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
会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联系实际,结合图文,了解与粽子相关的词语。
3、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
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
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
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上扎根细绳子。(同
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
粽子。
3、学写生字“午”。
(1)观察占格。
(2)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区分“牛”)
(3)学生书空、描红。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
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全文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2、师: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就会做什么?
(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3、师:外婆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盼着,表现外婆期待、高兴的心情)
4、谁来读出外婆期盼的心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节、叶、米”。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
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师范写“节、叶、米”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
节、叶、米)
“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米”
要左右对称。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
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
天还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
黄酒等。(课件出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指名说一说,读完之后,你知
道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粽子的句子,齐读画出的句子。
3、分析句子。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粽子由外到里的样子、颜色、
味道。
师:箬竹就是竹子的一种,叶子宽大,是一种很好的包粽子的材
料。
师:粽子颜色十分丰富,糯米是白白的,枣子是红红的,粽子外
衣是青青的。
师:粽子的味道呢?(又黏又甜)
4、指名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画线的句子。
5、学生想象粽子的样子,并拿彩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一画,
比比谁画得更好看。
6、师: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红
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出示: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分
享的人)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提问:有没有谁了解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他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
(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6、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四、学习生字“真”“分”“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
2、学习笔顺,教师范写。(“真”里面是三横)
3、学生书空练习,教师指导。
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
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
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
传统节日吧。
[教学板书]
10、端午粽
热爱
思念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花样多(红豆粽、红枣粽、鲜肉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们都吃过粽子,知道人们在
端午节都会干什么。因此,我用谜语导入时,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
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知道端午节吃
粽子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并适当地向学生普及端午节的传统
文化知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2篇】
《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五、教学过程
一、传统佳节 导入新课
1.做个小游戏:小吃货猜节日。
游戏: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再
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粽子)
也叫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读题:端午粽。
(1)课题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
(2)粽子吃过了吧,想一想: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3.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设计意图:
揭题小游戏,创设“节日与美食”的情境,不仅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
垫,而且在语境中学习了生字“午”,认识本课两个新偏旁。
二、学习生字 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音。
(1)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出示: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3)开火车读。
(4)赛跑齐读:生字全躲到粽子里了,快把它们叫出来!
3.学写生字“豆”。
(1)你还知道哪些豆?老师也带来几种豆,认识吗?
蚕豆 红豆 毛豆 豇豆
(2)小豆子大变身,变成了什么?
(3)读儿歌,记住“豆”。
毛豆短,蚕豆扁,
红豆圆圆像两点,
豇豆长长托上面。
(4)师边说儿歌边范写“豆”,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
生字“豆”的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通过各种豆的巧妙组合,激发学
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4.咱们快去听这个故事,一起走进端午节。
5.指名分段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我们读着读着,脑海里一定还留下了温暖的画面:(出示三幅图)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
生:煮好一锅粽子
师:我迫不及待剥开粽叶
生:咬一口粽
师:临走时还
生:装一小篮粽子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对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能找出课文中的信息。
针对这条建议设计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端午节到了,外婆包粽子的食材有哪些?指名回答。
出示:箬竹叶 糯米 枣
(1)箬竹叶你见过了吗?老师带来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什么样的箬竹叶?
(2)加上颜色读: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3)老师和你们一起读。
生:青青的箬竹叶
师:箬竹叶青青
生:白白的糯米
师:糯米白白的
生:红红的枣
师:枣红红的
设计意图:
本课叠词很有特点,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正着读、
反着读,回环复沓,既积累了叠词,也为读好长句子做了铺垫。
(4)一张箬竹叶、一小把米、一大颗枣,在外婆的手里就变成一个
好看的粽子啰!读句子。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
设计意图: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设计了由词到短
语,再送到句子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读慢慢学会长句子的停顿,
掌握读好长句的方法。
2.想看一看包粽子吗?
3.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流口水了吗?
(1)引读:
师:外婆一掀开锅盖,
生: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2)指导学生朗读。
4.读着读着,老师想起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我的奶奶也忙着包粽子,
奶奶包着我看着、奶奶煮着我等着,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外婆还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告诉
我永远要纪念的人,想知道的小朋友们也可以把端午节的故事找来读
一读。
设计意图:
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讲述儿时端午节的记忆,唤起学
生的记忆,想起自己过端午的情景,亲情、传统佳节的传承在回忆中
渐渐清晰。
四、学写生字
1.出示:午 豆 节,相同的笔画:长横。
2.观察长横的位置。
节字长横盖下方,午字长横摆稳当,豆字长横托上方。
3.书写生字,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读好书、写好字是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本课三个生字“午”“豆”
“节”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寻找汉字书写的规律,学会一类
字的写法,从而习得写好字的要领,贯彻落实课标的写字要求。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
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
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
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
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
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
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
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
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
准备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
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
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
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
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
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
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
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
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
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
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
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
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
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
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
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
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
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
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
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
遗憾。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4:0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7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