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动物的作文)
《极端之美》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余秋雨先生的著作,还是他的《山居笔记》,当时正是初中,老师十分推崇积存
好词好句,因此便如获至宝地拿来翻看,遇到觉得自己此生都难以写出的句子,惊为天人,自
叹不如之大大远矣,然后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到摘抄本上,一本书读完,摘抄竟也写了满满
一本。每当习作时用上一两句,便又觉得自己了不得,仿佛也沾染了几分先生的习气。
后来,不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更不敢随便乱用那些彷如雕刻出的文字,怕用坏了
先生的意境。特别踏上工作岗位后,更是再没看过其他著作,打心底里觉得,好像只能是沏一
壶茶,伴着夕阳,小心地捧着,闻着淡淡的油墨味,爱惜地翻看几行,再眺望一下远方细细回
味,才是确实在读先生的书。
《极端之美》的要紧内容也正是讨论书法、昆曲、普洱茶,确是应景。余秋雨先生把这三
样定义为举世独有的文化极品。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却无法让一个外国人全然把握,
这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与“胎记”。《极端之美》以小涵大,三足撑鼎,先奉上一杯
好茶,再听一些曲子,最后以笔墨收尾。
古人时间悠悠,文人都花在了极致的慢生活中,一个字,一支曲,一杯茶,无一不用心到
极端,现代人艳羡,却也是穿越不回去的时空。没时间写一个字,读一支曲,泡一杯茶,不如
花点时间好好欣赏,那种沉静极致性感的美,心下无痕流淌的是美好、雅致、淡然。要写字,
就磨墨;要听戏,就买票;要喝茶,就煮水。写了,听了,喝了,才能慢慢品味,细细比较,四
处请教,终于,懂了。懂,简简单单一个字,却是万难抵达。在文化上,懂与非懂,是天地之
别,生死之界。洒脱又独立,读书至此,真是酣畅淋漓。
余秋雨在文章结束时这样写道。“历史已入黄昏,文脉已在打盹,笔墨焉能重振。只能这
样了。”
文章到此结束,意味却绵绵不绝。几千年文明一路看过,起起伏伏,高潮低谷,各色传奇
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能写得如此动人,我想,这更是一种极端之美吧。
不知何时,还能鼓起勇气再静心读些,且容我慢慢品咂这绵长的美吧。
2016年9月
郭凡
第二篇:极端体验读后感极端体验读后感
陆文超
暑假忙里忙外,难有空静下心来读上几页充实自己的内心。老实说,是没有阅读的那份心
情罢了。明白从哪淘来的大家幽默。泛黄的书扉看似有些年头了。不经心的浏览着目录。“极
端体验,有些惹人的题目。想必蛮有意思。”我细细品了起来。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眼光。也就
是短短的一篇,却引起我内心无比之多的波澜。
作者先是举了一个极有意思的例子。一位爱好李太白的先生自称李赤,竟有这如此奇葩的
癖好。头在下,脚在上,倒插在粪桶里。他也最终为这个癖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故事讲完,也许只能搏您一笑。但作者自称庸人,难以懂得这些东西,事实上也表达了对
此深深的讽刺。
作者在文中这样说道:他们都不喜欢这种横加在头上的极端体验,就自杀了:跳楼的跳楼,
上吊的上吊,用这种方法来解脱苦难。也许有些当年闹事的人觉得这些事还蛮有意思的,但我
劝他们替死者的家属想想。死者已矣,留给亲友的却是无边的黑夜……
呃,作者的思想偏向于安定的生活,关于那些不切实际的漫想,作者只能望洋兴叹。很遗
憾,我没有通过那个时代的洗礼。这也许是一种幸运,但作者内心的那份繁重我实在难以完全
领会。
作者在文中对这种极端体验做了一种解释:有些人秉性特殊,寻常生活不能让他们满足。
他们需要某种极端体验:喜欢被人捆绑起来,加以羞辱与拷打——人各有所好,这不碍我们的
事。
作者尽管没有明显的反对,但文末作者的话同样经典。真正有这种瘾的人,何妨像李赤先
生那样,自己一头扎向屎坑。
假如这把极端体验看作一种生活状态,那么作者显然不赞同,但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干
涉别人的生活状态。
从全文而论,作者的观点是保守却切实的。
假如你只为与众不一致而轻易改变那些传统,那么我自然没有权利去评判,但我有权不选
择这般生活。
毕竟是该保守还是该颠覆。
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
第三篇:《系统之美》读后感《系统之美》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题是系统思考,围绕这个主题,重点讲解了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什么特点,与
我们怎么去系统思考。这本书最难得的地方是它在最后的一部分勇敢的承认系统思考的不足,
指出系统思考也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与观点,各类模型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
永远无法取代真实而丰富的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系统思考提供的方法去更好地懂得我们
