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兰草阅读题答案]兰草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5-02-24 14:01:29 阅读: 评论:0

农村养老问题-压岁钱的故事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兰草阅读题答案]兰草阅读答案

第一篇兰草阅读答案:六年级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一)华山的路

经过四个小时汽车的颠簸(bǒ bō),我们来到了西岳太华面前。啊!雄伟

的华山,真是天造地设的奇观!悬崖绝壁,怪石突兀,路在何方?

入山以后,我们似乎来到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山崖陡立,砾石堆积,峡谷

幽深,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行了二十余里,路愈来愈险

了。忽遇绝境,只见一道铁索斜挂长空,迎面陡崖立壁“回心石”三个大字使

人触目惊心。我们侧身擦壁攀索而上,转身一望,一条石梯从天而垂。这就是

“太华咽喉”千尺幢。

千尺幢有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呈陡槽形,是人工在天然的石缝中凿出来

的。槽深三十多尺,宽只有二尺许。仰望,天开一线;俯视,如掉井中。开

始,台阶面有半脚宽,愈向上愈窄(zǎi zhǎi),极窄处只能踏一个脚尖,游人

全凭手拉铁链而上。天梯顶端,槽口合拢,只凿出一个洞口,仅容一人出入。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爬完千尺幢,越过百尺天险,又一条更长的望不到尽头的天梯挂在山梁

上,宽不盈尺,左右皆是一草不挂的陡壁,真使人望而生畏。传说,韩愈当年

在华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云缭绕(rǎo rào),吓得不敢下山,放声痛哭,给

妻子写下了遗书投于崖下诀别,至今岭上仍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

华山险路使人胆寒,然而华山之美就在于险。惟独其险,才召人神往,使

人遐想。如果说沉香劈山救母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华山的理想,那么在现实生活

中则不乏沉香似的英雄。不畏天险,征服天险,是勇敢者的一大特征。我们上

山时逢“五一”佳节,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有白发苍苍的老

人。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顶峰,那身负百八十斤重的

挑山工,每天往返八十余里,给游人送去方便。当年的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严

密封锁下,从绝壁处飞上山,创造了“智取华山”的奇迹。我们登临北峰,向

下望去,雾气弥漫,使人头昏目眩(某uán 某uàn),我们的子弟兵就是黑夜从

1 15

这里上山的,真使人惊叹不已,肃然起敬。

立于北峰远眺,西岳险径尽收眼底。华山的路由栈道、石桥、铁索组成,

盘桓旋绕,曲曲折折。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吗?只有那

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奇观:

触目惊心:

望而生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深( 绝境( 诀别( 遐想

3、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仰望( 勇敢( 顽强( 络绎不绝

4、华山的道路由( )组成,作者

是按( )顺序来写华山的路的,其中( )是重点部分。

5、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6、把“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吗?”改为陈述句。

7、缩句: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了顶峰。

8、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⑴ 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

⑵ 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吗?只有那不畏艰险,披荆斩棘,

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9、问答:

⑴ “不畏天险,征服天险”的人是勇敢的人,文中提到了哪些人是勇敢的

人?

⑵ 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华山的路“险”?

2 15

10、读读画“ ”的句子,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二)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

一天,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āi jiā āi hù

)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jī’è’nán

dāng( ,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

讨点剩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bù zhī

suǒ cuò( )了,他没有要饭,只祈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

到他那十分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不好

意思地问道:“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

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应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

的感谢吧!”他深深地向年轻女子鞠躬,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

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似乎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

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若干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

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

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例上

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

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大

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这位大恩人的病。从

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

求把医院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一段短短的小

文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

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

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

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拼音写出相关字词。

3 15

2、联系上下文,选解释(填序号)。再把句子意思写下来。

施:①实行;②用上,加上;③给予;④施舍;

图:①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②画;③希望得到;④谋划,计划。

⑴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意思:

⑵ 知恩图()报,施()恩不图()回报。意思: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 失败(

4、联系上下文,在后面的解释中选择正确的义项并写出下面词句的意思。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字典里的意思:施: A、实行;B、用上,加

上;C、给予;D、施舍。图:A、绘画的形象;B、画;C、计谋,计划;D、谋

取,希望得到。

5、“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

了。”想象一下小男孩不知所措的样子,并写下来。

6、为什么霍华德.凯利能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

7、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深夜,那盏灯 (付东流)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

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整天除了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

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她把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

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地拾起

来,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黪的楼房,

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户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

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与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

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写作,才17岁,就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

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4 15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

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

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

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亮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

事讲给她听,还要、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

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地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这时,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

老太太上下打量了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间。”

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子一直空着。两个月

前,一个长辫儿姑娘凭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

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想起姐姐

那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 结合上下文解词。

相依为命:

辗转反侧:

滂沱:

2 第一和二段写了我遭遇车后的表现,能概括这些表现的成语有?(至

少三个)

3、“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

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这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

是谁?她为什么要吩咐房东老太那样做?

