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九篇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
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
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
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
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
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
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
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
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
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
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
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
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
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
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
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
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
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
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
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
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
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
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
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
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
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
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
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
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
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
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
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
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
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
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
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
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
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
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
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
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
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
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
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
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
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
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
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
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
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
做好!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最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手记二,感触颇深,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
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
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
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
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
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是,我们的教育之舟便
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而李老师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
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
是“震撼”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有这样的意思:“爱心”、
“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
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
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
老师那样对待万同这样一个学生和生活顽童学生,难!万同,是
一个单亲家庭的可怜的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缺失,让万同便成
了一个人间人怕的坏孩子,可万同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李
老师,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在别人已经放弃他的时候,却
给他信心和鼓励。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让同
伴的爱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有这样
一群集体,才让万同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大后的
万同是一位光荣的有志气的。我想,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坚持
和执着,万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作为奥城小学的一名普通教
师,有幸在热心关注教育发展的教育部门领导的安排下,不断地
有了再学习的机会,在此我非常感谢关注当下社会教育思想的领
导们,不但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也给我个人有
些迷茫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了方向。这次聆听的“传统文化—
—弟子规”教育专题讲座,留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记得第一次听教育专题讲座,那是几年前我和一位朋友在济
南大学听的《爱心教育》,当时虽然对我打动很深,但是我却觉
得当下应试教育观念很深,不易实现。逐渐的又听过几次这样的
专题报告后让我觉得:其实把这样的教育观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并
没有那么难,只不过从教师语言上有意识的渗透出来我们当下教
育的思想就行了。
本次的讲座学《弟子规》,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过幸福的
日子。肖老师、陈老师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心境为主线,给我们
举了太多的例子,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大智慧,在我的笔记中觉
得每一句话都很值得回味,唯有遗憾的是还有些重要的东西来不
及记下来。古语有言:“欲助人者先自助!”所以要帮助我们的
学生提升心境,首先老师自己就要有这种心境。
孟夫子讲的四种心境:孝心是否提升;羞耻心是否提升;恭
敬心是否提升;是非判断力是否提升。一个人学问的高低到底是
以什么来判?是以学历为标准吗?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了,但是
不孝敬父母,那他学问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一个人学
问的高低不是以学历为标准的。肖老师说:“弘扬圣贤文化——
传统文化这样的道路感受最深的就是古文学一句就可以落实,当
下就可以做到,当下就可以幸福。”我听了之后回想《弟子规》
上的话,身有同感。人生没有偶然,都有前因后果。比如:一只
小鸟拉了一泡屎在小男孩的脸上,他该想:“为什么拉到我的脸
上呢?一定是小时候经常拿弹弓打鸟了,所以现在才往我脸上拉
屎,我应该感激他没给我更严重的回报。”
一个孩子如果有孝心,可以发掘各方面的能力。教孩子关键
在于心境的引导。比如:老师奖励了你一颗糖果,《弟子规》有
言:长者先,幼者后。你是自己吃了,还是拿给妈妈吃?要是自
己吃了,舌头可以甜一阵,要是拿给妈妈吃,忍住自己的欲望,
那心里就会甜一辈子,你会怎么选呢?如果拿给妈妈吃,妈妈不
吃怎么办?于是你就可以说:“如果你想成全我当一个孝子呢,
你就吃了。”再如:假如爸爸出差回来给你带回一件礼物,你接
过来感觉到什么:爸爸如此辛劳,你接过来的是爱子之心,不是
礼物啊!面对班上考试最不好的同学,你是怎么看的呢?有没有
关爱之心?如果你考好了你的心境是怎样的呢?是洋洋得意还
是总结经验?如果你没考好心境又如何?是忧虑、烦恼还是从结
果找失败的原因?答案已很明显。
有的孩子粗心大意,如何改掉他的粗心大意呢,其实在生活
的点点滴滴中都可以看到,只有改了这种习惯,也就改了学习上
的这种毛病。所以,肖老师说:“我们可以把每个人身上的这种
坏习惯看成是一种垃圾,一旦发现,立刻改掉。那你就会在很多
事上做得很好。”
如果你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是好事吗?那就要看心灵的进步
与否,如果这次成功了,骄傲自满,得意洋洋,那就是下次失败
的预兆,心境有提升是好事,心境无提升是坏事,因为做任何事
你的心境都有进退之间。
电视上有的唱歌演员唱的什么根本听不清,那要不要跟他
学?你的是非判断力如何?听不清的东西不要学。人生有两样东
西:时光和命光。时光无限,但命光有限。所以每一天都要珍惜,
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有用的地方,心境提升了,其它的才能提升,
心境堕落了,将种下苦果。
俗话说:“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作为老师,作为
家长,我不能让我的孩子那么苦,所以小时候要培福,从小多干
活,能擦桌子扫地就擦桌子扫地,要有为家庭服务的意识。长大
了要造福,成为有用的人,而不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老了
才能享福,才会苦尽甘来。
所以我们做教育做得是大事,是天下事,虽没有孔夫子那样
大的思想,但当我们每个做教师的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这些优良的
传统圣贤文化的同时,不也推进了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吗?我们
的心里能不幸福吗?
