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近的组词)
第八章 食叶害虫
以针、阔叶为营养的食叶害虫种类很多,主要分属四个目:鳞、鞘、膜、直翅目食叶害
虫
发生的特点 :
1、咀嚼式口器,幼虫为主要危害期,叶甲、蝗虫的成、幼虫同时危害,均危害健康木,诱
导天牛、小蠹虫等次期性害虫侵入,称为初期性害虫。
2、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潜叶危害,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虫口消长明显。
3、繁殖量大,具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4、食叶害虫的发生多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
发生分为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食料充足,气温温暖干旱,适宜害虫发生,天敌数量较少,此时害虫数量不
大,不易发现;增殖阶段:条件有利,虫口显著增长,林木受害面积扩大,天敌相应增多;
猖獗阶段:虫口爆发成灾,随后食料缺乏,小环境恶化,加之天敌数量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衰退阶段:虫口减少,天敌也随之他迁,或因寄主缺乏,种群数量大减,预示一次大发生的
结束。
周期性:每一大发生的过程,通常一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2年1代的可达14年,
1年2代者只有3年半,但受环境影响大.
一、叶甲类
(一)白杨叶甲Chrysomela populi L.白杨金花虫。
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湖北、新疆等地。成虫和幼虫均危害杨、柳
1、形态特征:成虫鞘翅橙红色,密布刻点。前胸背板蓝紫色,有金属光泽,小盾片蓝黑色。
卵黄色。
2、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枯落物、
表土层越冬。卵成块产于叶背或叶柄处。
(二)榆毛胸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 (Fairm)称榆绿、
榆蓝金花虫。分布于东北、西北、河北、河南、山东等
地,危害榆树。
1、形态特征:
卵黄色。幼虫深黄色,体上多漆黑色毛瘤。
蛹深黄色,背面多黑褐色刚毛
成虫近长方形,黄褐色,鞘翅绿色,带兰色反光,头顶有一钝三角形黑纹,前胸背板中央有
一倒葫芦形黑纹,两侧各有一卵形黑纹。
2、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2-3代,以成虫在屋檐、墙缝土内、杂草间越冬。
榆黄叶甲Pyrrhalta maculicollis榆黄叶甲成虫,外形与前种相似,头、前胸及鞘翅棕黄
色,腹面色泽棕黄色至黑褐色,头顶中央1个桃形黑斑,前胸背板横阔,中央有1个近长方
形黑斑,凹陷部分外方也有1个卵形黑斑。幼虫黄白色。
(三)葡萄十星叶甲 Oidesdecempunctata(Billberg)
叶甲科,成虫、幼虫取食葡萄叶片,严重时可全部吃光。
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mm左右,土黄色,椭圆形,头小,常隐于前胸下,触角淡黄色,
末端4或5节为黑褐色,前胸背板有许多小刻点。两鞘翅上共有黑色圆形斑10个。
2 生活史及习性:1年1代。以卵在根际附近土中和落叶下越冬。5月下旬孵化,幼虫白天
隐蔽,早晚取食,有假死性。成虫7月羽化。有假死性,成虫产卵于土面,寿命60~100天。
3 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卵块,早春越冬成虫上树时,树干涂环阻杀或震落捕杀。幼虫群集于树干上
化蛹时,扫集烧毁;成虫振落。
(2)保护利用天敌,如捕食性天敌猎蝽、躅蝽、蜘蛛、胡蜂、螳螂和寄生蜂如大腿小蜂。
(3)化学防治:80%敌敌畏乳油1000X、50%杀螟松1000-1500X,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
磷乳油800X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效。
二、大袋蛾Clania variegate Snellen
分布于陕西、北京、华东、华中、华南、台湾及西南地区,寄主广,600余种植物
1、形态特征:雌雄异型。雄虫具翅,体翅黑褐,M2-M3、R4-R5之间各有一透明斑;雌虫足、
