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恋爱的英文)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电大社会政策形考任务三答案
形考任务三(占形考总分的20%)
请同学们浏览学习本网络课程的“热点话题”栏目,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完成500
—800字的小文。
热点话题5:养老金并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始建于1955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大
体相同的退休制度,即退休干部、职工的退休费由单位负责,而未实行社会统筹互济制度;单位和职工个
人都不缴费;退休费标准按退休前工资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以城市为中心、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随着国有企业改
变统收统支体制,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配套改革了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保险
福利制度。在退休保障方面,将原来的企业保障改为统筹互济的社会保险制度,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构成
统筹基金,职工退休后从基金中支付基本养老金,均衡了企业之间的退休费用负担;退休费计发办法改为
按缴费长短和多少计算,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最终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沿用原有退休制度。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统筹互济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均衡了企业之间的退休费用负
担,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后来,这一制度又扩大到各类所有制企
业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到2014年底,已覆盖城镇3.38亿职工和退休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不像企业那样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而养老保障改革的进程相对滞缓,总体仍维持单位退休制度。这是形成“双轨制”
的历史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退休费用由财政或
单位承担,单位之间负担畸轻畸重,一些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退休费不堪重负,甚至无
法保证及时足额支付;退休费是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算的,难以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
生涯的劳动贡献。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也有两个突出问题:由于制度模式不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养老保险关系相
互转移接续困难,制约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退休费(养老金)待
遇确定和调整难以统筹协调,同类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拉大,产生不平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和行业对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探索,先后有28个省
区市开展了局部试点,全国约2100万人参加。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部分科研院所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相
继启动“事业转企业”改革。2008年,国务院决定在5个省市先行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总的来看,这些局部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全面实施改革奠定
了基础。但由于没有改革的整体设计,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不足,并未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退休制度。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法和“十二
五”规划也作了相应规定,社会各方面共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按照党的十
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的决定》,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方案明确表示,中国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
费工资基数的8%,而单位需缴纳员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此《决定》一出,意味着4000万机
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从吃财政饭,转变为缴养老金,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养老。.
参考答案
热点话题1: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延迟退休”
实施延迟退休,势必是会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的,这也是国家要开始渐进式推动延迟退
休的原因。那么,究竟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
第一,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诚如上述原因理提及的,当今社会,医学科技已
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提高了人口身体素质的同时,人类的平均寿命也有了很大增长。
在这个基础上,延迟退休,正好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更持续的人力资源价值。
第二,可以增加养老金的收入来源,减轻养老金的支出压力,对于维护养老系统的
正常运行非常有必要。严峻的“窗口期”,也就是1963年的“婴儿潮”导致的养老保险缴费
人群迅速减少和领取人迅速增加,势必会导致养老系统的瘫痪危机,而延迟退休正好可以有
利地缓解这一危机,继续维持养老保险缴费和领取人数的相对均衡,避免由此带来的一系列
社会风险。
虽然实施延迟退休能带来积极的效果,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担忧,特别是
70后,因为他们是第一批最有可能面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人。那么,究竟会产生哪些不
利因素呢,我们也来探讨一下:
首先,增加了工作生活的不确定性。退休年龄工作容易出现脑溢血等“老人病”,
就医和药品上能否给予补助?这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而且现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60岁以上老人的普遍病症,还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如果延迟退休,
那么在本该休息的年纪继续工作,这些慢性疾病是否会造成更大的身体负担呢?这也是未知
之数。
其次,延迟退休会对年轻人的就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众所周知,对于传统行业
和事业单位来说,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年人如果不退休、不离岗,新人想要转正、升
职,肯定会有难度。这样一来,是不是就会减少年轻人的工作热情,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工
作效率。
第三,可能会影响到女性生育子女的意愿。如果女性要工作到60岁、65岁才能退
休,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替子女分担压力,本来50岁退休就可以帮子女带小孩,减轻年轻
人的压力,一旦延迟退休,年轻人恐怕更不愿意生育子女。所以,延迟退休,有可能直接导
致生育率的下降,本来我国就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再出现生育率由于延迟退休来
带来的下降,那么整个人口结构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面对这些不利影响和问题,要如何小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才能避免社会矛
盾呢?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第一,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实施差别化延迟退休年龄。比如医生、教师等高素质技
术型的人群,可以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经验,可以更好地服务
社会,创造价值。但是如果是重体力劳动者,比如工人、环卫人员等,非要延迟到60岁以
上退休,恐怕难以实现。因此,差别化延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第二,要考虑实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比如设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当员工到达退
休年龄的最低限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办理退休手续,到达最高限时,
必须办理退休手续。设定这样一个弹性区间,让即将退休的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退休
年龄,可以将硬性延迟退休政策转化为公民自主选择的方式,这样一来,既能缓解社会矛盾,
又能体现尊重公民的人文关怀。
第三,领取养老金可以“早减晚增”。早在2012年,就有专家指出可以实行弹性制
的领取养老金办法。也就是说,早退休的人领取养老金比例低一点,晚退休的人可以增加一
定比例的养老金领取。在领取养老金层面制定灵活的政策,以此来缓解养老体系的困境。
不管怎样,延迟退休已经是大势所趋,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制定最优的
政策,来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避免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10:1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202382762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电大社会政策形考任务三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电大社会政策形考任务三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