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望空)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审美赏析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
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意象,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思想情感,同时,真
实地写照了苏轼贬居黄州时的心情与处境。全词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阕首先写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疏桐”指树叶落得已经很稀疏了。
此暗指时间已过深秋。“漏”指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
计时间。如“铜壶滴漏”、“漏尽更深”。词中的“漏断”即“漏尽”,“漏尽”即“更
深”,指深夜。这是环境描写。词人把“月”“桐”“漏”“人”几个意象结合起来,营
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环境。其中“缺”照应“漏断”,暗示时间。“疏”
字暗示了深秋时节。词人营造这样的环境,为后面描写“幽人”和“孤鸿”作了铺垫,也
为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幽人”即幽隐之人、隐
士。《易·履》记载:“履道坦坦,
幽人
贞吉。” 孔颖达 疏:“
幽人
贞吉者,既无险难,
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缥缈
”即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这里有轻灵飞动之意。
“孤鸿”即孤单的鸿雁。如,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中写道:“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
林。” 唐代张九龄的《感遇》中有:“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
珠树。”前一句写了一位独来独往的“幽人”,后一句就描写了“幽人”如“孤鸿影”一
样“缥缈”。这里,词人通过“缥缈孤鸿影”来表现“幽人”那来无踪,去无影的漂泊生
活,以及孤高的心境。其中,“孤鸿影”中的“影”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出飘渺无踪的
人生困境,但也表现了“幽人”超凡脱俗、孤高自许的情怀。
下片紧承“缥缈孤鸿影”之意而来,词人写道:“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意
思是说,孤鸿被惊扰,转过头来,像是有多少怨恨都没有人了解。所以,下片开始写孤鸿
遭遇不幸,惊恐不已。其中,“却回头”形象地描摹出倍受惊扰的神态。“孤鸿”“有”
什么“恨”,词人没有说出来,留给读者想象。最后写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冷。”意思是说,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你看,孤鸿缥缈不定,
刚要栖身,又遭人惊扰,于是,孤鸿心怀“恨”,宁愿寄宿于荒冷的沙洲,也不肯栖于寒
枝之上。这里,一个“拣尽”,一个“不肯”,不但表现了孤鸿的处境,也表明了孤鸿
“惊起”后不愿随俗的孤高性格。既然这样,“孤鸿”就只有“寂寞”和“冷”了。其中
的“寂寞”是从心理上、精神上说的,不但表明了不被人理解而孤楚,也表明了自己独往
独来的孤独。“冷”不但指地53边远的“沙洲”的荒芜,也暗示了词人生活的艰苦和凄
凉的感受。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和拟人化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
加以对象化,以此表现了自己的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精神。
在艺术上,首先,境界高远,旷达洒脱。其次,托物寓人,形象生动。再次,用词恰
当,生动传神。第四,含蓄蕴藉,意蕴深刻。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5:5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58299179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审美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审美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