翅退化,幼虫形,肥胖,腹部7、8节间有环状黄色茸毛,在护囊内生活;护囊纺锤形,上
有碎片和小枝条,排列不齐。
2、习性: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次
年上、中/4羽化、产卵,幼虫危害期长,耐饥性强,
共5龄,幼虫终生负囊卵孵化后吐丝下垂扩散,并
缀叶形成护囊。暴食期为7-9月。袋蛾类防治方法:
1、冬季人工摘除护囊,保护囊内天敌
2、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90%晶体敌百虫、75%
辛硫磷、50%杀螟松、50%甲胺磷1000-2000X。
3、生物防治:喷洒大袋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利用性外激素,喷洒BT制剂、杀螟杆菌等生物
制剂。保护天敌,如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三、刺蛾类
(一)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
1、形态特征:成虫体黄色,前翅内半部
黄色,外半部褐色,外半部有倒“v”形
暗褐色斜线,内面一条为黄、褐分界线,
前翅黄色部分各有2个褐色斑,雌虫更
明显。
幼虫体背有一大型哑铃型紫褐色斑,体上具枝刺。卵黄绿色,椭圆形,茧似雀蛋。
2、生活史及习性:一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分叉、侧枝上越冬
4-5月化蛹,5-6月成虫出现,成虫有
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初龄幼虫群
集危害,幼虫共7龄(二)扁刺蛾
Thoa sinersis (Walker): 分布在东
北、华北、中南、四川、云南、陕西
等地,寄主广,危害80多种林木。
1、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褐色,中室
前方有一条暗褐色斜线,雄虫中室上角有一黑点。卵黄绿色,长椭圆形。茧黑褐色,坚硬。
幼虫体扁、背隆,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缘每侧有10个疣状突,上有刺毛,每一体
节背面有两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2、生活史及习性:河北、陕西等地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
中旬羽化,有趋光性。
(三)绿刺蛾Latoia consocia Walker
分布广,危害悬铃木、杨、柳、榆及苹果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1、形态:绿刺蛾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有一棕色丝线,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
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前后翅缘毛浅棕色。绿刺蛾幼
虫头小,体短而粗,蛞蝓形。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
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
线。
2、习性: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绿刺蛾在树下土中。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有群
集性。
刺蛾类的防治方法:
1、人工摘茧或挖茧,在枝干上或树冠附近浅土中、草丛中,一些虫茧附毒毛,防中毒
2、摘幼虫,幼龄幼虫群集叶片危害成透明斑,易发现,防中毒
3、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涂环或
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 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毒笔制作: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干燥一天后备用,树干胸
高处划闭合环,间距3-5cm,忌接触和呼吸中毒
