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蓝色狂想曲》的爵士节奏溯源及演奏
要点
作者:徐华菲 刘听蔚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
[内 容 提 要] 《蓝色狂想曲》是美国著名作曲家格什温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鲜明
的爵士音乐元素和优秀的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令这部作品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爵士乐标志性的
音乐元素——节奏的形态,是研究并掌握《蓝色狂想曲》爵士风格的重要部分。同样在演奏中,
准确地掌握节奏也是弹好一首音乐作品的基础要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19世纪末至此曲诞生
之间的爵士乐节奏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列举了在节奏形态上对《蓝色狂想曲》产生影响的音乐
形式及其节奏型,研究具有爵士节奏特点的音乐片段,为更全面地认识和更好地演绎《蓝色狂
想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蓝色狂想曲/爵士/节奏/弹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6)04-0151-6
一、爵士乐节奏的形成和发展
格什温创作的乐队与钢琴作品《蓝色狂想曲》诞生于1924年,其强烈的爵士乐风格令人耳
目一新,尤其是曲中的节奏形态更是变幻丰富,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些花样繁多的节奏体现了多
种音乐形态在节奏方面对爵士乐的形成与发展的深远影响。
20世纪初的爵士乐是经黑人劳动歌曲、灵歌、布鲁斯、拉格泰姆、布吉伍吉、大跨度钢琴
等多种风格的音乐融合后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具有拉格泰姆鲜明的节奏,布鲁斯音乐的忧郁气
质,布吉伍吉的清晰拍点,并结合了钢琴、铜管乐、打击乐器及其他多种乐器的丰富表现力,
成就了赋有独特魅力的爵士乐。爵士乐是美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和美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它是通
过民族大融合所产生的特有的音乐语言,用格什温的话来解释就是“爵士乐是美国的民间音乐,
虽然不是仅有的一种,但这种融合在美国人民血液和情感中的民间音乐比其他任何风格的音乐
都富有感召力。”[2]
劳动歌曲起源于15世纪,黑人奴隶在美洲做着最繁重的劳动,受着非人般的待遇,但他们
却保留了非洲本土上一边干活一边哼唱的习惯,将枯燥的劳动和所唱歌曲的节奏联系起来,这
些歌曲寄托着黑奴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愿望。他们通过应答轮唱的形式减轻单调之感,并在歌唱
时加入即兴唱词、节奏、旋律等,这些音乐成分也为爵士乐的萌芽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灵歌对于爵士乐的产生影响深远,它来源于黑奴受到奴隶主的宗教文化洗礼所产生的音乐,
在由白人组织的宗教活动中,黑人用跺脚来打节拍,用喊叫或歌唱的方式唱出西方的圣咏,他
们在欧洲传统圣咏里加入非洲风格的节奏、音级等,真正的黑人灵歌也就此产生,通常情况下
它的节拍较为缓慢,节奏简单易唱,是众人共同参与的演唱形式,适合黑奴们表达内心的情感。
布鲁斯音乐虽然从灵歌、劳动歌曲演变而来,但在艺术水准上相比于两者高出了许多。从
诞生之时直至今天,布鲁斯音乐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布鲁斯的节奏安排多采用即兴的方式,
常为节拍散漫,充满慵懒和忧郁的特点。节奏、布鲁斯调式、和声进行都有着独特的形式。早
期由十二小节构成的布鲁斯音乐最为流行,有三个四小节乐句,一小节有四拍,有欧洲民谣和
