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朋友歌词周华健)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
原文翻译及解析 篇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
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
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
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
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凉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影响 篇二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
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
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局部。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
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风格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背景 篇三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
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
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
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根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赏析: 篇四
第 1 页 共 8 页
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但这首《木兰诗》却是长篇
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开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
父参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
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是出
征前。第二局部是参军生活。第三局部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局部中没有
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局部。
诗一开始即写木兰在织布,但“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就使读者
产生了疑问,不知木兰为何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作者自己发
问,然后答曰“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诗既是用顺叙手法,开始的几句
该是交代木兰参军的原因,但作者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木兰没有心思织布
起头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平静。接下来本该说明为什么内心不平静,但作者不立
刻写出,而是用了两个意思相同的问句,随后又是两个意思相同的答句,可还
是没有从正面解答问题。但这四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这四句
诗对后面说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样一问一答,作者才折入正
题,“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是征兵的
文书,可汗是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十二卷言卷数之多,“卷卷有爷
名〞显属夸张。至此读者才明白,木兰没有心思织布是因为可汗大征兵,木兰
的父亲也在被征之列。父亲显然年老无法应征,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
兄〞,这就不能不使木兰犯愁了。诗一开始就把木兰放在这样一个矛盾面前来
表现。面对困难,木兰打算怎么办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到
底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她下了决心要替父参军。
这一段写木兰参军的原因,没有平铺直叙地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
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
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接下来写木兰准备出征,用了四个重复的句式,内容无非是买战马及乘马
用具。骏马、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马的嚼子、笼头、缰绳〕和长
鞭要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
第 2 页 共 8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23:5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86931180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