4、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诱,也可预测虫情
5、药剂防治:幼虫3龄以前施药效果好,可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
油1500-2000倍液,菊酯类农药5000x效果均好
6、保护和利用天敌:
施用颗粒体病毒或青虫菌制剂。注意保护利用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四、毒蛾类
(一)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
又称柿毛虫,分布于东北、西
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
寄主广,尤以杨、柳、榆、山楂、
柿、紫藤、悬铃木等危害重。
1、形态特征:
雌雄异型,雌虫体大,黄白色,
前翅具4条锯齿状黑色横线,中室
有1黑点,中室端部有一横V形纹,前后翅缘毛黑白相间。
幼虫头部黄褐色,具“八”字形黑纹,体上具暗色纵纹,体背有11对大而明显的毛瘤,前
5对兰色,后6对红色。
2、生活史及习性:
1年1代,以发育完全的幼虫在卵内越冬。
初孵幼虫群集危害,2龄后幼虫日间隐
藏,夜间危害,成虫具趋光性。
(二)杨、柳毒蛾:危害杨柳,形态、
习性相似,常伴随发生
1、形态特征:均为白色中等大小的蛾子,足胫节、及跗节具黑环。
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成虫翅上鳞被厚,触角主干白色,有黑褐色纹。幼
虫背面有一灰白色狭纵带,只在夜间活动。 柳毒蛾Stilpnotia salicis Linnaeus成虫翅上
鳞被薄,翅脉带黄色,触角主干纯白色。幼虫背面为一黄色宽纵带,白天、夜间均活动。
2、生活史及习性:
杨毒蛾河北一年2代,以2-3龄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树皮缝等处越冬,危害期幼虫夜
间取食,成虫具趋光性。柳毒蛾一年2-3代,以2-3龄幼虫作薄茧越冬。
毒蛾类防治方法:
1、灯诱成虫,舞毒蛾秋冬季节刮除卵块
2、杨毒蛾和舞毒蛾幼虫有白天下树、晚上上树习性,干基部涂毒环毒杀幼虫,或树干上束
草诱杀幼虫,并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幼虫3龄以前用常规性药剂集中杀灭。对杨、柳毒蛾越冬幼虫可用60%甲胺
磷乳油、25%茂果乳油等1000X毒杀。
4、生物防治:保护食虫鸟类、寄生蜂、蝇,并使用BT、青虫菌等生物制剂
五、舟蛾类
(一)杨扇舟蛾Cla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分
布广,危害杨柳。
1、形态特征:成虫前翅灰白色,顶角有一暗褐
色扇形斑,斑下方有一黑点,翅面上有灰白色波状
横纹4条。幼虫体各节环生橙红色毛瘤8个,腹部
1、8节背面中央有一较大的红黑色毛瘤
2、生活史及习性:河南、河北一年3-4代,以
蛹在枯落叶、土块、粗树皮下结茧越冬。北京地区每年3、4月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
卵成块产于叶背或枝干,幼虫5龄,幼龄群聚危害。成虫有趋光性
(二) 苹果舟形毛虫 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rey
为害: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全树叶食光,致
使当年开2次花。为害多种果树、花木。
1、形态:成虫体长约25mm。体黄白色,复眼
黑色,触角褐色。前翅银白稍带黄色,近基部中央
有1铅色圆斑,斑外有黑色新月斑,近外缘有铅色
圆形斑1列,斑内侧有赤褐色线及黑色新月斑,外
侧有白线及较小的黑斑。后翅淡黄色。老熟幼虫,
体长50mm,头黑色,有光泽。胴部背面紫褐色,腹
面紫红色,体侧有稍带黄色的纵线纹,体上生有黄白色长毛。静止时头尾两端翘起似舟形。
2、生活史及发生规律:1年1代,以蛹在根际土中越冬。7、8月份于花。成虫昼伏夜
出,趋光性强,幼虫3龄前群栖在叶片为害,早晚相间取食,--,头尾上翘,如泊港群舟,
吐丝下垂。幼虫5龄,幼虫期约40天。
舟蛾类防治方法:
1、幼虫群聚危害时摘除危害叶,杨扇舟蛾幼虫危
害形成虫苞,及时摘除,冬春季结合翻耕,消灭越冬
蛹。
2、灯诱成虫。
3、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
1500-2000X 。
4、保护利用天敌:如;舟蛾赤眼蜂、伞裙追寄蝇、颗粒体病毒等。
六、枯叶蛾类
(一)松毛虫类:
落叶松毛虫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北部部分地区,主要危害落叶松,还取食红
松、云杉、黑松、樟子松及油松。
赤松毛虫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及江苏等省市,主要危害油松及日本黑松。
油松毛虫分布于辽宁、北京、河北、内蒙、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湖北、贵州、
四川,主要危害油松,还危害马尾松、黑松、华山松及白皮松。
1、形态特征: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成虫:前翅宽大,外缘直,有三条明显横斑纹,
亚外缘斑8个,排成“3”字形,最后两斑的连线与外缘平行,中室白斑大而明显。
赤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Butler)成虫:前翅狭长,外缘倾斜,中横线和外横线白色,
中间为一深褐色宽带,亚外缘线最后两斑的连线与外缘相交,中室白斑小而明显。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成虫:中横线内侧和齿状外横线外侧有一淡线纹,似双
重线,亚外缘线最后两斑的连线与外缘相交,中室白斑小而不明显。
2、生活史及习性:
落叶松毛虫一年1代或2年一代,以幼虫在树皮下、枯落物或土壤中越冬。
赤松毛虫一年1代,以幼虫越冬
油松毛虫北京一年1-2代,以2代为主以4-5龄幼虫在树缝、枯落物或石块下越冬。成虫有
趋光性。幼虫有群居危害习性。
防治方法:
1、改善松林环境,综合防治
2、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保护杜鹃、大山雀等鸟类和蜘蛛;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均
为卵期寄生蜂,可人工繁殖和散放。BT、白僵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有些已商品化生产,
用于大面积防治
3、物理和人工防治:灯诱成虫;人工摘卵、捕虫、采茧;在树干胸高处捆塑料薄膜阻止越
冬幼虫上树
4、化学防治: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常量或超低量喷雾,1-2ml/亩,20%灭幼脲1号
胶悬剂,25-50克/公顷,效果达 80%以上,残效期长。
(二)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分布广,食性杂,取食多种园林植物
1、形态:雄虫体翅黄褐色,前翅中央具褐色宽带,缘毛褐色和灰白相间。雌虫体翅褐色。
幼虫头部灰兰色,胴部有12条橙、黄 、白、黑相间纵条纹
2、习性:一年1代,以卵越冬。幼龄幼虫群集危害,结大的网幕,白天群集潜伏于网幕内,
夜晚取食。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化蛹。卵块产在当年小枝梢部,指环状
防治方法:1、采摘卵块,幼虫分散前春天捕杀网幕幼虫
2、药剂防治:50%DDT乳剂或50%磷胺乳油2000X
3、保护利用天敌 幼虫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多种天敌如:寄蝇、姬蜂、病毒及鸟类
七、尺蠖类
(一)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危害国槐、龙爪槐。
1、形态特征:体翅褐色,前翅
上具有3条波状横线,后翅上有
2条,外横线外色深,前翅端部
有一三角形斑。卵初产绿色。幼
虫体粉绿,头及体背上散布多数
黑点,有春型和秋型。
2、生活史及习性:北京地区一年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卵散产。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
幼虫老熟后掉到地面或爬到干基松土中化蛹。
(二)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
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山东;国外分布于前苏联。危害沙枣、桑榆杨柳槐、核桃、苹
果、梨等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
1、形态:体色差异大,淡黄至深黑。雌雄异型。
雄虫翅展28-37mm,灰褐色,触角羽状,前翅灰褐至黑褐,有3条褐色波状横线,中间
1条弱。