圣咏的特点。乐手们根据一个旋律反复演奏,接近终曲时再即兴构思新旋律,通常是较之前面
重复的乐句带有戏剧性的语义转折,在这一音乐结构中不断地做着循环往复,而这一习惯则来
源于非洲音乐。
拉格泰姆最初是一种用来为舞蹈伴奏的器乐音乐,于19世纪末兴起,并在1890-1910年
达到鼎盛,而采用最多的乐器就是钢琴。早期的拉格泰姆是根据既成乐谱进行演奏,左手的节
奏稳健,旋律较快而复杂,双手跨度较大,音域较宽,经常可见切分节奏,大量的切分节奏将
原有的强弱规律变成动荡不定的节奏错位,这些特点都使得音乐既热情活泼又富有韵律。随着
这一音乐形式的风靡,流行音乐曲调也逐渐成为拉格泰姆音乐的旋律素材。
几乎在同时期,布吉伍吉风格的音乐亦盛行一时,并对爵士乐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它的特点在于乐手主要对节奏感兴趣却并不注重旋律,通常以四拍为一小节,乐手们在钢琴演
奏中先布置好几个对比强烈的短小的节奏型,然后在演奏时不断重复这几种对比的节奏,并根
据右手的旋律提供和声语汇来制造兴奋高涨的气氛。
大跨度钢琴是在拉格泰姆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乐手们在酒吧等场所演奏时,将拉格泰
姆伴奏音型跨度拉大(通常音程度数超过八度),不再拘泥于曲式的要求,而是即兴加入了时
下流行乐曲和其他音乐。这一类型的音乐更具动力性,给人紧张感,在演奏者快速的表演中,
原来拉格泰姆的轻松之感变得更加热烈奔放。
拉格泰姆、大跨度钢琴、布吉伍吉等音乐通常使用钢琴演奏,而采用爵士乐队表演的音乐
如布鲁斯的乐器配置没有固定的模式,常由架子鼓和其他打击乐、低音提琴或电贝司(或钢琴
低音部分)来担任节奏组的乐器,并且以机械的、不断反复的节奏模式做基础,班卓琴、吉他、
小号或歌唱担任旋律声部。
虽然爵士乐是以传统西方音乐调式和非洲节奏为基础构成的,但在美国乐人的创新和改造
下,使爵士乐富于变化并具有强烈的文化交融特征,在这片新的大陆上滋养出的新音乐处处渗
透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二、对《蓝色狂想曲》产生影响的爵士节奏形态
爵士乐的节奏丰富多彩又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原因在于大量的切分音、休止符、延音线、
三连音、附点音符等节奏型反复变化出现。《蓝色狂想曲》中的许多节奏来源于多种曾流行于
美国的音乐形式,每种音乐形式的节奏类型样貌繁多且不尽相同,以下只列举与本文分析的音
乐片段相对应的节奏类型。
(一)灵歌的节奏特征
早期灵歌的速度较慢,强拍常在第二和第四拍上,切分节奏贯穿整曲,这来源于黑人们对
宗教歌曲反叛式的革新:“人们听惯了如同行进步伐中的第一拍和第三拍的强拍节奏韵律,而
黑奴却热衷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在第二拍和第四拍上做强拍……”[1]后期在灵歌中加入其他节
奏的声部,形成小群体协同演唱或演奏灵歌。
例1.
(二)布鲁斯的节奏特征
布鲁斯音乐虽来源于灵歌,却比灵歌更为灵活,原因是布鲁斯音乐中加入了很多即兴元素,
黑人奴隶遇上令他们高兴或悲伤的事情,根据情景自编曲调、节奏和歌词等,因此布鲁斯的节
奏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甚至是较复杂的。例2-a中所示为旋律声部的节奏特征。
例2-a.
例2-b中所示为布鲁斯音乐中跨步式的伴奏,速度通常较慢,不会产生喧闹的效果,而更
在意内在的律动。
例2-b.
(三)拉格泰姆的节奏特征
拉格泰姆(raged time)意思为零散的、琐碎的节拍,有大量的切分节奏,跟灵歌音乐不
同的是,拉格泰姆的切分节奏较快,且经常是跨小节的切分,这使得传统的强拍规律随着切分
的节奏重音而改变,将原本规整的节拍变得有错位感,气氛也更加活泼欢快。
例3.
(四)布吉伍吉的节奏特征
其特点在于低音的节奏,布吉伍吉的低音伴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因此也被称之为“八对
四”,即在常规的四拍子里弹奏八个音符,大多为一种固定音型的反复,给人持续的动力感。
由于这一音乐风格来源于舞曲,节奏是它的重要特征。
例4.
