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创作背景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5-02-26 01:02:36 阅读: 评论:0

幸福成长-宁拙毋巧


2023年5月21日发(作者:人生路经典短句子)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创作背景及赏析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

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

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

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

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

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

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

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

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

(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

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

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

白为之饯行而作。

赏析:

本诗名为“饯别”,却重在咏怀。对饯别情景,诗人仅以“长风万里

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带过,而以大量笔墨抒写自己对理

想的追求及其在现实的沉重压抑下心烦意乱、愁怀不解而想归隐江湖

的意愿。其中虽然不无躲避现实的消极因素,但确实也表现出作者有

志难伸、怀才不遇、不屈服于现实和命运、又不知路在何方的内心痛

苦。这首抒情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变化

急剧、不可端倪。起首即波澜突起,以两个排偶长句一气鼓荡,喷射

出胸中的抑郁之气。三四两句却陡作折转,写即席所见的清秋景色及

由此而激发的逸兴豪情。五六七八四句顺势而下,描绘主客双方的才

气兴致,情思激越。末四句突然又一落千丈,由“欲上青天揽明月”

的逸兴壮思折回现实人生的牢骚困顿,直抒胸中的苦闷与激愤。整首

诗的情感活动起止无端,断续无迹,大起大落,变化剧烈,生动体现

出李白抒情诗的艺术个性。

这首抒情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变化急

剧、不可端倪。起首即波澜突起,以两个排偶长句一气鼓荡,喷射出

胸中的抑郁之气。三四两句却陡作折转,写即席所见的清秋景色及由

此而激发的逸兴豪情。五六七八四句顺势而下,描绘主客双方的才气

兴致,情思激越。末四句突然又一落千丈,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

逸兴壮思折回现实人生的牢骚困顿,直抒胸中的苦闷与激愤。整首诗

的情感活动起止无端,断续无迹,大起大落,变化剧烈,生动体现出

李白抒情诗的艺术个性。

心中的渴望-答谢会邀请函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21:2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159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创作背景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创作背景及赏析.pdf

标签:宣州谢朓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