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介绍鲁迅作文八篇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锐利的目光,仿佛能
刺透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形象与那不
朽的文字一起,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由模糊变清晰,终于画出了我
心中的鲁迅先生,
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野兽特殊的一个。虽然他没
有的累累巨著,没有冰心老人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也没有
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以对人民的关爱,对旧社会的憎恨
和他那坚强不屈的品质,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以笔为抢,以
文字为利剑,挑破漫漫长夜。他敢骂,骂那些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
伪君子;敢论,论国民的劣质根本;他敢呐喊,为在土地上麻木生活
着的闰土而呐喊。
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总是询问侄女周晔一些问题,犯了错却以
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去批评;鲁迅憎恨旧社会,即使在开玩笑时
也不忘抨击那压迫人民的旧社会;鲁迅同情贫苦人民,肯为一个区区
车夫去半跪治伤,送药送纱布。最让我崇敬的是他关心别人胜过自己,
他不顾自己病重,反而让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他的这种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不仅得到了当时人民
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现代人的崇敬和钦佩。
虽然鲁迅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甘愿俯下身子给人
民当牛马,甘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
你是否记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出自
谁之口?你又可否记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在写谁?没错!
正是鲁迅先生。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谈起鲁迅先生,他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蓬松的头发虽看起
来很乱,却很精神;每一根都笔直地挺立着。一张又瘦又黄的脸令人
难忘。他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视他,却又给人无穷的力
量。
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社戏》则感
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文学
的巨人!从他身上,可以读出人性的真善美、读出黑白、是非。
我崇拜鲁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出凡入圣的“神”,他
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他爱憎分明,脚踏实地,品德高尚;他“俯
首甘为孺子牛”!
他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时间对
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勤奋者,会努力去追赶,去挣、去挤;
懒汉终不愿去挤、去挣,他始终不会有。鲁迅先生先生正是善于挤时
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
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废寝忘食。
他一直以父亲般的胸怀宽容我们,等待我们。让我们一起走出浮
躁的海面,以后辈学人的身份带着一颗不然世俗的心,与他进行灵魂
深处的对话吧!
今天,我、妈妈、弟弟,还有阿姨一家一起去绍兴玩。
我们坐了一上午的车子,好不容易来到了绍兴—鲁迅的故乡。鲁
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
家和革命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鲁迅
的家。首先看到的是带着浓厚绍兴味道的富家宅院。向四周一看,到
处都是房间。东边前半间是客厅,那里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边
前面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她性格幽默,孙子们都很喜欢她。蒋
氏经常给年幼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老师“,”水漫金山“等民间故
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楼上的东边是鲁迅原配夫人
朱安的卧室。她和鲁迅性格不同,鲁迅对她更是无感情可言。穿过蜿
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名称虽雅,但
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日里也只是种一些蔬菜瓜果,但那却是鲁迅
小时候的乐园。小时候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来这里玩耍。正是因为这
样,鲁迅才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练字。长大后他还是非常留恋这
个承载着童年欢乐的乐园。
走过长长的小路,映入眼帘的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台内有一方
400平方米清澈见底的水池。水中的鱼儿在盛开的荷花丛中游来游去。
看着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让我联想鲁迅故居 ,到了鲁迅小时候在这
里嬉水逗鱼的情景。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我却对眼前的美景依依不
舍,带着期待踏上了回家的路……
石板路,旧木窗,石库门,啊!我走进了鲁迅故里!
