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例谈谈对“三算(估算、口算和笔算)结合教学”的认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在
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地分重要的价值。”因此,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
有义务全面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好做强估算教学。让口算、笔算、估算并驾齐驱,三算
鼎立。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只重视和加强对口算和笔算的教学,忽略或
淡化估算的教学。由此造成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情境时,学生只会用口算和笔算去思考解决问
题,而没有意识或不会用估算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在面对贯穿数学全过程的
“计算”时,首先要形成对三算的正确认识,协调好、处理好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的关系。
一、正确定位看“三算”
(一)掌握口算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于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
式,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
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
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例如:一个学生没有掌握3+8=?的口算,那么笔算53+28=?是无
法应对的,对于估算也是同样的。其次,口算由于其简洁、便利不需要携带任何工具而能直
接算出结果,因此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极其广泛。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
迅速、正确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数学素质。在发扬我国重视基本口算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九
年义务大纲明确提出“适当加强中、高年级的口算”,要求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小数四
则和分数四则口算。
义务教材把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放在笔算之前教学,而一些较难的但又不是最基本
的口算,则放在笔算之后教学,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
是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只教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如
“27+6”“27+30”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因此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笔
算之前,只教学口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掌握起来要困难些,所以一年级先教笔
算,二年级再进一步要求会口算。这样使学生既能学好笔算,又能形成较强的口算能力。
(二)正确笔算
笔算指借助于纸和笔等进行数学计算,笔算一般是在无法通过口算直接算出结果时进行
的一种计算方法。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我国学生计算能力之强是举世瞩目
的。但是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尤其是允许计算机走入数学课堂),笔算教学的意
义也在发生变化。反对过分的训练、繁杂的题目及过高的熟练要求已是国际性的共识。但反
对过分的笔算,并不是不要笔算。笔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让学
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只是要适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义务教材在这方面的
改革是显著的,除了较好地落实大纲精简繁难计算的要求外,还把教学的重点放到了让学生
较好地理解算理上。
(三)灵活估算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
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例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
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所能购到的货物数量等等。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
由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例如:人们在使用工
具进行计算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
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
释。另外,估算还可以用于平时的计算,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
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
结果的方法。所以估算能力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二、“三算”结合助计算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三算”结合进行教学的认识,
以及的教学之后的体会。
(一)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笔算。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计算经验出发,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
法上来,
首先出示养鸡场的情景,从中引出问题,第一个例题教学口算600÷3=?鼓励算法多样
化。提问:你能口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在放下去后,学生呈现出三种不同
的思考方法(和教材预设的基本一致),但是前两种方法使用的很少(①想乘法3个200是
600,算除法600÷3=200;②6个百除以3得2个百,就是200),大多学生都喜欢用想6÷
3=2,来想600÷3=200。当然也有同学介绍了不同的想法,我都及时地给与了肯定,鼓励学
生使用你认为最简单的、运用起来最熟练的方法。当三种方法都呈现之后,为了使学生能掌
握记录的方法,全班进行了800÷2、900÷3„„巩固练习,要求是:口算出结果,并把你
的想法和同桌进行交流。学生中约80%采用了第三种方法,约20%采用第二种方法,正确
率100%,对于学生的已有计算基础来说,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就能整除)的计算基本
没有难度。
接着还是用同一个场景,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先对商的范围进行估计,并说说:你
这样估算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也能比较准确地讲出看被除数百位上是9,9里面最多有4个
2,所以百位上商4,这个4就表示4百,所以估计商是4百多。接着提出要求:有什么方
法能对我们的估算进行验证呢?学生第一反应是可以用竖式进行准确计算,这时提出请学生
尝试用竖式算一算986÷2吗?想一想,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计算方法
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个问题放下去后,学生呈现出两种状态:第一种是能准确的进行竖式计算,占全班
20%;第二种是在百位上9÷2商4余1,把十位上8和个位上6同时移下,变成186÷2,
学生要么无法解答,要么就出现一下子把十位和个位的商同时写好了,这样的情况占全班
80%。学生大面积出现这种情况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利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
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地迁移,鼓励学生先算两位数98除以一位数2算
出商是多少,再来计算个位上6除以2等于3,写在个位上,这样一来就把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除法分解成两个学生已知的除法进行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就降低了。
(二)例如:《商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学生通过之前关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习,已经对除法竖式的计算有了较好的掌
握,明确了除法的基本算法和算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这个基础上的又一个提升,商中间
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
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因此本段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在本课中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学生试商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
的练习。在竖式计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错误率,
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或问题答案进行估计。如:养鸡场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
产鸡蛋306千克,前3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这道题学生可以把306看作300,得出
平均每天大约100千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把被除数看作
接近的整百数进行除法计算并不能一下估出结果,例如:《补充习题》P7/5,李师傅5天加工
零件650个,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把650看作600,600除以5不能直接得到结果,这
样的估算就可以引导学生直接看被除数百位上的6去除以5,6里面最多有1个5,所以估计
结果是1百多。
在学生的互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试算432÷4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在
十位上的数不够除的情况下商0占位,十位上漏写了0,得出商是18;还有的学生直接把个
位上的商写在了十位上,个位上却写上0,得出商是180。多数学生在计算中得出商是108。
对这三种结果,我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你认为这三种结果,哪个
正确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结果为108,分辨的理由有三种解释:(1)有的学生
通过验算的方法得出108是正确的。(2)有的学生从估计商是几位数入手,得出商不可能是
两位数,所以108是正确的。(3)还有的学生结合做题前的估算结果,判断108是正确的。
这时我让算对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是怎样算的,使全体同学同时感受到只有在十位上商
0占位,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口算、笔算、估算是计算的三种方式,在上述两个课例中,都可以明确在具体的应用中
三种方式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计算教学中三者更是不可分割的存在。
小学阶段的三种计算方式所形成的计算能力,基本适应以后人们的学习生活的需要。因
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计算三种方式的每一种方式的教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
数学素养,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选择计算方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2:39: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79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请举例谈谈对“三算(估算口算和笔算)结合教学”的认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请举例谈谈对“三算(估算口算和笔算)结合教学”的认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