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更新时间:2024-04-01 14:34:04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集体教育)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③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⑤凶⑥,

则移其民于⑦河东⑧,移其粟⑨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⑩。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11)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12),请以战喻(13)。填然(14)鼓之(15),兵(16)

刃既接,弃甲(17)曳(18)兵而走(19),或(2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

后止,以(21五十)步笑百步,则(22)何如(23)?”曰:“不可,直(24)

不百步耳,是(25)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26)望民之多于

(27)邻国也。“不违(28)农时,谷(29)不可胜(30)食也。数罟(31)不入

洿池(32),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33)以时(34)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35)使民养生(36)丧死(37)

无憾(38)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9)之始也。“五亩(40)之宅,树

(41)之以桑,五十者(42)可以衣帛(43)矣。鸡豚(44)狗彘(45)之畜(46),

无失其时(4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48)其时,数口之

家可以无饥矣。谨(49)庠序(50)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1),颁白(52)

者不负(53)戴(54)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5)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56)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57)而不知检(58),涂(59)有

饿莩(60)而不知发(6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2)也。’是何异

于(63)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64)岁,斯(65)天

下之民至(66)焉。”

[注 释]

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的惠王,姬姓,名罃(yīng)。魏国的都城在

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②

寡人:古代国君自己谦称,意思是寡(少)德之人。③之于:复式虚词,

一般用作动词谓语句的主语部分,表示一种态度或做法。可译为“……

对待……”、“……对……的态度”。④焉耳矣:语气词连用,以加重洋

洋自得的语气。⑤河内:黄河北岸一带。⑥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⑦于:到。⑧河东:黄河以东,现在的山西省西南部。⑨粟:小米,

借指谷类。⑩亦然:也是这样。(11)加:更。(12)好(hào)战:喜欢打

仗。战国时期各国互相兼并。(13)喻:打比方。(14)填然:形容鼓声咚

咚。(15)鼓之:击鼓。鼓,动词。之,没有意义的衬字。(16)兵:兵器,

武器。(17)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

(18)曳(yè):拖着。(19)走:跑,这里指逃跑。(20)或:有的。(21)以:

凭借。(22)则:承接连词,那么。(23)何如:即“如何”,怎么样。

(24)直:通“只”。(25)是:这。(26)无:通“毋”,不要。(27)于:

比。(28)违:违背,这里指耽误。(29)谷:粮食的统称。(30)胜

(shēng),尽。(31)数(cù)罟(gǔ):密网。数,密。(32)洿(wū)池:池

塘。洿,低凹的地方,也指池塘。(33)斧斤:斧子。纵刃为斧,横刃

为斤。(34)以时:按一定的时节(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35)是:

这样。(36)养生:供养活着的人。(37)丧(sāng)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38)憾:遗憾,不满。(39)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40五)亩:合现在一亩多。(41)树:种植。(42五十)者:五十岁的人。

(43)衣(yì)帛:穿丝织品。衣,这里是动词。(44)豚(tún):小猪。(45)

彘(zhì):猪。(46)畜(xù):畜养。(47)时:这里指繁殖期。(48)夺:(因

劳役而)侵占。(49)谨:形容词用如使动词,重视。(50)庠(xiáng)序:

地方上的学校。殷代称庠,周代称序。(51)申之以孝悌(tì)之义:状语

后置,即“以孝悌之义申之”。把孝顺父母,尊兄爱弟的道理反复叮

嘱他们。申,反复地开导。悌,善待兄弟。(52)颁白:头发花白。颁,

通“斑”,黑白相间。(53)负:背东西。(54)戴:用头顶东西。(55)黎

民:百姓。黎,众。也有人认为“黎”应解作“黑”。黎民,就是黑

头发的人,少壮的人。(56)王(wàng):称王,使天下百姓归顺。(56)

未之有:即“未有之”,宾语前置。(57)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前

一个“食”是动词,后一个“食”是名词。(58)检:约束,制止。(59)

涂:同“途”,路上。(60)饿莩(piǎo):饿死的人。莩,通“殍”,饿

死或饿死的人。(61)发:指打开仓库,赈济百姓。(62)岁:年成。(63)

何异于:与……有什么差异。(64)罪:归罪,归咎。(65)斯:则,那么。

(66)至:到,指归顺。

[译 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该是)尽心尽意了吧。(如果)河内遭遇

饥荒,(我)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转移到河东,把河东那里的粮食调往河

内;(如果)河东遇到荒年,(我)也这样(做)。(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

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也)不

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征战,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战鼓

咚咚地敲响,两军短兵相接,(某些士兵)扔下铠甲,拖着兵器跑了。有

的(跑了)一百步而后停了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而后停了下来。因为

(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那么怎样?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

国多了。

“(如果)不(因劳役)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多得)吃不完。

(如果)不用太密的鱼网到池塘里捕鱼,鱼鳖就(多得)吃不完。(如果) 按

一定的时节砍伐树木,木材就(多得)用不完。粮食与鱼鳖(多得)吃不完,

木材(多得)用不完,这样(就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都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基础。

“五亩大的宅院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绸衣服

了。鸡、狗、猪等的喂养,不错过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

上肉了。百亩大的田地,不错过农耕的时节,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免

于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好学校的教育,反复把孝顺父母,尊兄爱弟的道

理叮嘱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在道路上奔走

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绸的衣服,吃上肉食,百姓不挨饿受冻,

这样做却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这种情况)不曾有过。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国君)却不知道制止,大路

上有饿死的人,(国君)却不知道开仓赈济。(有)人饿死了,却说:‘不

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与(用兵器)杀死别人,(然后)说

‘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

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鉴 赏]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的名篇,虽然只是记载了孟子和梁

惠王的一次谈话,但是孟子所阐述的行“王道”施“仁政”的基本观

点十分有震撼力。

文章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文章一开始写梁惠王对自己的统治极

为自得:“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是“民不加多”的

结果却让他困惑不解。这一段话既反映出梁惠王自以为“尽心”的骄

态,又引出了论辩的话题,即如何才能使“民加多”,使百姓归心。

孟子的回答非常巧妙,他先从梁惠王所好的“战”设喻。讥讽他所自

夸的举措与邻国之君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继而抓住他急于“使民加多”的心理,转向儒家对王道的倡导:指出

只有关心百姓的生产生活,重视百姓的教育,使他们 “养生丧死无憾”

才是“王道之始”。最后批评了梁惠王把黎民的“饥寒”归罪于自然

灾害自欺欺人的荒谬,回应开头,再次强调关心百姓的生产生活,重

视百姓的教育的重要。

令人惊诧的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看出经济是政治的基

础,它虽然不是实行“王道”的全部,但做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却是“王道之始”(这个“始”字用得多么准确而有力)。不仅如此,孟

子还提到了“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保护环境,维

护自然生态,使生产能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看法,他这种不只关心当代,

而且关心到子孙万代的博大胸怀,不知道能否让那些还在野蛮地掠夺

自然、断子孙后路、唯利是图的人汗颜。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4:3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53244179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pdf

标签:百姓   生产   河东   不可   知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