的世界,把握它的特性与趋势,顺势而为,而不是妄图操纵系统。
一、系统
及构成
什么是系统。
我发现越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特征去认识与感知事物的方法越是有效。简单的例子就是学习
知识的时候,由于知识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当你以联系的观点去打通各类知识的时候,
你的学习效果就是最佳的。而系统思考的观念也符合这个道理,由于我们现实的世界本身就是
相互联系的,但是为了科学研究的方便,我们将研究对象拆分开来,这种拆分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我们的研究难度,但同时这种拆分有的时候也会破坏各个系统间的连接,而系统的特性往
往与部分间的连接密切有关。系统思考的由来便是从整体上去研究事物,核心就是研究系统各
个部分间的联系,与各类联系对系统特性的影响,而这种观点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特征。为了
研究系统思考,我们务必先认识什么是系统。系统指的是指具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者为实现目标
由不一致的部分相互联系总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有定义可知,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功
能或者目标、要素或者部分、联系,接下来我们分别谈谈这三个部分。
系统要素部件
与系统对应的就是部件或者部分,它是系统的构成部分,这个很好懂得,比如将一颗树看
成一个系统,它的根、树干、树叶便是他的各个构成部分。
目标或者功能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一定功能或者目标的。比如一只由若干球员构成的球队
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标就是要赢得比赛。一辆汽车也是一个系统,它具有的一个典型
功能就是代步。连接
这能够说是系统的核心。我们往常就听说过,系统功能大于部分的总与,直觉告诉我们的
确是这样。但是系统怎么实现其功能大于总与的一直是个问题。事实上核心便在于连接。通过
连接,各个部分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涉及到连接,本书重点谈到了连接的形式与功能,但连接同时还涉及到媒介。就我的懂得,
媒介通常能够分为三类:物质、能量、信息。
我们讲到血缘关系,事实上就表达了物质作为媒介的连接,我们称其为物质流。能量连接
的一个代表就是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人与车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当你掌控方向,同时给踏板
施加力量的时候就是将人的生物能传递给自行车,通过这种能量流就建立了人与车间的联系。
信息流就更不用说了,能够说它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无处不在,互联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
络中的信息的快速流淌,能够形成各类系统,比如各类社群,“罗辑思维社群”就是一个典型
的代表。
结构
同样的部分,同样的物质连接物质,为什么效果或者特性会完全不一致呢。一想到这里,
你会想到哪个例子。我想到最典型的就是石墨与金刚石。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样的球
员,当采取不用的战术或者反应策略,结果可能完全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的战术就表达出了
结构的作用。
二、系统特征
前面我们谈到了系统的概念与构成,懂得了系统就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与目标,由各个部
分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而里面的核心是连接,我们介
绍了连接的介质,但是没有介绍连接将会产生的效果。下面将重点介绍连接产生的效果与系统
的一些特性。
两种回路——调节回路与增强回路系统各个部分间的联系导致的最典型的结果就是回路,
或者者叫反馈。什么是反馈呢。简单的将就是系统中某个部分变化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该部分
的变化趋势。比如在一个草原中,当羊群中羊的数目增加时,可能会导致它的天敌——狼的数
目的增加,而狼的增加又会反过来限制羊群中养的增加,从而使羊保持在一个稳固的量,这种
回路我们称之为调节回路。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种回路,就是增强回路,顾名思义,就是变化
的结果会导致变化本身的加剧,比如在学校里,某个学生一门课程学得很好,那么他这门课的
成绩就会比较高,老师肯能就
比较喜欢他,从而导致他更喜欢这门课,学习更加投入,从而使成绩更好,从而形成一个
上升的螺旋结构。再比如在机械振动中存在的自激振动,某个问题振动的结果会导致振动的进