(五)大跨度钢琴的低音节奏特征
大跨度钢琴的节奏特点体现在伴奏上,表现的情绪更加紧凑活跃,通常伴奏是超过一个八
度的音符跳跃,这也考验着演奏者的技术能力,双手在琴键上“飞舞”是当时很多艺人所追求
的事情。
例5.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列举的布吉伍吉和大跨度钢琴的节奏是具有不稳定性因素的,在不同
的作品中,演奏者可以按照创作年代、作曲家的风格习惯等处理成带有附点音符的节奏,而不
单依从记谱方式来演奏。
格什温所处的时代正是那样一个充满着各音乐流派诞生、兴起、流传、碰撞、交融、创新、
发展的大环境中,从他的《蓝色狂想曲》中能看到这一丰富而光辉的文化烙印。在实际弹奏
《蓝色狂想曲》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学习这些基础的节奏类型,这也将会为接下来的练习
和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蓝色狂想曲》中具有爵士乐特点的节奏及演奏要点
《蓝色狂想曲》是在1924年由指挥家保罗·怀特曼在带有几分胁迫的意味之下,令乔
治·格什温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即完成了此曲的双钢琴初稿,在音响效果的预想上,格什温
致力于创作出富有爵士特色的作品,并由格罗非配器最终将交响与爵士完美融合。“他在一篇
文章中曾这样写道:‘爵士乐中既有点儿拉格泰姆,又有点儿黑人灵歌的成分,博采众长,真是
一个大杂烩!’而这种富有活力的音乐一旦结合进严肃音乐之中,必定会带来生机。” [1]
本文通过作品中的几个音乐片段,阐述爵士乐节奏是如何渗透在《蓝色狂想曲》中,并探讨在
实际弹奏中如何更好地体现爵士乐的节奏特点。
(一)具有拉格泰姆音乐特点的节奏
随着单簧管吹奏出一串上行的滑音,爵士韵味浓郁的第一主题展现在人们面前。第2-5小
节主要由三连音、八分音符、连续的切分节奏构成,这里的切分节奏区别于灵歌缓慢、沉重的
切分节奏。此处音乐是中速流动的,虽然连续的切分节奏模糊了小节之间的界限,但听者仍能
感受到它的活泼,是由于这里的节奏使重音移位而削弱了强拍规律,这是受到了拉格泰姆音乐
的影响(参见例3)。在弹奏既有跳音还有保持音记号的音符时,手指力度要集中饱满,在切
分长音处手指稍缓地将琴键“推”向深处,手臂和手掌的力量倾注到指尖,强调出切分节奏的
重音,与非切分音的弹奏上有音量和音色的区分,从而更加突出这一节奏特点。
例6.[1]
这一主题是最先呈现在听众面前的,同时也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可见这一旋律在曲中的重
要地位。在每一次陈述时,作曲家并没有采用相同的手法,而是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着织体。
在第38-40小节处,主题在两组单音形式的三连音后加厚织体,柱式和弦织体的旋律使和声更
加饱满,增加了声音的厚度。弹奏和弦时,手臂应放松,保证力量畅通无阻。掌关节要有良好
的支撑,不可塌陷。和弦触键要整齐,高声部的旋律相对突出,手指的力量有侧重地向旋律声
部倾斜,将主题旋律弹奏清晰。在短短两个小节中,有三个切分音的保持音记号不要忽略,弹
奏时音色应饱满不能虚弱,并且三次渐强渐弱的力度标记提示着演奏者变换力度,手掌要有控
制地支配手指增减力量,这样才能将这连续的切分节奏弹出飘忽不定的摇摆感。
例7.
(二)具有布吉伍吉音乐特点的节奏
第24-27小节的左手伴奏音型是具有布吉伍吉的节奏特点(参看例4-a)。此处作曲家的
标记提示演奏者“谐谑的,自在的”,弹奏时注意左手各音符平均而不拖沓,指尖不松懈地触
键令低音清晰明确,音乐具有舞步式的轻盈、轻快。由于音符之间距离较远,要注意手指的伸
展,并运用转动的手腕带动手指灵活地弹奏“步点”。而右手要弹奏两个声部的音符,需要手
指有很好的独立性,既弹出高声部快活的十六分音符和音色饱满的八分音符,还要弹出中声部
每两个四分音符之间的半音效果。
例8.
以同样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来的第55-56小节,伴奏仍然是具有布吉伍吉风格节奏特点的平
均的八分音符(参看例4-b),但作曲家却在伴奏声部加以改变,在上例中标写的表情记号是
“谐谑地”,而这里是“稍激动地”。由于这一情绪的变化,速度应稍快于上例,情绪不再是
平稳的,速度应做渐快处理,来表达激动的情绪,左手伴奏力度也是不平均的,每两拍标记一
个重音记号,弹奏时应有意识地突出这一重音,小指饱满有力地触键,音量和音色与其他三个
音符形成对比。合理安排指法会使弹奏更顺畅,指法顺序可尝试5-1-2-5,每两拍变换一次手
的位置即可,不可动作过大而有失机敏,跳音短促而有弹性。
例9.
(三)具有布鲁斯音乐特点的节奏
第48-51小节的表情记号为“安静的”,这里较之前的喧闹景象突然放缓了节奏、减轻了
音量,仿佛给人带到一片短暂而珍贵的宁静中。在高声部的旋律中,作曲家运用了布鲁斯音乐
风格的节奏(参见例2-a),即从弱拍起,强拍上的音时值短而弱拍上的音时值长,将长音后
移,这种错位给人慵懒闲适之感。可用指肚触键,奏出柔和的音色,手指以稍慢的速度抬指和
落键,手腕随着手指的力量转移,弹出深厚的音色,增加旋律的歌唱性和忧郁气质。
例10.
