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梅花 夜雪》古诗《梅花》赏析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数:几枝。
2.凌:冒着。
3.遥:远。
4.为:因为。
5.暗香:幽香。
【译文】
墙角有数枝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远远看去好像是雪,幽香飘来才知道那是梅
花。
【赏析】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
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
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
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
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
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
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
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
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
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
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
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
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
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
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
“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
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
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
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
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
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
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8:5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8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梅花》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梅花》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