一步加剧。但是,通常这种加剧不可能无限制的,由于在一方面系统中会存在各类回路,会有
回路调节它的增加,从而使其增加慢慢变成一个稳固的状态,而这就会导致我们常见的非线性,
在后面会谈到这个概念。
两种量——存量与流量
前面提到了两种回路,这里介绍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对——流量与存量,一方面进一步懂得
回路,另一方面为我们后面的解释做铺垫。存量指的是系统中元素的量,比如羊的数量,流量
(流入量与流出量)表示流入或者流出系统的元素的量,比如出生与失去的羊数。再比如一个
人在拥有的存款能够懂得为存量,收入与资产能够懂得为流量。很容易懂得,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存款的增加,而存款增加反过来导致利息收入的增加,从而形成
一个增强回。
而支出通常会导致存款的减少,但假如支出中包含了投资,那么投资的收益会导致存款的
增加,即在流出中,它能够同时包含两种回路。
三大特征
以上重点介绍了系统的连接,其中包含连接的媒介——“三流“(信息流、能量流、物质
流),也介绍了连接后常见的效果——回路。下面将介绍各类连接综合起来后给予系统的一些特
性。
总体大于部分
这个不做过多描述,大家都好懂得,只需指出,系统大于部分总与的根源在于部件间的连
接。
动态
系统是动态变化的,这个也比较好懂得,在振动中指的就是一个系统的时变特性。
开放性
这里的开放性指的是系统与周围系统或者者外界环境间的联系与流淌。
习惯性
假如形容一个物体,习惯性能够指它在受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假如形容一个人,习惯性指的是快速恢复的能力,比如体力、精神状态等。
而关于一个系统而言,习惯性指的是系统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存在与运作的能力,
而这就是之前看到的另一部很有意思的书——《反脆弱》中的核心观点,而与之对应的是脆弱
性或者刚性。
自组织
还记得我曾经写过的另一个日子——《黑客帝国的可能性-混沌与进化》,里面专门提到了
自组织这个概念。这里强化一下:系统通过学习与进化使其使其结构更为复杂的能力称之自组
织。比如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一个自组织的表达。这里特别指出,导致系统自身复杂话的底层
代码往往并不复杂,它的构成元素类别可能很少,元素间的连接规则也可能很简单,但是通过
这些简单的元素与规则能够形成复杂的事物,最后甚至导致不可预测的混沌现象。比如科赫雪
花,它的原则就是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上再起一个等边三角形。
层次性
层次性用来表达系统中包含系统这个概念。就像一部汽车,整个来看,它是一个系统,分
解来说,它又能够分为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而每个系统由能够再分解,直至各
个零件。很多系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比如一个公司里面会有部门、部门下会有科室,科室下
面还会有项目组,项目组下面就是个人了。这种层级结构会产生很复杂的系统结构,过多的层
级有的时候反而不利于整个系统的运行,典型的表现就是反应慢。比如在一个层级过多的公司
中,市场有变化的时候,有的时候一线的人员要通过层层结构才能将信息反馈上去,而要采取
行动又要层层审批,这些过程导致周期长,而市场可能又发生了另外的变化。这也是罗胖一直
强调的大组织的弊端,而互联下的个人直接连接也会使系统复杂,但这种复杂是由于连接的多
样性导致的,它反而有利于系统内部的三流,从而更好地发挥效果。
六大误区
事实上这六大误区中的一些事实上也是系统的一些特征,只是人们在思考的时候,有的时
候容易走入误区,因此将其放到误区中。这里我们用六个词汇对信息进行压缩,便于经历。
表里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个不用多讲,大家都清晰。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误解,要多去思
考内在的结构与深层次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曲直
这里的曲直想说明是系统中的线性与非线性问题。典型的线性关系,比如你在超市购物,
你买一斤肉是20元,那么你买10斤就是200,依次类推(排除量多价低的情况)。但是现实
中还有很多的现象不是非线性的,比如商业中的复利效应。此外,这种曲直还包含看待问题不
能直线思考,即单一性思考,常见的是单一的因果论。而在机械振动中也存在线性振动与非线
性振动之说,前者中一个有效的原理就是叠加原理,但是在非线性系统中就不能这样。
边界
我们研究系统的时候通常都是研究在一定边界下的系统,由于一个系统通常不可能孤立的
存在,它总是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系统之间存在着“三流“。因此,我们在划分系统的时候,
要考虑到边界的范围。而很多时候,边界上的情况也是很复杂的。比如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
你怎么去处理流体与固体的边界,怎么实现边界上力、温度等量的流通与反馈。
延时
你采取一个行动,很多时候不可能立马产生效果,这就是延时。比如你想减肥,你今天节
