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文化浅谈

更新时间:2024-04-02 07:15: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身体康健)

荔枝文化浅谈

荔枝文化浅谈

荔枝文化浅谈

增城是著名的荔乡,荔枝历史悠久、质量上乘,挂绿荔枝一枝独秀,名扬中外。增城

荔枝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咏荔的诗篇。1990年以来,

市每年都举办荔枝节,广交天下朋友,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游览观光活动,形成独

特的荔枝文化。近年来,成功拍卖挂绿荔枝,还珍于民,不断丰富了荔枝文化内涵。

一 荔枝史话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华南地区又是中国荔枝的原产地,增城北部的正

果镇兰溪

及南昆山(原属增城县,今龙门县)原有野生荔枝。

最早记载荔枝的是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称荔枝为

“离支”。 王逸于东汉元初年间(114~119年)作的《荔支赋》是最早记述荔枝的

专篇。文中形容荔枝“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着天”。赞颂荔枝“卓绝类而无

俦,超众果而独贵”。

荔枝最早进入中原,是汉高祖时。葛洪《西京杂记》载:“尉佗尝献鲛鱼、荔枝,高

祖报以蒲桃锦四匹。”根据当时国家尚未完全统一、交通条件限制等情况,所献荔枝,当

为干品。 《三辅黄图》载:“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宫。自交趾

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置不息。后数岁偶得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

之。一日忽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植也。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

为生民之患。”这是中原最早种植荔枝及岁贡鲜果的记载。

《后汉书・和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死者继路。因

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及诏罢之”。

上述两汉朝廷所得的荔枝,都是取自岭南。路途遥远,交通困难,究竟如何运送荔枝

呢? 清代吴应逵《岭南荔枝谱》引前人阮福的话说:“昔有七日至长安之说,殆妄也。

此果三日后色香俱变,岂有七昼夜汗马之上而尚可食者?况自广州至关中数千里,即飞骑

置堠,亦不能七日即至也。当如汉武移植扶荔宫故事,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由楚南(指

湘江)至楚北(指汉水)、襄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楫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

过岭,飞骑至华清宫,则一日可达耳。”清代潘耒《荔枝盆》诗,详细描述了从福建把整

株或一枝桠取下栽入盆中再壅土运送的情况。即从福州(别名三山)经闽江越仙霞岭入浙

江,水运至北京。整株荔枝运送,水运尚不易,陆运更难。如从广州沿北江而上,需经南

岭山脉,越过崇山峻岭才能进入湘江。这段路程险阻,任务十分艰巨。此处正是临武县境,

难怪临武长唐羌冒死上书了。

三国魏文帝曹丕没有见过荔枝,以为荔枝味若葡萄,为后世讥笑。唐代张九龄《荔枝

赋》:“援蒲桃以见拟,亦古人之深失。”指的就是此事。清代屈大均更在《荔枝酒》诗

中点明“咽唾葡萄笑魏丕”,加以讽刺。

荔枝虽自汉代已为中原所知,但能吃到荔枝的人是极少的。至唐代,大多数人不相信

天下间会有这种奇美的水果。开元间宰相张九龄(678~740)为此写了《荔枝赋》,在序

言中指出:“(荔枝)状甚��瑰,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

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

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此文影响很大。随着唐玄宗密令进荔枝之后,以荔枝为题材

写诗的人骤然增多。

最早记载荔枝已入画图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为画作了《荔枝图序》,并详细记

载了荔枝性状:“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FS:PAGE]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词牌中有《荔枝香》。据《唐书・礼乐志》:“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

生殿,奏新曲,未有命。会南海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宋代入词,双调,有两体:

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彦,一名《荔枝香近》。

据现有资料,最早以荔枝为题材写诗的是杜甫。他的《解闷》诗中有四首以荔枝为内

容,其中一首:“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

团。”此诗写于唐大历元年(766)。因贵妃及玄宗已去世多年,而荔枝还要继续进贡,

使他感叹不已。

唐末诗人曹松在咸通年间(860~873年)写的《陪南海郑司空游荔园》,是最早描

写广东荔枝的诗。当时所游的荔园,可能是在今广州荔枝湾。

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南海簿郑熊所撰《广中荔支谱》是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

