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教学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
的意想不到的成绩,诞生于惊奇的“发现”时刻。从
到一所小学校对全体学生做了“发展性预测”,将
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信与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动
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名单提供给各班班主任和教
力系统,它的介入,必然以强大的动力推动着学习
师。8个月后,发现被提名的学生成绩大大提高,
活动的进程,于是神奇的效应便发生了。具体地
性格开朗活泼,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其实,名
说,它包括三个环节:
单与测试无关,只是从各班名册上随意勾的名
一
、
奋发。奋发是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
字,但这些学生在老师的信任与期待之下,各方
精神振作、情绪高涨。接受实验的学生在教师的信
面都有很大的发展。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皮革 任与期待下,精神处于一种激动、兴奋与鼓舞状
马利翁效应。为何这种期待会产生如此神奇的
态,平时学习努力者与不努力者,这时都会加倍努
效应呢? 力,更加专注、投入,这种展示自己的竞技状态更
为了探索其中奥秘,笔者曾在99级3个班中
易开发潜能,提高效率,取得突破。
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我在每班挑选有“评讲潜
二、突破。突破是奋发努力的必然结果,也是
将教师的“信任与期待”变为现实
的关键。为了促使事物变化,教师
应采取有效方式,强化“信任与期
待”,使这股动力推动学生在原来
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突破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突破思想上自卑、畏难
等消极心理的枷锁,昂起头来,充
满自信地投入学习;二是在学习活
动中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突破。在
动力的作用下,这两种突破是相辅
相成的,互为因果、互促互动地向
前推进着。
三、发现。发现是指看到了自
己经过努力而发生的变化或取得
的成绩,它是“突破”的必然结果,
也是期待过程中不断“突破”的质
的飞跃。正如那位同学所指出的三
质”的同学成立一个“评讲小组”,让他们也“当一
个方面的突破:“居然能写出在全班朗读的作品。”
回老师”,在《听说读写》课中登台评讲同学的作
这是欣赏能力的突破;“居然能在毫无准备的状态
文。但在确定名单时,笔者有意找了部分作文水
下说了一些连贯的话”,这是即兴作文能力的突
平较差、并非具有“评讲潜质”的同学。一周后,被
破;“居然也能把几段文字念得那么通顺”,这是朗
选拔的同学,不负厚望,写出了不同凡响的评讲
读能力的突破。“突破”是基础。“发现”是关键。发
稿,进行了成功的评讲。为了真实地反馈教学信
现之时,便是自信与兴趣产生的时刻,正如那位
息,期中试卷中专门出了一道征求教学意见的
同学所描述的:“刹那间,我对学语文、学好《听说
题。参加评讲的同学大都写出了对这次评讲由惶 读写》课的全部自信都来了!我实在太喜欢这门课
恐不安到逐步增强自信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一位
了。”因此,在期待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
平时作文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感受更深。她写道: 己的活动进行积极评价,促使他们认识自己,不
“让学生登台评讲作文,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原
断发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蕴藏的巨大潜能,
来我的语文并不差!我居然能写出在全班朗读的 产生并不断巩固、强化自信与兴趣以带来新的突
作品,我居然能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说了一些连 破与飞跃。
贯的话,我居然也能把几段文字念得那么通顺
剖析期待效应的心理过程,给我们带来什么
……
刹那间,对学语文,学好《听说读写》课的全
启示呢?
部自信都来了。这样做真好!我实在太喜欢这门课
第一,期待效应生动地体现了无为教育思想。
了。”这段话真实地揭示了期待效应的奥秘:自信
无为教育就是被教育主体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
与兴趣孕育于信任、期待下的巨大付出及其取得 状态下不自觉地接受教育。无为教育是中国古代
一
34一
教育与职业2iJ , 年第 期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5:1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83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期待效应应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期待效应应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