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城门影像(41)广渠门的两次战役
历史上广渠门经历过两次战役,一次是明朝末年袁崇焕广渠门保
卫战,另一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从广渠门攻打北京城之战。两次战役
的结果是北京守军都以失败告终。两次战役相隔271年,世上只有广
渠门城楼见证了当时的惨烈和无奈。
【袁崇焕喋血广渠门】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初二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
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
锦防线,不打锦州,不打宁远,也不打山海关,而是绕道蒙古地区,
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
攻北京,直扑广渠门。广渠门之战当天,蓟辽督师袁崇焕、锦州总兵
祖大寿率骑兵在广渠门外,迎击后金军的进犯。皇太极带领满洲八旗
兵和蒙古骑兵数万人,向广渠门袁崇焕军扑来。袁督师仅有九千骑兵,
令祖大寿在南,王承胤在西北,自率兵在西,结成“品”字形阵,兵
含枚,马勒口,隘处设伏,严阵待敌。这场广渠门血战,袁崇焕军与
八旗军,自巳时战至酉时,激战8小时,转战10余里,明军炮鸣矢发,
克敌获胜。督师袁崇焕在广渠门外,横刀跃马,冲在阵前,身先士卒,
中箭很多,“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就是说身上中的箭像刺猬
一样,因身着重甲,而没有被穿透。皇太极为失败气急败坏,极对广
渠门之败慨叹道:十余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也!皇太极和袁崇焕有解
不开的仇恨:宁远之战,皇太极父子吃了败仗,努尔哈赤抑郁而终;
宁锦之战,皇太极又打败了;广渠门之战,皇太极再次失利。军事上
打不赢,皇太极想出了一条反间毒计,设下一个政治圈套。此前数日,
后金大军屯南海子时,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
由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等监守。高鸿中、鲍承先按照皇太极的旨
意,夜里回营,坐在两个太监卧室的隔壁,故作耳语,秘密谈话。他
们在谈话中明示袁崇焕已与皇太极有密约,攻取北京,很快便可成功。
太监杨春等假装躺卧窃听。二十九日,高鸿中、鲍承先又故意纵释了
杨太监。杨太监回到紫禁城,将窃听到高鸿中、鲍承先的密谈,奏报
了崇祯皇帝。
崇祯帝信以为真,下令逮捕袁崇焕,礼部尚书成基命认为有诈,
请求皇帝慎重从事。但崇祯帝不信士流,而信内臣,拒不理会。成基
命又叩头说:“敌在城下,非他时比。”崇祯帝仍执迷不悟,一意孤
行。崇祯帝把袁崇焕下狱,袁崇焕从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
日平台落狱,到次年八月十六日惨遭磔刑,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果然
中计,处死了袁崇焕,落得国破身亡。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以刀斧碎磔之,骨肉
俱尽,仅剩下的那颗血肉模糊的头颅。袁崇焕部下一位佘姓谋士当晚
不顾灭门九族的危险,“夜窃督师尸”,从旗杆上盗其头颅掩埋于广
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自家后院,隐姓埋名在此守候袁灵。直到清乾
隆年间袁崇焕冤案得以平反昭雪,真相才大白天下。最近,袁崇焕墓
和祠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1917年在龙潭湖畔修建的袁督
师庙一起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直到今天,这户佘姓人家仍然住在
“袁大将军墓”旁,守护着这位千古不朽的民族英雄的英灵。
【八国联军攻打广渠门】
1900.美军士兵从东便门至沙窝门(广渠门)之间的一段城墙攀援
而上,攻入了城内。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后,直逼北京,由于朝阳门守军较
多,多次攻城不下,于是便从守备较弱的广渠门、东直门进攻。当时,
由于兵力不足,清政府把年岁较大的旗兵都编入守城队伍。这些人平
日是只吃皇粮不当差,养尊处优,大敌当前,也是有心御敌而力不从
心,有的还有吸毒的嗜好,守城时带着两支枪,一支火枪,一支烟枪,
打几枪后还要吸口鸦片过过瘾,这样的军队守城,结果可想而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图片显示英国雇佣军印度阿三在广渠
门外骑马。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巧合,271年间前后发生在广渠门的两次战役,
前一次战役广渠门看见了清朝初建时的英武和计谋;后一次战役广渠
门看见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垂危。总而言之,广渠门见证了满清政府从
兴到衰的全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6:5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8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年城门影像(41)广渠门的两次战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年城门影像(41)广渠门的两次战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