鲁迅,这位妇孺皆知的大文豪,曾经就在我脚下这片土地生活过。
现在,我顺着他的踪影,追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小时
侯读书的地方。我隔着栅栏,远远地看见鲁迅的位子。方方正正的课
桌椅,上边的油漆已部分剥落了,隐约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早”字。
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起小鲁迅用功的样子,他趴在课桌上,品味着词
句,整理着笔记,思考着问题——同学们都奔进后花园玩闹去了,只
留他一人在学习。想着他的模样,我又望了眼鲁迅那看似非常普通的
座位,仿拂嗅到了一股书香味儿。
游好了“三味书屋”,我们又七弯八拐,到了百草圆。这里不在像
“三味书屋”那样安静、严肃,倒有点活泼、天真的味道。我望着泥
墙根一带,发现那儿早已爬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在丛丛绿叶中,隐隐
约约可以看到浅浅的、环形的裂痕——这大概就是小鲁迅拔何首乌的
罪过吧!顺着泥墙根走,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菜畦、皂荚树、石井
栏……看!这些菜花真漂亮!小花黄灿灿一片,如金光洒在大海上,
真迷人。它的菜杆高高的,绿绿的,散发着活力。看这高高的皂荚树,
它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投下一片阴影,供人乘凉。走着走着,我
看见了盆栽的五针松。用手一抖它的小花苞,花粉就蔓延开来。这么
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走进鲁迅故里,我也走近了小时侯的大文豪。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
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
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
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了车,出发了。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
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了
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
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
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
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
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
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
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赶紧
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了佛堂,墙
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了一
张桌子,桌上放了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
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
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了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
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了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
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了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
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
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了,肚子也饿了,俗话说:人是铁,
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了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
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
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
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
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
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就在桌子刻了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了,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了逛,买了些纪念
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时代与空间相隔的很远很远,可我的耳旁却分明在响起那执着的
声音,千古不变的执著,万古长存的精神——这是鲁迅先生,也是所
有那些若干年前为国家、为人民,声歇力竭的呐喊者的人的写照。
窗外在下着凄凉的雨,是在为那些逝去的可贵默哀么?还是在替
鲁迅先生默默的继续注视着这个他所深爱的大地?我无从得知。
但我却仿佛融在了这片深沉的雨中,仿佛看见了那苍老的面
庞……
布满岁月沧桑的脸上,透出深深的疲惫,似乎已经厌倦了一切。
眼神却很是平和,带了几丝善意的笑,溶解了所有的紧张与防备。只
是,——他却那么像一个过早老去的孩子。
“您,就是鲁迅先生么?”我语气里带了几分尊敬,那铮铮铁骨
的鲁迅先生,实着令我钦佩。
他没有回答,只是无言的在嘴角勾起一丝弧度,像是默认般的点
了点头。
“若是当今世上像您这样的人多一些便好了,可是昔日的您医术
明明那么精湛,又为何提笔写起了文章呢?医术不也可以照样很好的
挽救回一些无辜的世人的性命么?”
鲁迅先生沉默了良久,这才缓缓开口;“挽救世人的性命又有何有,
他们的灵魂是愚蠢的啊,那是一种可悲的愚蠢。即便替其延长了寿命,
也只是无用功罢了。所以我便出了书,以笔为武器,教世人如何挣扎
着起来反抗,教世人如何挽救自己愚昧无知的灵魂。”
“那么,您一辈子都在为世人呐喊着,到自己的生命终结之时都
没有停歇过,你没有后悔过么?”
“实话说,后悔是必然的,我的确没有那么坚定的毅力,但每次
我想去不在乎,想去遗忘之时,百姓那哀苦的面容便又总是聚集在我
眼前,令浓郁的凄苦将我包围,无法脱身。我便又只能无奈地拿起笔
来,依旧写下去,依旧无望的为世人呐喊着。”鲁迅先生顿了顿,接下
去说:“很多人认为死是个可怕的字眼,不愿提起它,我也曾害怕过它,
只是真正读透它的意思只是,便也不觉得这是什么难以了了的难事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坚持到生命终结之时都
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便也瞑目了,起码,我做别人了点什么。”
他的深沉的面容便融在里寂静的雨中,就如他来的毫无预料一般,
他也就这么毫无预料的走了。
这是,像他说的一般,我也在这片雨中,得到了点什么。
一张消瘦的面孔,两道锐利的目光,表情极其严肃,无丝毫笑意。
每当提起鲁迅这个名字,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张脸,一幅我心
中鲁迅先生的肖像。 我读的幼儿园和小学都是以鲁迅而命名的,使得
我从小就对鲁迅有所了解。鲁迅先生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我很
小就读过他的很多作品,譬如《祝福》、《药》、《孔乙己》。他写的作品,
对人物、背景等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读着他的作品,有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
我早在幼儿园,就听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鲁迅的名篇。
那时的我,听是听了,但不懂得思考,只是纯粹地听。现在把这篇文
章重新倒出来,再仔细的咀嚼一番。先生童年的纯真与快乐让我羡慕
不已。轻轻闭上眼睛,百草园可口的桑葚,高大的皂荚树,三味书屋
严厉的教书先生,书桌上清晰地刻着的“早”字,一齐涌了上来。
然而,先生的一生并非都如童年那般美好,鲁迅生活在中国历史
上最阴晦黑暗的时期。人民看见无辜者的血从刽子手刀尖流淌而下,
却仍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用血裹着的馒头治病、想尽办法去吃别
人的肉!