4、“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文中的“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体会一下“我”此刻的内心世界,然后写下来。

5 15

5、联系短文学习和对生活的感悟,说说所你对题目“深夜那盏灯”是怎样

理解的。

6、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会怎么做?

(四)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过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草原、荒地上搬

运食物,建设家园,没想到这小小的生灵却活的如此滋润,如此有秩序、有意

义,尤其让我震惊的是它们面队灾难是做出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们是怎样逃生的吗?

它们不是非常慌乱,乱跑乱撞。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迅速聚拢,抱成黑

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到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深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

烈火在燃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

声,那是最外一层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蚂蚁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将全军覆没。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

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定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的严肃,看的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

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有什么理由言渺小、

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

(dī tí),溃于蚁穴”,这就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中正确的拼音或词语用“√”标出。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短文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 )自然

6 15

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为: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

2)体会短文中的比喻句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3)卑微:

玩世不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在第6自然段中“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

痛我的灵魂。”作者把( )比作“一根细小的针”。为什么说蚂蚁

“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4、第5自然段中“每读到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深被它们的行为所

感动。”这句话与前文哪一句相照应?

5 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五)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

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

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

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惊奇 奇怪),问他,又

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

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

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

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 浓厚)极了,气浪一

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

7 15

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

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

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

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清静)。“是味儿好像不同

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

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

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却不禁(可惜 惋惜)了 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

个空谷僻野 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 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

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

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

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

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却过。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

用了_______的写法。

4、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

“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

8 15

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5、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

,“盆景家兰”的特点是(

6、“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

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

分)

7、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

写出这首诗。2分)

8、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盆景中的兰草降了品格” 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的变化?

答案

⒗兰草(写“访兰”也正确,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

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1分)样子是似乎灵了,

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1分)

⒙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

分)

⒚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

表述不同也给分,3分)

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

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3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

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5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

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

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

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

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

“赏兰”,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纯朴。

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答对1点给1

分)

3、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

10 15

品格,变得低俗。

4、描写兰草的生长 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

垫(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

5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

识到了它的特性。(选对1分,说明理由正确得2分)

6、“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

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

草的象征意义。

7、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

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第二篇兰草阅读答案:苏轼《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①子规:杜鹃鸟;②

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

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

3.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

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

4.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

)

5.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

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和白诗

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简要分析(5)

11 15

6.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

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

更幽,突出了环木糙住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

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

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7.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8.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2)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10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

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11.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

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12.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

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

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

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

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3)

3.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

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

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

12 15

4.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2)描写了兰牙、

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1)

5.不一致。(1)白居易《醉歌》诗中“唱黄鸡”是“嗟老叹衰之词”,

感叹人生苦短,表现了“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2)苏轼面对

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

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他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

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

)(意思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6.C

7.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8.山下溪水潺

第三篇兰草阅读答案:《野菊花》阅读及答案

阅读理解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

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

作者的主张。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爱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

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

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

绿色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

们以为它是一棵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

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

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

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

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

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

13 15

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

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

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茶、绿茶,

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

它的顽强 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 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

索取 只要给予 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 选字填空组词。

托、拖 ( ) ( )拉机 ( ) ( )儿所

漫、慢 ( ) ( )( ) ( )

功、攻 ( ) ( ) ( ) ( )

带、戴 ( ) ( )( ) ( )

2.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中标出序号。

败:①失败;②打败;③搞坏;④解除,消除 清热败火( ;)

顶:①支撑;②顶撞;③相当,抵;④顶替,代替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 ;)

3. 用“ ;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

句,并将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 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 概括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6. 本文的中心思想下面哪一种概括得最确切,用“√”标出来。

(1)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朴实、顽强的品格和

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我”愿向野菊花学习的美好愿望。( )

(2)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说明了野菊花有广泛的用途,望。( )

(3)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有顽强的生命力,表

达了“我”喜爱野菊花的思想感情。( ;)

14 15

《野菊花》阅读答案

1.

寄托 拖拉机 拖布 托儿所

缓慢 散漫 漫画 快慢

功课 进攻 功劳 攻击

领带 爱戴 戴花 带领

2.(1)4

(2)3

3.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

我觉得人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

4.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

,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

点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要给予,给予。

5.介绍菊花以及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

6.(1)

15 15

地球大气层厚度-护学岗简报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5:4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7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兰草阅读题答案]兰草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兰草阅读题答案]兰草阅读答案.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