食与运动,但是你不可能今天一下就瘦下来,身体这个系统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关于机械系
统,一个激励源通常不可能立即就有相应,而是会存在一个滞后,这是由于系统的惯性与阻尼
造成的。在系统中,前面的存量会导致滞后,或者者说是一个缓存作用,比如一个人失业了,
假如它有足够的存款,那么短期内它的生活不可能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延时效应也告诉我们做
事需要耐心,由于整个系统的响应需要时间,我们要学会推迟满足感也是由于这个道理。这就
类似于中医中的调理的道理,短期不一定有效,但是关于长远效果是有利的。在后面的系统基
模中还会重点谈到延时效果。
有理
这里的“有理”不是“有道理”,而是指“有限理性“。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无形的手
“概念,每个人只需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无形的手“会引导市场增加集体的福利。这
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同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也提出了”看不见的脚“,
或者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所说的”有限理性“,由于人们通常只会根据个人掌握
的信息进行决策,而每个人掌握的信息不应是全的,甚至是错的,而每个人的决策最后导致的
不一定是系统的最优。而且,亚当斯密的理论有个前提”经济人“——每个主体都是基于完备
的信息与理性做决定的人。
有限
有限表示现实世界的系统通常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进展会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当系统进展到一定的阶段。比如一个公司进展迅速,为了增加销量,雇佣了很多的销售
人员,因此订单增多,导致产能跟不上订单数,产品质量下降,导致一部分的客户流失,因此
又考虑建立新的工厂,雇佣了大量的新人,对新人要进行培训,但是新人的技能提升速度跟不
上设备的筹建速度,导致质量又下降,客户流失,通过一定的时间,人员素养提高了,质量又
上去了,因此订单又增多,当订单数再次超过产能就出现类似的现象。这个例子也说明,当解
除了系统的一种要紧的限制因素,系统会得到进展,同时它也会调整系统中的限制因素的强弱
关系,从而导致其它限制因素强弱关系的对比。
三、系统基模
系统的基模是作者综合前面的理论与知识,在观察显示世界的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基础模型,
在《第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给出了九种基本模型,再次我只简单的谈论其中的几个典型的代
表。
饮鸩止渴
这个模型说明的是,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通常会有不一致的解决办法,当根本的解决
办法比较困难,人们倾向于寻找“捷径”,但是往往这种捷径在缓解症状后,在一定的时间延
迟后会反过来使症状恶化。比如一个人精神不好,上喜欢熬夜,因此为了提升就喝大量的咖啡,
在短期内精神的确变好,但会导致睡眠不佳,继而使得第二天的精神更差,因此又通过增加咖
啡的量来改善,形成恶性的循环。我认为这跟人的心里有关,就像《自操纵》里面提到的,人
们对眼前的诱惑更难抵挡,人们总是渴望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因此这类的东西往往具有很多
的诱惑力,但是这种创口贴式的解决办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假如要
精神状态好,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管这类措施很多不是立马能够见
到效果,但却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军备竞赛
这个模型说的是相互恶性竞争导致的结果。比如冷战时的美俄两国,一方为了在军事上压
过对方,就生产比对方多的核武器,当对方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此循环,
直到有解决的方案出现。
目标侵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模型,事实上它与《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自我超越与幸福课中讲到
的幸福提升的方法有很强的联系。前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制造性张力”,即现实与目
标的距离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提升现实到目标,要么降低目标到现实,这两者都表达了反馈
的调节作用。而在幸福课中,tal给出的理由是,人们不喜欢“不一致性”,就是头脑的东西与
现实不一致。他也指出了传统的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方法是告诉人们减低标准与期望,比如你往