鲁迅震怒了,他放弃医学举起了笔。他要登上思想舞台,用文笔
向旧思想挑战,以一个斗士的形象发出了深深的《呐喊》,人民心中沉
睡已久的新思想终于被唤醒了。鲁迅仍旧要用笔战斗下去,驱赶迷信
和愚昧,振兴中华民族,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去奋斗!
鲁迅先生的一生有许多被后人敬仰的名著,读他的作品往往有点
苦,不是一遍就能读懂的,只有细细地品味,慢慢地思考,才能读出
其中的优美之处来。可以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鲁迅对他自己一生的写照。鲁迅早已逝去,但他的灵魂永远在天边
微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我轻轻闭上眼睛,仿佛又看到鲁迅从古城绍兴的远处走来。鲁迅
的精神在人们的心目中永垂不朽!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册,举目所见尽是连绵不绝的苦难与挣扎。
被奴役被侵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华民族被淹没在一片死亡般
的黑暗中,然而在这深沉的黑暗中,却总有簇簇闪动的火光,在试图
点燃这片沉默的土地,让一个民族湮没已久的热情与斗志复苏,重拾
昔日的荣光。鲁迅,便是这火光中最为明亮的一簇。
“鲁迅”这个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民主战士、思想家、文
学家……这些漂亮的名词都太过空泛,使我看不清鲁迅真实的面目。
于是,我在历史中寻找,在记忆中寻找,在《呐喊》中寻找,在《彷
徨》中寻找,寻找那个举着投枪,要刺破黑暗的战士。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历经太过久长的忍耐,太过深
重的苦难,国民似乎习惯了顺从与卑微,在狰狞的统治者与侵略者脚
下颤抖而如蝼蚁般地生存着,失掉了所有的尊严与理想,也失掉了灵
魂,只剩下一具具行尸走肉,日复一日地在世上奔波。鲁迅看透了这
一切,并因此而痛苦愤怒。他决心用自己的笔去拯救这些愚弱的国民,
用自己声嘶力竭的呐喊唤醒沉睡的人们,这些即将成为亡国奴却浑然
不觉的人们。“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
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和凝
聚的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
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一些青年觉醒了,年轻的血液沸腾着,他们意气风发地高呼着要
去唤醒更多的人。鲁迅慈爱地看着他们,这些年轻的灵魂,这些微渺
的希望。也许终有一天,这些青年会托起一个全新的世界吧!然而几
声枪响,几缕血痕,一切飘渺的希望眼看要变成泡影。鲁迅愤怒了,
颤抖了,他“已经无话可说了”。这些愚弱的人们亲手扼杀了自己的未
来,可是鲁迅却依然固执地站立着,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真的猛
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正是这样一个
猛士,像传说中带领人们冲破黑暗的悲剧之神,掏出心肝化作火炬,
他以始终如一的姿态耐心地等待黎明的降临,用自己的热情去复燃那
些死灭了的火种。
也许,鲁迅一生都在追逐着这样一个希望吧。
鲁迅最终还是远离我们而去了,不需要悲哀与恸哭,“无泪的人拒
绝一切为他的哭泣与灭亡”,正如他自己所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
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于我们来说,鲁迅无疑是一座高耸入云
的丰碑。但鲁迅先生从来是反对“仰视”的,所以如何走近鲁迅便成
了常谈常新的话题。《荀子·劝学篇》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
莫速乎好其人”。本文是一篇课堂习作,作者是一个娴静温婉的女孩,
酷爱鲁迅,手抚简篇,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自然获益靡
涯,下笔更是语语中的,气势不凡。鲁迅先生若地下有灵,当笑慰九
泉矣。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3:35: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7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小学介绍鲁迅作文八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小学介绍鲁迅作文八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