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

更新时间:2024-04-02 10:52:17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八年级英语单词表)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诸多研究

表明,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

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家庭教养行为和

方式的内在结构及特征。随着父母影响儿童的单向决定观向亲子双向互动观转变,以及人

类发展生态理论模型的兴起,随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现场化、数学化,家庭教

养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家庭、对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家庭教养方式的

研究历程入手,概括其研究特征,并就其发展趋势和原因作出分析。

一、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缘起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

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目前,国内学者对教养方式

的用词并不严格,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1”、“养育方式2”,有的学者用“教育方

式34”,甚至使用同一种研究工具的研究者之间也出现分歧。笔者认为,抚养方式与教

育方式对儿童的关注点不同,前者主要侧重家长对儿童的生理保育,后者侧重家长作为社

会文化的直接执行者对儿童价值观念、态度体系和社会规范的传递与教导。其实,家庭教

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不仅从父母对儿童的

生理养育活动中体现,而且从父母对儿童行为规范的传递中体现。儿童一出生,首先是作

为一个生物个体而存在,其最基本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离不开父母和成人长时间的精心护理、

照料。与此同时,他又开始了由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转变的社会化过程,这意味着儿童需

要不断学习知识、技能,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最终适应社会生活,这一切同样离不开父母

和成人的引导、教育。因此,将Parentingpattern这一英文中表示父母教养行为特征概

括的短语译成“教养方式”最贴切,它全面地涵盖了上述两个同时进行的层面。我国学者

缪小春早在其英文译著《儿童发展与个性》中采用了“父母教养”的说法。从字面看,教

养方式既有抚养之意,又兼具教育职能,恰当地反映了家长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的角

色。

家庭教养方式之所以成为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与心理学对人的社会化研

究有密切关系。一个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儿童如何形成同其所处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相类似的

情感和行动的所有那些过程,即社会化,被视为儿童发展的核心。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

许多群体或作用力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方式对儿童发挥影响。对个体发展的早期而言,

家庭承担了主要的教养职责。虽然家庭的教养活动自婚姻家庭在历史上产生以来就早已有

之,但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研究却受到人们的儿童观及儿童发展理论的极大影响。

在西方,19世纪以前,社会还不存在关注儿童需要的观念。儿童的存在是否有意义

取决于他们是否能使成人快乐,当父母无力照顾孩子,他们就会被遗弃。19世纪的北美

殖民地,儿童不仅需要承担无穷无尽的家务劳动,而且必须服从父亲这一家庭主要权威。

不服从被认为是有罪的,要遭受惩罚。传统和宗教影响着儿童教养活动。随着社会向前发

展,人们对待儿童的方式有了一些改善。这一方面归功于洛克、卢梭和裴斯泰洛齐作品的

传播,另一方面归功于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的思想的影响。洛克的白板说鼓励父母和教

师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最适宜的经验,他的观念仍对当代儿童教养产生影响。卢梭认为

儿童需要自由成长,受他思想影响的裴斯泰洛齐强调了母亲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霍尔坚信,天性良好的年幼儿童,如果不被过多指导,能够自然成长为有自控力

的个体。虽然19世纪末人们赞成父母的爱和感情对形成儿童人格的作用,但20世纪一

家庭教养方式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10:5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2026337180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家庭教养方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家庭教养方式.pdf

标签:儿童   教养   方式   父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