同一旋律在第81-85小节再现时,作曲家采用八度音型加厚织体,左手在中音区、右手在
高音区共同弹奏同一旋律,是作为乐队声部的二部卡农,形成钢琴与乐队相互呼应的音响效果。
弹奏连贯的八度时,手指触键的角度至关重要,应避免垂直触键,力量源源不断地“推”送到
琴键上。触键速度也应注意不能过快,而是稍“粘”地在琴键上弹奏,这将更能表现饱满连贯
的音色。此段从很弱的音量逐渐加强气势,将这一旋律推向高潮。从手掌的重量逐渐运用到小
臂甚至大臂的重量来增强音量,要感受旋律的走向、句子的力度变化。音色应饱满、富有歌唱
性,充分表现这段优美的旋律和逐渐高涨的情绪。
例11.
在第181-183小节左手处,布鲁斯音乐的跨步式伴奏得到体现(参见例2-b),因其标记
为“稍慢并有一点戏谑的”, 为了体现这一音乐特点,左手的伴奏配合右手的旋律,节奏可灵
活处理但不过分,注意第一拍和第三拍的低音运用手臂的重量强调出来,第二拍和第四拍和弦
的跳音应短促却不慌张,手指力量集中,触键后快速离键使声音有弹性,
例12.
(四)具有大跨度钢琴音乐特点的节奏
在292-295小节处,伴奏音型运用了大跨度钢琴的节奏,“极强和激动地”提示了演奏者
应以饱满热情的情绪表现此处音乐。虽然在谱面上看起来是规整的八分音符,但作曲家却巧妙
地将弱位上的音符和强位上的音符相连,造成强弱易位的音响效果,听上去便有了摇摆和自由
之感,在切分音上弹奏地应更加突出。在右手以较强的力度弹奏和弦的同时,左手伴奏与旋律
不容易配合,并且大跨度的音程更加大了弹奏的难度,远距离跳跃需要手指的高度灵敏性和对
手腕、手臂的良好控制。为了手指能快速准确地弹奏,手臂要放松,手腕可以像钟摆似的摆动,
帮助手指提前做好准备。
例13.
(五)具有灵歌音乐特点的节奏
从第303小节开始的旋律在全曲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其速度、节奏一反之前快速热烈的音
乐形态,在这里是诉说似的行板,主题素材焕然一新,采用了新的调性——E大调,这一切的
与众不同,终将《蓝色狂想曲》由给人以新奇之感升华为令人迷醉。这里的节奏简单明了,每
拍一个和弦,小节线被切分音符隐藏起来,音乐连绵而抒情,表达了宽广与深邃的情怀。
此处虽是柱式和弦织体,但作曲家提示“小行板、中板带有表情地”,音量为弱,触键应
缓慢,力量由手臂源源不断地送到指尖和琴键深处,弹奏时要突出旋律,模仿弦乐深沉悠长的
音色,声音连贯。和弦的触键要整齐,运用小臂带动手指弹奏出宽广与深情的音色,切分音处
的重音触键稍缓并运用大臂的力量弹奏。弹奏中手臂的重量要深沉、饱满,感受音乐的横向进
行。
例14.
20世纪初,爵士乐在各音乐形式相互交融下呈现繁复多样的节奏形态,具有灵歌、拉格泰
姆,布鲁斯、布吉伍吉、大跨度钢琴等音乐特征的节奏都出现在了格什温所创作的这首《蓝色
狂想曲》中。本文列举了上述具有爵士乐特点的节奏,并阐述了这些节奏是如何呈现在音乐片
段中,正是这些多样的节奏特点赋予了《蓝色狂想曲》富有动感的爵士节奏风格,研究这些节
奏对于理解和演奏这部作品意义重大。曲中还有许多具有爵士乐特点的节奏形态有待进一步研
究和整理,例如具有摇摆乐的节奏特征和多种切分节奏。了解和掌握这些音乐形式的基本节奏
特征不仅会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也为更好地研究和演奏《蓝色狂想曲》或其他爵士乐风格作
品积累演奏经验。
节奏通常被比喻为“音乐的脉搏”,准确地掌握节奏是演奏一部钢琴作品的首要环节之一,
研究节奏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风格的有效手段。节奏形态的变化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
音乐情绪和风格的转变,掌握好节奏可以在众多细节上提升音乐的完整性和艺术水准。当我们
在弹奏这部具有爵士风格的《蓝色狂想曲》时,通过分析不同形态的节奏,并运用恰当的弹奏
方法,能更准确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揭示音乐内涵。
(责任编辑 姜楠)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3:0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8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谈《蓝色狂想曲》的爵士节奏溯源及演奏要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谈《蓝色狂想曲》的爵士节奏溯源及演奏要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