雌虫无翅,体长7-19mm,触角丝状,灰褐色,腹部各节背面有成排的黑刺列。
2、生活史和习性:
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周围土中越夏、越冬。雄虫有趋光性,卵块产于皮缝、枝杈处,
幼虫5龄。耐饥性强,可吐丝飘移。化蛹入土1-60cm,16-30cm处占65%。
幼虫天敌有蛀姬蜂,寄生率27%,春尺蠖NPV病毒防治幼虫有效。
防治方法:
1、以蛹越冬,可人工挖蛹、采摘卵块,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在寄主干部潜伏的特点捕杀
成虫。
2、灯诱成虫。
3、利用幼虫下树化蛹越冬及成虫羽化上树习性,涂毒环阻杀或干基绑草或塑料薄膜诱集成
虫产卵和幼虫,集中杀灭
4、幼虫危害期药剂防治。对一年代数多的昆虫应抓住第一、二代的防治,降低虫口基数。
幼虫期药剂防治应在3龄分散之前,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90%敌百虫、50%
辛硫磷乳油、50%亚胺硫磷乳油1000-2000X ,均有良好的效果
八、天蛾类
(一)霜天蛾Psilogramma menephron (Cramer)
又称泡桐灰天蛾。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等地,危害泡桐、悬铃木、女
贞、白蜡、丁香等多种园林植物
1、形态 :前翅中部有两条棕黑色波状横线,中室下方有两条黑色纵条,前翅顶角有一黑色
半圆形条纹。幼虫体粗壮,绿色或杂色,体侧有7条白色斜带,尾角褐绿,气门黑色
2、生活史:1年1-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成虫羽化,卵散产于叶部
(二)柳天蛾Smerinthus planus planus Walker
又称蓝目天蛾,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河南以及长江流域各省,主要危害杨、柳,
也危害海棠、梅、李、苹果等,严重时,能将树叶吃光
1、形态特征:体翅灰褐,前翅中室有一月牙形斑,中室外侧有数条波状纹,顶角以下外缘 色
深,中横线、外横线间上下有2块深色斑。后翅中央有一大蓝目状斑,周围黑色,中央粉红
色。卵绿色,椭圆形。蛹黑褐。幼虫头部淡绿,头顶尖,两侧各有一黄色条纹,体黄绿色,
有黄白色细颗粒,腹部有斜行线,足两侧红褐。腹部第8节背面尾角尖细,上多颗粒。老熟
幼虫体长60mm左右。
2、生活史及习性:北京一年2代,辽宁一年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5月-8月间均有成虫
出现。卵散产于叶背。卵期20天,蛹期20天,成虫有强的趋光性天蛾类。
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抚育翻土,杀死越冬蛹,或捕杀幼虫。
2、灯诱成虫。
3、幼虫药剂防治,90%敌百虫800-1000X,80%DDT乳油1000X,2.5%溴氰菊酯3000X。
4、保护利用天敌 捕食性的天敌如螳螂、鸟类等,胡蜂。
九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
灯蛾科。分布、寄主、为害:此虫是世界性检疫害虫。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1940
年传入欧洲,1945年传入日本,1958年传入韩国,1961年传入朝鲜,1979年由丹东传入我
国辽宁,现在已蔓延到山东、陕西、河北省,在我省从山
海关80年代末传入,现在分布于秦皇岛一带。为害多种
果树及林木。日本120种、欧洲234种、我国现已知50
余种。食性杂、发生量大、蔓延快,所到之处,不少植物
片叶无存。国内分布:天津市、辽宁、河北、山东、上海
市。
1、形态:成虫:体长9-12mm,体纯白色,复眼黑色,触
角褐色、锯齿状。♂触角黑色、双栉尺状,前翅散生几个
或多个黑褐色斑点。♀后翅在近边缘处有小黑点。前足基
节、腿节桔黄色,胫节、跗节内侧白色,外侧黑色,有1
端距;中足腿节白色或黄色,胫节、跗节上有黑斑,有较
长的端距1对。
幼虫:分“黑头型”和“红头型”,我国目前主要的为“黑头型”,头黑色具光泽。体黄
绿色至灰黑色,两侧线间有1条灰褐色至灰黑色宽纵带,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黄褐色,
体侧和腹面灰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混杂少量
黑毛。
2、生活史及习性:我国1年2代,结茧化蛹越冬。5月羽化。成虫夜间活动,产卵于叶背,