常的目标是90分,到只考了85分,心情不愉快,为了使自己高兴,就告诉自己没必要要求那
么高,因此将标准降为80分,这样就能够使自己的情绪变好。这也是现实中我们常见的情形,
就是安慰别人不要期望太高,免得失望越大。但是你会发现习惯性的妥协,不断的减低目标,
表面上满足了心理需求,但是它却在侵蚀自己,使的标准越来越差。而幸福课中强调,我们要
设定一个目标后,在评估这个目标合理后,就不要轻易的改变,而是要敢于面对问题,克服困
难,提升现状。《少有人走的路》也是这样的一个思路,在克服困难中提升心智,尽管这个过程
会有难免的痛苦,但有的时候这是成长务必的,就像锻炼肌肉,一些酸痛是必要的。在《系统
之美》中,作者还指出,人们倾向于同意坏消息(人类进化的结果),更容易相信坏消息是真实
的,而忽略与过滤掉好的,这样主题的感知到的状态要比实际的糟糕,而目标会受到这个状态
的影响。因此,当我们设定目标后,要保持一定的乐观态度,同意自己犯错,将其当做垫,从
错误中学习,做一个乐观的现实主义者。两点措施:定的目标不要轻易变化;回想自己打到的
最好的状态,以此为目标。
马太效应
不多讲,增强回路导致的强者愈强,富者愈富,除非到一定程度受到限制或者者外在的干
预措施,比如政府。
四、系统应用
前面介绍了系统的基模,本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经给出熟悉释,而且对每一种模型都给
出熟悉决的方案与措施,也就是落脚到了方法论了,这也是我读书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实践,
而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谈谈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我们怎么去更好地实践,这也是我们学思行的
落脚点。
与系统共舞
书中作者指出她之前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认为通过系统分析,能够认清系统中的相
互联系与复杂纠葛,那么是不是能够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力量,最后找到系统预测与操纵的钥匙
呢。不幸的是这是一个错误,而且来源于根深蒂固的工业思想。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系统的反
馈、自组织、非线性等本质上是不可控的,我们只能以最通常的方式去懂得它们。
我们不能让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世界变得四平八稳,毫无意外,一切尽在掌握,但我们
能够从各类意外中学习,从中收益,而这也是《反脆弱》的一个重要思想——从不确定性中获
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于系统,但是我们能够聆听系统的声音,听她们告诉我们什么,
并顺应系统的特征,使我们的价值观更好地与之匹配,从而制造出更好的情况来,而这些都是
无法只靠意志力来实现的。我们无法操纵系统,或者者将其完全搞清晰,但是我们能够与之共
舞。
系统中的杠杆点
在与系统共舞的同时,作者还给出了与系统共舞的一些技巧与方法,那就是杠杆点,就类
似于武术中的命门,也像中医中的针灸,也好比减振降噪中的模态调整。
作者更具系统的特征,将调节方式归结为12大变革方式,我们只给出其中她认为效果的几
个:
信息流
信息作为一种连接媒介,也是重要的系统杠杆点,由于它能够形成反馈,而且成本较低,
效果显着,这也是古人讲求三省吾身的意义,就是通过不断的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姿态与行
为。
目标或者功能
在不改变系统结构,元素,甚至连接的时候,只是调整一下系统的目标,就会使得系统的
表现完全不一样。典型的代表就是里根总统设定的登月计划。这是让我们深思的一个方面。
超越范式
这个部分与中国的无为思想与切合。这是最高的层次,就是放弃任何范式的操纵,保持灵
活性,意识到没有范式才是真实的。每个人在认识世界方面都有巨大的局限性,这个世界太大,
太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懂得力与认知范围。即使那些不断调整自己世界观的人也无法对这
个世界有完整的认识。
总体而言,我们熟悉了系统的一部分的特征,这些观点也是一种范式,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顺应系统的特征,聆听它的声音,顺势而为。
第四篇。《数学之美》读后感确切的来说,《数学之美》并不是一本书,它是谷歌黑板报中
的一系列文章,介绍数学在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导作用与奇妙应用,每一篇文章都
不长,但小中见大,从看似高深的高科技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展示了数学之美,深深的吸引了
我。
这一系列文章的作者是google公司的科学家吴军。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
与电子工程系(硕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华任讲师。他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
