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

更新时间:2024-04-01 20:30:44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鲁滨逊漂流记收获)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

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下面小编整

理了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

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

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

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

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

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

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

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

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

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三: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

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

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

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

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

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

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

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四: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

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

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传统习俗五: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

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

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传统习俗六: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

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

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传统习俗七: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

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

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

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

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

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

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

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传统习俗八: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

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

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

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

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

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

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

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

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

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

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

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

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

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

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

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历的

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

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

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

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

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

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

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

个词。

清明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

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

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

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

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

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

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

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

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

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

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

(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

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

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

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

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

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

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

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

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

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

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

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

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

行装,同母亲一道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

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

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

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

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

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

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

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20:3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746441799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介子   活动   节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