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江表儒宗_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_王永平

更新时间:2024-04-01 14:51:13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感受)

_江表儒宗_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_王永平

第21卷第6期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

.6 JOURNALOFXUCHANGTEACHERSCOLLEGE No.6,2002

/江表儒宗0: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

王永平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江苏扬州225002)

[摘 要] 六朝世族门第之长盛不衰,与其家风、家学有关。会稽贺氏兴自汉代,历经六朝

绵延至隋唐,数百年间代有才人,成为江东著姓.贺氏门风尚忠义、倡孝友;在学术上则世传礼学。

[关键词] 贺氏;家风;家学;礼学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949(2002)06-0044-05

在六朝时期的诸多世家大族中,会稽郡山阴贺

氏宗族就其人物数量和社会政治权势而言,都不能

算是很突出的,与一些侨、旧/势门0相比有不小的

差距。然而,贺氏数百年间毕竟不绝如缕,代有传

人,保持了其地方显族的形像。何以故?以往人们

论及中古世族门第之成立,多从政治权势和经济基

础两方面着眼,其中虽然不乏精深之研究,但毕竟

偏执一端,难以充分揭示世族的本质。对此,钱穆

先生指出:/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于外在之权势与

财力,而能保泰盈持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

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穆,子弟循谨,维护此门户于不

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弟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

来。0

[1](P309)

何启民先生也说:/门第的维系,经济虽

重要,家风与家学、婚姻与交往,尤其重要。0

[2](P3)

这便肯定了家族文化对世族的决定性影响。特别

是对山阴贺氏这类家族而言,文化的作用更为突

出。有鉴于此,本文对贺氏之家风与家学进行较深

入的个案探究,从一个侧面透视中古世族之本质。

一、/奉公贞正0:贺氏人物从政风操

会稽贺氏与其他江东大族一样,是汉代从北方

迁徙而来。据5晋书6卷685贺循传6,/其先庆普,

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祖纯博学有重名,汉

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0可知贺氏

由庆氏改易而来.那庆氏是何时南徙的呢?5元和

姓纂6卷9/贺氏0条曰:/姜姓,齐公族庆氏之后。

庆克生庆封,以罪奔吴。汉末,徙会稽山阴。后庆

[收稿日期]2002-05-02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十五0规划项目/六朝江东世族研究)))以家风家学为中心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永平(1962-),男,江苏南京市人,现为扬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仪为汝阴令,庆普之后.曾孙纯,避汉安帝父讳,始