可惜已佚。南宋初吴曾《能改斋漫录》引原著荔枝品种有22个,名称如下:玉英子、焦

核、沉香、丁香、红罗、透骨、����、僧耆头、水母子、蒺藜、大将军、小将军、大

蜡、小蜡、松子、蛇皮、青荔枝、银荔枝、不忆子、火山、野山、五色荔枝。

蔡襄(1012~1067)于北宋初所著的《荔校谱》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荔枝专著,

内容包括概述、品种、种植方法、保藏运输等。他说荔枝“名彻上京,外被夷狄,重于当

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书中列出当时福建荔枝品种32个。由于他

对岭南情况不了解,误认为岭南荔枝品种早熟,品质差,引起后世争论和批评。

北宋张宗闵著《增城荔枝谱》,虽原著已佚,但以一个县有荔枝专著而言,可见增城

荔枝栽培盛况。

宋末陈大震于元初著《南海志》,在物产荔枝条目中云:“今佳品多出增城,其名有

脆玉、麝香匣、大将军、小将军、皱玉、状元红、绿罗包、紫罗包、大丁香、小丁香、天

茄子、黄泥子、水晶团、犀角子。又有金钗子,一名丫��子,荔枝之小者,并蒂而生,

味甘无核。又有海山楼者,宋诸司以重五日阅舟师於海山楼(按地在今广州市区内),率

以是日至,因名焉。”从上所述,可见增城荔枝生产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写增城荔枝生产情况,更为详尽。他说:“荔枝以增

城沙贝所产为最。土黄润多沙,潮味不到,故荔枝绝美。自挂绿以下数十种,色、香、味

迥异他县。好事者,当未成熟时,先以兼金购之,乃得。其状元红等,贱如菽粟,岁收数

千万斛,贩于他方。” 综上所述,增城成为荔枝之乡,历史悠久。更令人瞩目的是,

清初增城出现了珍稀品种――挂绿荔枝。

关于挂绿荔枝的历史,钱以垲在《岭海见闻》中说:“新塘去(东)莞四十里,地隶

增城,湛甘泉先生所居乡也。有湛氏居,傍山麓、林木丛翳。康熙八年(1669),偶产一

树,以为杂木,欲除之,及花,乃荔枝也。其实大于常荔,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

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因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钱氏之说虽

有些夸大,但挂绿是荔枝优良品种,则是真实的。

挂绿原产于新塘,除县志记载外,还有许多例证: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祯

《北归志》:“南海荔枝,以挂绿为第一,闻元孝外家有此种。”元孝即陈恭尹,其岳父

湛粹,新塘沙贝人。屈大均《翁山诗外・食荔罢柬族叔友》:“林中丹荔尽,尚有火山枝,

欲向新塘去,频乘挂绿时。”乾隆十九年 (1754)增城知县管一清《挂绿赋》:“维冈四

望,维时三伏,厥根斯繁,厥实斯熟。”嘉庆间崔弼《珍帚编诗集・注》:“挂绿出增城

沙贝,荔中第一品也。”[FS:PAGE]等等,都可以说明挂绿原产地是新塘。

挂绿成名之后,国内文人学者,如朱彝尊、彭孙�y、王士桢等纷纷赞誉。朱彝尊

《曝书亭集》说:“世之品荔枝者不一,或谓闽最上,蜀次之,粤又次之;或谓粤次于闽,

蜀最下。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此后传闻中外,身价百倍, 三百余年,

享誉不衰。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北方人士视为畏途。然而受荔枝的吸引,不少人乐而忘返。唐

代诗人郑谷说:“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宋代诗僧惠洪有诗:“天公见我流涎甚,

遣向崖州吃荔枝”。苏轼更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历代诗人以荔枝为题材写下诗篇,其数量之多,在中国水果中,堪称第一。其中有唐

代杜甫、白居易、杜牧、韩��、徐夤、薛涛,宋代曾巩、苏轼、王十朋、宋徽宗、李纲、

张元干、陆游、杨

万里、黄庭坚等。明清两代,作品更多。如广州荔枝湾唐荔园落成,举行结社征诗,

便有咏荔诗1000多首。从这一点看来,荔枝被称为“百果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现

