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其天乎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更新时间:2024-04-01 22:18:25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小作文150字)

知我者其天乎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知我者其天乎

【原文】

子曰:“莫我知(1)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2)。下学(3)而上达(4),

知我者其(5)天乎!” (《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释】

(1)莫我知:莫,没有。莫我知即莫知我,没有人了解我。

(2)不怨天,不尤人:尤,责怪。不埋怨天,不责怪人。也作“不怨不尤”。

(3)下学: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乃至学诗、学文、学礼乐等。

(4)上达:晓达德义,乃至达于天命、本性、天道等。

(5)其:殆、大概,表示揣测。

【翻译】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

怪人,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而晓达德义,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评析】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孔子所做的,就是从简单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开始学习,要求自己做

好心性的修养,不去怨天尤人,再如此不断地从做人处事的生活点滴中学习、修心性,向上升华,看似一般,

最终却能通晓德义、事理,甚至上达天命、天道。好学、不耻下问、重视道德修养的孔子,境界的升华已不

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不同境界有不同的心态、思想和道德衡量标准,境界差距太大时,心性修养不够好的人

根本已经无法理解孔子的志向、言行,甚至多有误解。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韩愈·杂说》),自古以来,知音难遇,而圣贤可能更能体会“高处

不胜寒”的滋味,李白也说:“自古圣贤皆寂寞”,但心性修养很好的人,却又往往心系着众人,甚至“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更高境界的人,就是负有更大的责任,就是要承载包容更多生命,

要为他们更加操劳,却又不为人知,所以必须得更独立自主,才能成为一方之主。因此“莫我知”是必然的,

但“知我者天”也就足矣。

【延展】

1、“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有些人甚至

不让人家讲道理,一听到一点道理,就认为人家是在说他、在骂他,这是不是反映有些人已经不配听到道理?

不配和君子在一起?如果这样的人很多,是不是乱世?君子在乱世应如何处世?

2、许多父母为子女很操劳,但子女却不了解父母的辛劳和苦心;许多父母也很在意子女的学习,但却轻

忽了子女的道德修养。

想想看:在很功利、很竞争的社会,许多功利、竞争的思想观念像大潮流一样席卷着人们,污染着人们,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如何重视培养小孩不怨天尤人、道德修养和体谅父母的辛劳呢?

知我者其天乎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22:1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81105180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知我者其天乎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知我者其天乎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pdf

标签:学习   道理   父母   开始   社会   境界   子女   乱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