改贺氏。0这里肯定贺氏由中土迁移而来,但所载庆

封奔吴时在春秋,西汉末又由吴入会稽。同书/庆

氏0条引5姓苑6又载:/庆父之后,庆克,庆封。庆封

奔吴,子孙徙下邳。,,汉末,庆氏自下邳又徙会

稽。,,庆仪,后汉汝阴令,孙庆

酉甫

;子侍中质,讳

姓贺氏.0这里说庆氏南移,分两次,先是庆封奔吴,

其子孙则徙下邳,西汉末再举族移至山阴。可见贺

氏本姓庆,由北方迁移而来,其时大约在西汉末。

庆氏南徙前已有相当的儒学修养,定居会稽后,成

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文化世族。

作为会稽著名的儒学世家,贺氏自东汉已步入

/通经致仕0的道路。5三国志6卷605贺齐传6注引

虞预5晋书6载:/齐伯父纯,儒学有重名,汉安帝时

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黄琼、广汉杨厚俱

公车征。,,齐父辅,永宁长。0又据5后汉书6卷

635李固传6,固曾上表称述会稽贺纯等所上策书,

以为应/待以大夫之位0。5李固传6注引谢承5后汉

书6亦载纯事曰:/纯字仲真,会稽山阴人。少为诸

生,博极群艺。十辟公府,三举贤良方正,五征博

士,四公车征,皆不就。后征拜议郎,数陈灾异,上

便宜数百事,多见省纳。迁江夏太守。0贺纯能得到

李固等名士的表彰,说明其品德与才能都是根突出

的。贺纯于汉安帝时官至侍中、郡守,当时对南士

来说,可谓待遇不薄。

汉儒是重视事功的,在世族成长过程中,事功

#44#

与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江东显族吴郡顾、陆诸

族汉晋间社会地位的上升,与他们在孙吴政权中的

功业是密不可分的。会稽贺氏子弟也深如此理,与

同郡周、盛诸族对抗孙策、孙权兄弟不同,他们较早

与孙氏兄弟合作,对孙吴始终尊崇如一,甚至世代

为孙吴之/佳将0,为其冲锋陷阵。这在会稽大族中

¹

是比较独特的。

时政的各个方面。其一,指斥孙皓禁止言路。他以

为/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0,/至于

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

之实,沈沦近习之言0,造成了/海内悼心,朝臣失

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

绪,熙隆道化也.0其二,指斥孙皓宠信何定等佞小,

/爱其佞媚,假其威柄,使定恃宠放恣,自擅威福,口

正国议,手弄天机,上亏日月之明,下塞君子之路0,

要求孙皓/如是之辈,一勿复用,广延淹滞,容受直

辞0。其三,指陈民众疾苦.邵直言自孙皓/登位以

来,法禁转苛,赋调益繁;中宫内竖,分布州郡,横兴

事役,竞造奸利;百姓罹杼轴之困,黎民罢无己之

求,老幼饥寒,家户菜色,而所在长吏,迫畏罪负,严

法峻刑,苦民求办。是以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嗟

之声,感伤和气0。以为/民者国之本,食者民之命

也,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而后宫之中坐

食者万有余人0,故要求/宽赋除烦,振恤穷乏0,修

德怀远,以绍继祖业.通观全疏,贺邵的核心思想是

儒家的民本学说和忠义理念。其态度之严正,一如

王者之师,与汉儒无异。

贺邵此举引起了孙皓及其佞臣的仇视。5三国

志6本传载:/书奏,皓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

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后

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托疾,收付

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

海。0

邵祖齐虽依孙策、孙权而免家祸,但邵终因/忠

直见害0,

º

并将其家族流放海滨,贺氏遭受了沉重

的打击。直到吴亡,贺氏才得返故里。从孙吴时期

的政局看,孙皓已完全蜕化成与儒学世族对立的暴

君,引起了/忠直0朝臣的一致指责。贺邵的言行与

吴郡陆凯等相同,反映出了儒学之士的忠义立场。

入晋后,贺氏的代表人物是贺邵子贺循。据

5晋书6本传,循/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后除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

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0。陆机等人

称述其/历试二县,刑政肃穆0,确不为虚。两晋之

际,江东先后发生了石冰、陈敏之乱.循先合众助破

石冰,/论公报赏,一无豫焉0,后拒陈敏之官职,史

»