什么是真正的“爱”?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就是“爱”,
我们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呢?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吗?其实
所有的教学都要关注到孩子的心境,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帮助
孩子提升心境,孩子犯错的时候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帮他
们改掉“坏习惯”,孩子不犯错的时候,我们可以表扬他对在哪
里,而不要表扬他的名字,所以抓住每一个机会,帮助学生不能
在结果上打转,不能在表象上打转,要抓住问题所在。我想这就
是我们做教育者的”一颗心”。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4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
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
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
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
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
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
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
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
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
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
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
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
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
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
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
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
——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
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
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
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
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
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
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
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
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
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
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
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
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
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
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
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在阅读《爱心与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
心的__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镇西,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
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
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精
要的教理阐述,精典的教例剖析,科学的研究方法,清晰的研究
思路,研究的时效性令人佩服。
作者对爱的教育的升华是这样说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
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的传播
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班里一名学生刘某,稍有不顺的就大发脾气,希望通过发泄
愤怒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为他提供了释放的空间,训练他学会
用动作释放自己的情绪,训练他在情绪激动时,能从自我的情绪
中跳出来,更好的观察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和分析所面临的
问题,改变自己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他学会如何爱别人,我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全班同
学在教室里布置各种障碍物,我蒙上眼睛,让他扶着我穿过障碍,
其他同学观察,他扶着我胳膊的手柔和而坚定,他很轻声的告诉
我应该怎么走,我的头、膝盖不时碰到他防止我撞上障碍物的手
上。在一片黑暗中,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希望,而他却是那么温
和、那么细心,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在我心中涌动,但我
的心却在唱歌:他知道如何关心别人,爱别人,爱是人的本能。
然后,我又让以前与他关系比较恶劣的同学蒙上眼睛,让他扶他
们穿过障碍。几个下来,同学们都反映他十分细心,值得信赖,
他也表示以后与同学相处要互相宽容、互相体谅。从此以后,他
变得爱同学了,爱老师了,相信他也会用同样的爱,爱父母,爱
社会,爱国家。
当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起来的时候,这种爱变得伟大
了,我们的职业也变得伟大了。师爱,并用这种无私的爱引导学
生,就是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更系统地了解
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更全面掌握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实效性的方法。
其中令我触动最大的是针对后进生转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在
课堂教学中,试着把几个成绩差又不甘落后的学生组织起来,建
立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每天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个人所碰到的
问题,分享大家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获得了群体认同感。在学习小组中,同
学们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独的,受人歧视的,而是感受到了集体
的温暖。由于没有了先前那种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缩心理,因此在
小组交流会上每个成员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争先恐后地表现自
己,一扫以前那种焦虑、沉闷、烦躁的心态。
其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学习小组中,刚开始我就要
求他们做到“会的给不会的讲,进步快的给进步慢的讲,在某科
目擅长的给不擅长的讲,共同性的难题大家共同承担”的互助性
原则。比如你数学好,你就多承担数学难题的主攻任务;他英语
好,那在英语上就多当当小老师。这样,讲者为担当起光荣的使
命往往“备课”认真,讲解耐心细致,结果让自己也更加熟练透
彻地掌握了所讲的内容;而听者为了对得起“老师”的一番苦心,
不在“老师”面前丢脸献丑,总是虚心求教、专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往往存
在着懒散、松懈的毛病,成立学习小组后,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新
的小群体中落后,因而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另外,在平时大家
相互监督的环境中,小组还选出了常务小组长,由成员轮流担当,
由他负责监督小组成员中的懒散、松懈现象,并及时提醒和批评。
最后,活跃了学习气氛。在小组学习中,学习形式丰富多彩,
比如有演讲、朗诵、辩论、抽签答题、小组对抗、抢答等,大大
多于单人学习的形式,其气氛热烈,轻松活泼,从而消除了精神
上的疲劳感。
无论是哪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以后
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优秀的教师那样,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
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6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
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
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
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
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
这个世界的。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7
本学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
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
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
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
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
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
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
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
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
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
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
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
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
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
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
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
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
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
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
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
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
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
——“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
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
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
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
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
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
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
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
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
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
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
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
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
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
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
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
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
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
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
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
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
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
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
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
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
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
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
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
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
真的做好!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8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
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
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
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
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
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
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
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
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
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
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
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
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
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
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
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
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
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
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
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
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
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
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
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
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
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9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
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
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
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
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
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
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
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
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
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
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
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
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
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
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
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
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
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
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
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
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
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
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
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
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
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4:0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7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九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九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