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xx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清华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吴军
博士致力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统计语言模型的研究。他曾获得1995年的全国
人机语音智能接口会议的最佳论文奖与xx年eurospeech的最佳论文奖。
吴军博士于xx年加入google公司,现任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到google不久,
他与三个同事们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工程奖。xx年,他与两个同事
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博士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要紧设计者。在
google其间,他领导了许多研发项目,包含许多与中文有关的产品与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并
得到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高度评价。吴军博士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并获得
与申请了近十项美国与国际专利。他于xx年起,当选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董事会董
事。
正是他在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系列工作,使他讲述了我所看到的内容-数
学之美。
看了数学之美,立即联想到了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人,总是把一套大多数人都会的入门功
夫使得威力无比,击溃众多敌者。东西放在那,它的威力如何,并键在于使用者,武术如此,
数学同样如此。
于我而言,语音视别是一类高科技,作为非专业人土,深觉高奥。但看完数学之美之后,
顿感惊诧,原先如此深奥东西的解决方法自己也学过,同时理工科读过大学的人都学过,那就
是统计学中的条件概率p(a/b),即b事件发生条件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
假如s表示一连串特定顺序排列的词w1,w2,…,wn,换句话说,s能够表示某一个由
一连串特定顺序排练的词而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现在,机器对语言的识别从某种角度来
说,就是想明白s在文本中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数学上所说的s的概率用p(s)来表示。利
用条件概率的公式,s这个序列出现的概率等于每一个词出现的概率相乘,因此p(s)可展开
为:
p(s)=p(w1)p(w2|w1)p(w3|w1w2)…p(wn|w1w2…wn-1)
其中p(w1)表示第一个词w1出现的概率;p(w2|w1)是在已知第一个词的前提下,第
二个词出现的概率;以次类推。不难看出,到了词wn,它的出现概率取决于它前面所有词。从
计算上来看,各类可能性太多,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假定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
的词wi-1有关(即马尔可夫假设),因此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现在,s出现的概率就变为:
p(s)=p(w1)p(w2|w1)p(w3|w2)…p(wi|wi-1)…
(当然,也能够假设一个词又前面n-1个词决定,模型略微复杂些。)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估计p(wi|wi-1)。现在有了大量机读文本后,这个问题变得很简
单,只要数一数这对词(wi-1,wi)在统计的文本中出现了多少次,与wi-1本身在同样的文本
中前后相邻出现了多少次,然后用两个数一除就能够了,p(wi|wi-1)=p(wi-1,wi)/p(wi-
1)。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用这么简单的数学模型能解决复杂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问题。事实
上不光是常人,就连很多语言学家都曾质疑过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但事实证明,统计语言模型
比任何已知的借助某种规则的解决方法都有效。比如在google的中英文自动翻译中,用的最
重要的就是这个统计语言模型。去年美国标准局(nist)对所有的机器翻译系统进行了评测,
google的系统是不仅是全世界最好的,而且高出所有基于规则的系统很多。
这就是数学的美妙之处了,它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如此的简单。