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3-4龄时网幕达1mm上,有时扩及整株。5龄后,开始分散取食,老
熟幼虫爬下树,在树干老树皮下或附近适宜的场所结茧化蛹。由于老熟幼虫四处化蛹,所以
可随车辆或其它载体传播。
此虫喜生活于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在交通线旁、公园及村旁、林缘较易发生。在美
国不是大害虫,是因为气候因子和天敌的控制作用。在新的发生区天敌控制作用不大,造成
猖獗成灾。
防治方法:
1.加强监测,加强检疫。对来自疫区或疫情发生区的木材、苗木、鲜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
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
2、幼虫尚未分散及卵和蛹,剪去受害枝烧毁;可施用4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杀幼虫。对带虫原木等可采用56%磷化铝片剂
或溴甲烷熏蒸处理,用药量分别为15g/m
3
和20g/m
3
,熏蒸72h和24h。
3、生物防治。利用白蛾周氏啮小峰防止美国白蛾。白蛾周氏啮小峰(Chouioia cunea Yang)
1980年发现,1989年发表,寄予美国白蛾蛹。体长1mm,繁殖力高(每♀产卵680粒),出
峰量高(每个寄生蛹出峰最高可达365头),♀:♂=45~96:1。寄生力强(可以咬破寄主
化蛹的薄茧而达到虫体产卵)的特点,几乎具有优良寄生蜂所有的优点。一般1头雌蜂可寄
生消灭1头美国白蛾,找到了较好的替代寄主。 除保护利用天敌外,可用苏云金杆菌防治。
十、樗蚕philosamiacynthia
大蚕蛾科。 为害臭椿、枣树、泡桐、花椒等,可将全树叶子食光。
1、形态:♀成虫体长25-30mm,♂略小,体青褐色。头四周、颈片前端、前胸后缘、腹部
背线、侧线及末端皆为白色。前翅褐色,顶角圆而突出,紫粉色;有一个黑色眼状斑,斑上
缘呈白色弧形;前后翅中央各有1个新月形斑,中间半透明,斑外侧有1条纵贯全翅的宽带:
中间粉红色,外侧白色,内侧深褐色;肩角褐色,边缘有1条白色曲纹,是我国最大的蛾类
之一,色彩绚丽。
幼虫:体青绿色,被有白粉。头,前、中胸及腹末较细。各节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
线部位各有1排显著的枝刺,亚背线上的最大。
2、生活史及习性:1年3代以蛹在茧中越冬。4月中、下羽化。第1代幼虫于5月上旬孵化,
5月下旬至6月下旬结茧化蛹,6月中下第1代成虫羽化产卵,第2代幼虫于7月中、下孵
出,9-10月幼虫为害,然后化蛹越冬。幼虫取食树种不同,营养成分不同,后期差异较大。
幼虫5龄,成虫有趋光性、飞翔力强,♀对♂有很强的控制力。
防治措施:
① 灯光诱杀成虫
② 摘除虫叶。利用初孵幼虫的群栖习性,也可在结茧后采茧。
③ 药剂防治:溴氰菊酯
④ 保护利用天敌(小茧峰寄主率相当高)
十一、山楂绢粉蝶Aporia crataegi Linnaeus
为害:危害山楂、桃、苹果等果树及一些林木。
1、形态特征:成虫,翅展64~76mm。体黑色。头、胸及各足的腿节杂有白色细毛。翅白色,
♀翅带灰白色,翅脉黑色;前翅外缘除臀脉外各脉末端均有1个烟黑色三角形斑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0mm,略呈圆筒形。头黑色,疏生白色长毛及较多的黑色短毛。
胸部背面紫黑色,亚背线有由黄斑串连而成的纵纹;两侧灰白色,腹面紫灰色。虫体各节有
许多小黑点,并疏生白色长毛,气门黑色。
2、生活史及习性:1年1代,以3龄幼虫在树上虫巢内群集越冬,次年4月中旬出蛰。5
月下旬出现成虫,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以3龄幼虫越冬。成虫白天活动,趋十
字花科蔬菜等花上觅食。
防治措施:
① 剪除越冬虫卵或震落捕杀老龄幼虫。
② 清晨在菜花上捕杀成虫。
③ 人工摘卵。
④ 化学防治幼虫。
⑤ 保护利用自然条件下的天敌。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1:2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41795179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食叶害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食叶害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