存5部《增城县志》对增城荔枝的记载:

(1)明嘉靖《增城县志・食货类・果属》:“荔枝”。

(2)清康熙《增城县志・食货・物产・果品》:“多荔枝,??尚书怀、挂绿最佳。”

(3)清乾隆《增城县志・物产・果品》: “多荔枝。粤中荔枝以增城沙贝四望冈所产为

最。土黄润多沙,潮味不到。自挂绿以下数十种,色味香迥异他县。秀水朱彝尊曰:‘闽

粤荔枝,向无定论,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小华山、绿罗衣、交几环三

种皆绝美,皆火山之属。湛文简公昔从枫亭怀核以归,所谓尚书怀者也。”

(4)清嘉庆编修同治十年重修版《增城县志・物产・果品》所记荔枝内容与乾隆志

相同。 (5)清宣统《增城县志・物产》所记荔枝除与乾隆志相同外,增加如下内容:

“今此种(尚书怀)最多。案:挂绿一种,近以县城西门外西园一株为最名贵,价值十余

倍于其他。究其他佳者亦如之,且或过之。搓冈水晶球一种亦美,当不减挂绿。此外,犀

角子、桂昧、糯米糍、宋家香、进奉、玉荷包,各种俱佳。”

二 荔枝诗韵

荔枝,果实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滋阴治病,且有其艺术特色,熟时“红透青

笼”,享誉“红颗珍珠”,成为百果之王。荔枝如此多娇,引得无数诗人咏赞。今选录部

分有关吟咏增城荔枝的诗作,供欣赏。

苏轼(北宋进士,翰林学士兼侍读,四川眉山人)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注:罗浮山:

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

屈大均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广东番禺人) 广州荔枝词 (一)

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贩尚书怀。玉栏金井殊无价,换尽蛮娘翡翠钗。 (二)

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 (三)

照人最是凝冰子,五月光生一片寒。未启朱苞光已出,可怜更在水晶盘。

(四)

东洲烟水接西洲※,载出离支万斛舟。自夏徂秋皆辟谷,不知人世有通侯。 ※东洲、

西洲:在增城县新塘西面。 (五)

五年不见水晶丸※,今日酸时已饱餐。四月先红犀角子,故人分惠一冰盘。 ※水晶

丸:即糯米糍。 (六)

何来一队绿罗裳,花渡头前弄晚妆。欲结同心无所有,怀中大小总[FS:PAGE]丁香。

作者自注:绿罗袍,大小丁香俱荔枝名。花渡头在广州城南。 荔 枝

蝉声催尽熟,黑叶影离离。买恨穿钱少,餐嫌辟谷迟。 美先留小核,寒更浴香肌。

挂绿无多子,盘中但水枝。 陈恭尹(明未清初诗人,广东顺德人) 寄何孟门,时客琼

南二载矣

年年相约荔枝红,挥扇高谈几老翁。挂绿凝冰知在念,未堪邮寄海船风。 次和刘

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

谱中诸品遍曾尝,晚熟增江久未忘※。快比哀梨那得滓,清如甘露不成浆。已知忧至

良堪解,见说衰颜可复光。更有新州香荔好,端溪能隔几城墙? ※增江:指增城县。

这里借指挂绿荔枝。

南乡子

赤帝炼丹成,戏把朱砂裹水晶,夏至凤头连黑叶,倾筐饱后,厨烟不用兴。 晚熟是

增城,小核新州亦得名,不及凝冰和挂绿,香清入口,轻松脆有声。 彭孙(清顺治进士,

吏部左侍郎,浙江海盐人) 荔枝行

以增城挂绿为上,新兴次之,黑叶又次之。

南中嘉树好颜色,物产时时陵上国。丹华紫缬何陆离,踏遍村南与村北。中有仙人十

八娘,绿云覆体红绡裳。水晶肤骨玉脂凝,天然风味谁相当?尚书园※中名第一,黑叶金

钟亦迥出。佳种由来最晚熟,六月冲炎始摘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荔枝文化浅谈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07:1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201333662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荔枝文化浅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荔枝文化浅谈.pdf

上一篇:宋词词牌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荔枝   增城   挂绿   品种   物产   广州   水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