据5三国志#贺齐传6,齐少为郡吏,为剡长,/建

安元年,孙策临郡,察孝廉0,策与东汉会稽太守王

朗战,齐为永宁长,受命为南部都尉,助策攻战。齐

长期率兵在今浙西、江西、皖南诸地征讨山越宗部,

料简了大量的人口,给孙吴扩充了兵源和劳力,所

谓/拣其精健为兵,次者为户0,就是贺齐处理山越

人户的原则。自建安初年至黄武年间的二三十年

时间里,贺齐大部分时间投身于征讨山越和抗御曹

魏的战争之中,他先后增设了建安都尉府、平东校

尉、建平县、始新县、新都郡等军事、行政建置,他本

人则历任威武中郎将、偏将军、后将军等职。建安

十六年,齐平定吴郡人郎稚之乱,/被命诣所在,及

当还郡,(孙)权出祖道,作乐舞象。赐齐

车并

车骏

马,罢坐住驾,使齐就车。齐辞不敢,权使左右扶齐

上车,令导吏卒兵骑,如在郡仪.权望之笑曰:-人当

努力,非积行累勤,此不可得。.去百余步乃旋。0这

表明孙权对贺齐之军功是非常赏识的。齐性/尤好

军事0,/子达及弟景皆有令名,为佳将。0又据注引

5会稽典录6,/景为灭贼校尉,御众严而有恩,兵器

精饰,为当时冠绝,早卒。达颇任气,多所犯迕,故

虽有征战之劳,而爵位不至,然轻财贵义,胆烈过

人。子质,位至虎牙将军0。可见齐之父子皆为将

领,这与陆逊父子颇相似。贺齐以此免除了周、盛

二族的祸患,并给其家族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齐之

孙邵孙休时官散骑中常侍,吴郡太守,孙皓时迁为

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这在会稽世族中是难

得的宠遇。

贺齐效命孙氏固然忠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

原则问题上也会放弃儒学世族的立场,阿谀谄媚。

这以贺邵之事最为典型。据5三国志6卷655贺邵

传6,邵见/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0,上疏进谏,对孙

皓之政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概而言之,所论涉及到

¹在孙策入江东后,会稽郡世族如周氏、盛氏等进行激烈的对抗,几乎举族被灭。虞氏、魏氏等虽与孙氏合作,但仍保持汉

末党人清议的作风,虞翻终被流放致死,魏滕也险些遭杀。这些家族原本势力颇大,但有的因此一蹶不振,贺氏则一开始

便依附孙氏政权。

º5世说新语#规箴6注引5贺循别传6。

»5三国志6卷655贺邵传6注引虞预5晋书6载:/(贺)循丁家祸,流放海滨,吴平,还乡里。05世说新语#规箴6注引5贺循别

传6:/循少婴家祸,流放荒裔,吴平乃还。05晋书6卷685贺循传6:/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循少婴家难,

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0诸书所载贺氏遭遇完全一致。

#45#

称/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

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挚,

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0

陈敏为寒门军将,循拒之,表明其严正的世族立场。

直到南朝,贺氏之代表人物依然承此严正之家

风。据5梁书6卷385贺琛传6,琛有良好的儒学修

养,梁武帝时官至散骑常侍,领尚书左丞,/是时,高

祖任职者,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0,琛深为忧虑,

/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0,于是直言进谏。

概而言之,其所陈有四事。其一,指出/天下户口减

落,诚当今之急务0。州、郡、县三级建置,/莫得治

其政术,惟以应赴征敛为事0,以致/百姓不能堪命,

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0,而在籍之民

所受课责日重,/东境户口空虚,皆由使命繁数0,故

主张整顿吏治.其二,主张整肃世风。他以为施政

当以民为本,而实际上,/今天下宰守所以皆尚贪

残,罕有廉白者,良由风俗侈靡,使之然也0。他指

出其时官场/淫奢之弊,其事多端0,并列举了宴饮

/相竞夸豪0和越制蓄妓的情状,为满足这种奢侈性

消费,/故为吏牧民者,竞为剥削,虽致赀巨亿,罢归

之日,不支数年,便已消散0。类似之淫奢方式/著

之凡百,习以成俗,日见滋甚,欲使人守廉隅,吏尚

清白,安可得邪0!他呼吁:/今诚宜严为禁止,道之

以节俭,贬黜雕饰,纠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

改其好恶。0其三,在官吏政绩考核中,应加强管理,

实事求是。他指出当时官场普遍存在奸伪之人不

守正道,/但务吹毛求疵,擘肌分理,运挈瓶之智,徼

分外之求,以深刻为能,以蝇逐为务,迹虽似于奉

公,事更成其威福。犯罪者多,巧避滋甚,旷官废

职,长弊增奸,实由于此。今诚愿责其公平之效,黜

其谗愚之心,则下安上谧,无徼幸之患矣0。其四,

主张省除耗费,积聚财富,以增国力。他指出粱武

帝兴师北伐,弄得/帑藏空虚/,/国弊则省其事而息

其费,事省则养民,费息则财聚,止五年之中,尚于

无事,必能使国丰民阜0。故提议将京师、地方各类

治、署、邸、肆/皆悉减省0,息费休民,稳定统治.他

明确批评梁武帝/自普通以来,二十余年,刑役荐

起,民力雕流0,希望他改弦更张,/大息四民,使之

生聚,减省国费,令府库蓄积0,以延国祚。联系当

时相关的记载,贺琛所陈之时弊,确实切中要害。

惜乎晚年的粱武帝已陷入昏愦之境,难以自拔,故

琛/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责琛0,对琛

之所谏,逐一驳斥,/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

指斥。0尽管如此,读贺琛之谏书,不禁能使人回忆

起当年贺邵谏孙皓事,其忠直之精神风操是完全一

致的。

二、/江表儒宗0:贺氏之礼学

清人李慈铭5越缦堂读书记6史部正史类5南

史6部分有一则札记曰:

山阴贺氏,自晋司空循,至孙道力,曾孙损,玄

王易

,

王易

子革、季,及从子梁太府卿琛,六世以三

礼名家,为南土儒宗。

检诸史籍,李氏所论确有所据。实际上,贺氏之尚

儒,有更久远的家族传统。前引5晋书#贺循传6载

/其先庆普,汉世传5礼6,世所谓庆世学。族高祖

纯,博学有重名0。这里将贺氏之礼学追溯到庆氏

学。关于庆普,5汉书6卷305艺文志6载:/汉兴,鲁

高堂生传5士礼6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

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0会稽贺氏

之礼学是否确实起自庆普,这虽没有更多的直接资

料可以证实,但至少自东汉贺纯以来其礼学已有名

于世,并保持着宗族内的家学传授,至两晋之际的

贺循终于获得了/江表儒宗0的赞誉。5太平御览6

卷243引何法盛5晋中兴书6卷75会稽贺录6载贺循

/节操尚厉,童龀不群,言行举动,必以礼让。,,

由是博览群书,尤明5三礼6,为江表儒宗,征拜博

士0。可见贺氏的儒学传统是颇为久远的。

贺循精通礼仪典制,东晋初建,他参预制定礼

仪。据5晋书6所载,司马睿立国江左,一切草创,修

撰礼仪者主要有荀崧、刁协和贺循,有时诸人还

要协商校勘。5晋中兴书6卷75会稽贺录6便载:

/循拜太常,与刁协同议先朝旧事,以此校循所奏,

无不符同。朝野咸叹循之渊学。0

º

贺循拜散骑常

侍、太常,主要责任便在于助修礼制,如5晋书6本传

载:/时宗庙始见,旧仪多阙,或以惠、怀二帝应各为

世,则颍川世数过七,宜在迭毁,事下太常。0循议

之,/时尚书仆射刁协与循异议,循答义深备,辞多

不载,竟从循议焉。朝廷疑滞皆谘之于循,循辄依

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0其传末称/循少玩篇藉,善

属文,博览众书,尤精礼传0。又据5晋书6卷195礼

志上6,所载贺循议礼事有四条,如其一曰:/元帝渡

江,太兴二年始议立郊祀仪.,,其制度皆太常贺

¹

¹关于东晋之初制礼者,5晋书6所载非一。卷755荀崧传6截/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刁协共定中兴礼仪。0崧出

自颍川荀氏,儒学旧族子弟,固通旧仪。又卷695刁协传6,元帝拜协为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

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0实际上,当时修礼者不止两人,至少还有贺

循。列传史体,各叙传主事迹,不能兼顾大局,此其固弊。

º据清代汤球5九家旧晋书辑本6。

#46#

循所定,多依汉及晋初之仪。0查5通典6又可见循议

礼事数十条之多。凡此,皆可见贺循是东晋初主要

制礼之人,其所定者多为国家宗庙制度。5三国志#

贺齐传6注引虞预(晋书6载:

时朝廷初建,动有疑议,宗庙制度皆循所

定,朝野谘询,为一时儒宗。

由所谓/当世儒宗0、/一时儒宗0云云,可见贺循的

作用和地位。贺循处理礼仪问题皆/依经礼而对0、

/多依汉及晋初之仪0,这是由其家学渊源所决定

的。查5隋书#经籍志6,贺循之著述主要有5丧服要

记610卷、5丧服谱61卷,5会稽记61卷、5晋司空贺

循集618卷等。

贺循之后,其家族礼学相传,代不乏人,

¹

至南

朝梁武帝重视儒学礼制,贺氏家学又得以光大。

5南史6卷625贺

王易

传6载:

王易

字德琏,会稽山阴人,晋司空循之玄

孙也.世以儒术显。,,祖道力善5三礼6,有盛

名,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父损亦传家业。

这里勾勒出贺氏家学相承的情况。贺

王易

,据5梁

书6卷485儒林传6,/

王易

少传家业0,南齐时大儒刘

王献

/

礼6,位至中书黄门郎,兼著作郎0。

王易

之后最能绍继家业者当是其侄贺琛。据

5梁书6本传,琛/伯父

王易

,兵步校尉,为世硕儒。琛

幼,

王易

授其经业,一闻便通义理。

王易

异之,常曰:

-此儿当以明经致贵。.0琛勤于学业,/尤精5三

礼60。5南史6卷62本传载其讲学,贺

王易

早年的生

徒/至是复集0,琛/既世习5礼6学,究其辅微,占述

先儒,吐言辩絮,坐之听受,终日不疲。0到溉曾听其

讲,叹曰:/通儒硕学,复见贺生0。粱武帝/闻其有

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

有门业。.0命其/参礼仪事0,诏撰新5谥法6,/琛前

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进见武帝,与语常

移晷刻,故省中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闲

雅,故时人呼之0。琛著有5三礼讲琉65五经滞义6

及诸仪注凡百余篇。

陈朝又有贺德基,/以礼学自命0。5陈书6卷

335儒林传6载其/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

为祠部郎,并有名当世0,德基少时游学京师,/于

5礼记6称为精明,居以传授,累迁尚书祠部郎。德

基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为祠部,时论美其不

坠焉0。又据5旧唐书6卷一九o5文苑传6,贺德仁,

越州山阴人,少与从兄德基皆师事周弘正,/咸以词

学见称0,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

德仁。0德仁入唐为赵王友,年七十余卒,/有文集二

十卷0。德仁侄纪、鼓/亦以博学知名0,唐高祖曾命

纪修5五礼6,鼓为太子侍读,/兄弟并为祟贤馆学

士,学者荣之0。可见贺氏入唐后仍以擅礼著名。

由上所考,可见自汉至南朝末数百年间,会稽

贺氏以礼学为家业,其传授渊源长期保持在家族之

中。礼学为六朝时代之显学,其关乎国家典制的兴

废,具有一定的应用功能。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关头,都会涉及到文物制度的更迭,礼法世族的地

位便会凸现出来。其中晋元帝立国和梁武帝时期

便是如此,贺氏人物此间颇受重用,确非偶然.因

此,贺氏尚礼,对其家族地位的维持有着重要的作

用。前引贺

王易

称贺琛/此儿当以明经致贵0,可见

贺氏代表人物早有此自觉认识。5梁书6卷38姚察

传论亦云:

夏侯胜有言曰:/士患不明经术;经术明,

取青紫如拾地芥耳。0朱异、贺琛并起微贱,以

经术逢时,致于贵显,符其言矣。

夏侯胜所言,当然是汉代以经术取仕的情况,但六

王易

深器异之0,称之曰:/此生神明聪敏,将

来当为儒者宗0。梁武帝天监初年,/有司举治宾

礼,召见说5礼6义,高祖异之,诏朝朔望,预华林讲。

四年,初开五馆,以

王易

兼5五经6博士,别诏为皇太

子定礼,撰5五经6义。

王易

悉礼旧事,时高祖方创定

礼乐,所建议,多见施行。七年,拜步兵校尉,领5五

经6博士。0著有/5礼6、5易6、5老6、5庄6讲疏,5朝廷

博议6数百篇,5宾礼仪注6一百四十五卷0。又称

/

王易

于5礼6尤精,馆中生徒常百数,弟子明经对策

至数十人。05南史6本传附5贺琛传6又载:/初,

王易

于乡里聚徒教授,四方受业者三千余人。0可见贺氏

礼学在当时影响之大。5隋书#经籍志6著录贺

王易

的著作有5礼记新义620卷、5礼论要钞6100卷、5孝

经讲61卷、5五经异同评61卷,5谥法65卷、5梁宾

礼仪注69卷等。

王易

有二子:革、季,皆传家业.据5粱书#儒林

#贺

王易

传6,/革字文明。少通5三礼6,及长,遍治

5孝经6、5论语6、5毛诗6、5左传6。0梁武帝/敕于永

福省为邵陵、湘东、武陵三王讲礼0,后迁国子博士,

/于学讲授,生徒常数百人0,曾出为湘东王谘议参

军,带江陵令,/王初于府置学,以革领儒学祭酒,讲

5三礼6,荆楚衣冠听者甚众。0其弟季,/亦明5三

¹贺循之后的一二代虽末出现成就卓著的大儒,但其家业未废。刘宋时的贺道力善礼学,其子贺损传之,此乃

王易

之祖、父。

与道力同时的贺道养,为

王易

之伯祖父,查5隋书#经籍志6,著有(春秋序61卷、5贺子述言610卷、5贺道养集610卷等,其学

术成就不可小视.可见贺氏家学薪火相传,从未中断。

#47#

朝时代,文化之于世族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贺氏

虽非显赫门阀,但其家世相承,即便一再陷于/微

贱0之地,仍能复起,以致数百年间未尝衰没,其关

键正在于/明经术0,通礼学,姚察所论是也。

最后,对贺氏之学风变化略作申说。前已论及

贺氏礼学绍继两汉以来之家学,与江东其他儒学世

¹

族一样,显现了江东旧族相对保守的学风,重视

名物训诂。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别,绝对的固守传

统是不可能的。东晋以降,以侨姓世族为代表的玄

学风尚占据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江东世

族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玄学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玄化,在注疏中重视义解和玄理,特别是到了