看到《数学之美》,在感叹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之处时,自然而然联系到自己专业(地质工程
而或者岩土工程)中的数学应用。
现在找文献,搜索期刊一大堆基于数学的专业文献,灰色数学的、模糊数学的、非线性的、
系统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学的使用,促进了一大批的文章,但这些数学方法的应用毕竟是发
现了什么问题。还是解决了实际问题吗。还是仅发了文章,满足了需求。现实是文章好发,用
着难用,解决问题还得传统的方法,那么是这些数学方法不行,还是用的太肤浅,根本没发挥
其威力来。假如没有发挥出威力来,那怎么用。怎么发挥。
第五篇:《秩序之美》读后感《秩序之美》读后感
高建萌
年初,公司推荐《秩序之美》一书,要求大家认真阅读并发表读后感想,当时粗略翻了一
下,也没有认真细细领会。近日拿出来通读了一遍,觉得确实是一本好书,整篇文章没有琐碎
的说教,它以通俗、朴素的语言,列举了许多名人(如拿破仑、甘地、周恩来、李嘉诚、任正非
等)及平凡职场员工的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名职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以遵循“职场
秩序”来达到修炼情操、提高职业化素养与美德的目的。
说到“秩序”,联想起今年6月份参加公司组织的欧洲行,所到之处,不论在意大利罗马
的大街上,还是在瑞士的风景区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我们看到时时处处都表达了欧洲人井
然的秩序观念,使所有人都能够享受着遵守秩序带来的良好生活环境,欧洲人的秩序观念确实
值得我们学习。秩序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行为规范与规则,它是与谐社会的一块基石,遵守秩序
也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表达。而秩序观念更是务必长期的养成教育与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才能
形成与奏效,同时秩序观念的形成是一个艰难与痛苦的经历,它的过程确如书中所说:“没有
规矩不成方圆,秩序制造与谐世界,人性不仅有善的一面,也有不服秩序、背叛妄为的一面,
由于人们没有完全体会到秩序给人带来的妙处。”
作为一个职业员工务必懂得。你想在工作中做出一番业绩,务必做到爱岗敬业。所谓“爱”,
首先要爱企业、爱团队、爱工作,要求
凡事都能以“爱”的角度去面对一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只要想到我所付出了努
力而达到目的是为了公司利益,何乐而不为。同样结合我们的物管工作,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
—业主来说,“爱”也要贯穿在具体工作中。时时处处为业主着想,我们提出的物业服务准则
“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过程亲情化”就表达了“爱”的一面。只有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制造出非凡的工作业绩来,因此说“仁爱”是职业化美德的根基一点不错。
员工爱企业还表达在你对公司是否忠诚不二,正常的人才流淌无可非议,但是不能这山望
着那山高,一天到晚埋怨不断,这种人就是缺乏职业素养,不忠诚,不职业。我认为职业化素
养是员工最基本的素养表达,它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义务,是对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承
诺。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只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你不断走向
成功的重要因素。职场中我们还应该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与提携之恩,公司的关爱之恩,同事
的协作之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要怀着知恩图报的心态、懂得感恩的人,为自己
能有幸投身到这样一个团队感到高兴,才能发现工作着是快乐的,勤奋工作将会使工作更加愉
快,更有效率。
让我们遵循“秩序”,不断修炼职业情操,踏实、高效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与公司与谐
共进。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08:2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201747762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极端之美》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极端之美》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