇怪,后来有人解释,某某干旱少雨,

山南向阳多蒸发,虽土山也少有树;山北是阴坡,化雪时间长,又少蒸发,所以较湿润,虽

然多石,也长了许多树木。这是科学的分析。徐霞客亲临实地,准确、细致地观察,为后来

的科学分析提供了依据。山北的浑源城,一笔带过。向南看,“南惟龙泉〞;向西看,“西惟

1 / 3

word

五台〞。两山一派青色,跟恒山做伴。还有向西横贯的龙山,支峰与恒山相连。这些对四围

山峰的介绍把恒山的地理位置写得清清楚楚,整个山系一目了然。

第四段写从某某下山,到飞石窟的情况。

上山难,下山更难。找以前上山的路径,竟然找不到了。俯瞰一片茫茫,不敢往下走。

“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

危崖顶。〞向人求助,才找到上山的原路。下山也细致观察,发现先前从山顶远望松柏林,

“如蒜叶草茎,至此如此合抱参天〞,感叹“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真是视角不

同,距离不同,所见景物大有出入啊。按照指路人的指点,下山很顺利,从山崖隙缝直下,

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到了飞石窟。

一、文章结构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

点。

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周围的景物。

第四段:写从某某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文章表示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艰险、

不怕辛苦、勇于勘探实践的精神。

三、写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记涉与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

者足迹、目力所与的次序。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

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观,逐一描写。再写登顶的困难。然后是登顶后远眺四周的景色,

把整个山系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后写下山情形。

2.详略得当。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和天气情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其

2 / 3

word

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间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

的感受都写了出来。下山的过程详写了寻找下山之路一节,其余的下山过程就一笔带过了。

3.观察细致。

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

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颜色等,写到每个景点,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

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

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松影筛阴〞、“上负绝壁,下临

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

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3 / 3

谈学习-英语个人介绍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6:4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9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游恒山记课文分析 语文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游恒山记课文分析 语文版.pdf

下一篇:交通标志大全
标签:游恒山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