南朝中后期表现得相当明显。从当时贺氏学术的

主要代表人物贺

王易

的著述情况看,包括了5周易6、

5老子6、5庄子6号称/三玄0的讲疏。贺

王易

主要生

活于梁武帝时期,粱武倡学,重视儒、玄相参。导致

了经学玄化的风气。作为礼学世家子弟,

王易

之讲

/三玄0,本身便是一种玄化的标志.另外,今日可见

南朝之经疏仅有皇侃5论语义疏6,皮

王易

瑞在5经学

历史#经学分立时代6中论其特点指出:/如皇侃之

5论语义疏6,名物制度,略而弗讲,多以老、庄之旨,

发为骈俪之文,与汉人说经相去悬绝。此南朝经疏

之仅存于今者,即此可见一时风尚。0由皮氏此论,

º

可见南朝以/老庄之旨0研治经学的风气。追究皇

侃学术的渊源,正与贺氏有关。查5梁书6卷485儒

林传6,侃,吴郡人,/少好学,师事贺

王易

,精力专门,

尽通其业,尤明5三礼6、5孝经6,5论语6。0由此可推

论,贺

王易

之注经也是很重视义理和玄思的。对此,

唐长孺先生指出:

王易

生于这样一个儒学世家,却也兼老

庄,通习三玄,足见一时风尚。他的著作均已

散佚,孔颖达5礼记正义6卷525中庸篇6引述

王易

/性之与情,犹波之与水0云云,颇有玄

趣.皇侃/尽通0贺

王易

之学,5论语义疏6大畅玄

[3](P214)

风,疑亦受之于

王易

南朝时代玄礼双修已成风气,像梁武帝这样/学者

化0的统治者不仅大力倡导,而且身体力行,自然能

造成很大的声势。在此背景下,像贺氏这样的江东

礼学旧门,尽管还因袭着家学传授的方式,但在学

术内容上则难免濡染玄风,从而使其家族能够与时

推迁,不致被历史所淘汰。

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古世族门第具有一种共同

之理想,/所希望于门第中人,上自贤父兄,下至佳

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望其能有孝友之内行,

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

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表现,则

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0

¾

此论甚

为精辟,揭示了中古门第传承的根本原因。本文所

述,正说明了这一点。

[参 考 文 献]

[1]钱穆1国史大纲(修订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61

[2]何启民1中古门第之本质[A].中古门第论集[C].台

湾:台湾学生书局,19821

[3]唐长孺1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M].武昌:武汉大学

出版社,19931

[4]钱穆1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J].新

亚学报,1963,(5)1

[责任编校:孟 聚]

MasterofConfucianlearning:thefamilypracticeandlearning

oftheHefamilyinKuaiji

WANGYong-ping

(HistoryDepartment,CollegeofHumanities,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2,China)

Abstract:Thelong-termprosperityofthearistocraticfamiliespoliticallyinfluentialforgenerationsduringtheSixDy-

amilyinKaiji,whichbecameprosperousfromtheHan

Dynasty,theSixDynastiestotheSuiandTangDynastiesandbecameremarkableinthesouthofthelowerreachesof

theYangtzeRiverbecauloilylaid

ically,learningofriteswashandeddownthroughgenerations.

Keywords:theHefamily;familypractice;familylearning;learningofrites

¹对贺氏/自汉代以来家学相传不绝0,其间虽有变化,但/其为庆氏礼之传袭却是主要的一面0,唐长孺先生在前揭5读3抱

朴子4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6一文中已有所论列,请参阅。

º对于皇侃5论语义疏6对王弼之贵无思想、郭象之独化思想的阐发,以及对玄学家得意忘形的思维方式的应用,孙述圻先

生在5论皇侃的3论语义疏46一文已有较深入的论述,刊于5南京大学学报61986年第3期。

#48#

_江表儒宗_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_王永平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4:5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54273179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_江表儒宗_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_王永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_江表儒宗_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_王永平.pdf

标签:世族   儒学   家学   可见   礼学   江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