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血小板减少会有什么后果)
“传说”中的楠木正成
作者:楠木清纯斋
如果说为什么写东西的话,那就是因兴趣、因喜欢而写。所以
写楠木正成、北畠显家、真田信繁等人就更像一种心愿,而楠木正
成也是非常值得的一人。
【一】楠木正成的出身
在战国时代以前,说到最出名、最传奇的武将,就不得不提南
北朝时期的楠木正成了。正成所出身的楠木氏是生活在河内国金刚
PS:今会下山的楠木铜像
山麓的豪族。而资料中最早楠木氏的人登场是在《吾妻镜》中,建
久元年(1190),当源赖朝在奥羽平定后上洛之时,随行的武士中有个叫做楠木四郎的人。
再次则就是在永仁三年(1295)新年和同年的闰二月,大部庄的农民书状中提到的河内
楠入道这个名字,其实一般也不知这两个人和正成到底能有多大的关系,有些只是猜测
那个楠入道应该是其父亲。
在《太平记》中则说楠木正成是“敏达天皇四代孙,左大臣橘诸兄的后裔”,就是说
他是出自于伊予橘氏,而保留在的湊川神社的文书上也有“建武二年八月廿五日 从五
位上行左卫门少尉兼河内守橘朝臣正成、敬白”的字样,这是法华经奥书的原文,就是
说正成自也认为是出身于伊予橘氏。后来,关于他的出身又有了几种不同的见解,一般
来说正成是楠木正远之子,因为橘氏系图中有橘盛仲-楠木正远-楠木正成的记载,其
他很多的族谱也是如此,所以源于橘氏的意见就看似比较统一。但是现在在史学界中,
楠木正成是熊野国造后裔的理论又占据了上风。之后又因存在着“家系”和“血系”两
种不同的继承思想,所产生的分歧。就是说家系的继承不一定是存在血系的继承,即非
血缘的养子和女婿之类的继承只定义为家系的继承。由于存在着和田正远(楠木正远)
是以橘盛仲的养子的身份继承家业,后来又恢复了祖父和田成氏的旧姓“楠木”的说法,
最后的意见是:“以家系论是出自伊予橘氏,血系论则是出自越智氏”,这群反复之人又
不提熊野国造了。
楠木正成,又做楠正成,一般说其是在永仁二年(1294)生于河内国的千早赤坂村,
幼名为“多闻丸”,《太平记》也对此名做出的解释,据说其母在怀上他之前曾经到信贵
山的毘沙门堂参拜过一百天,并受天神托梦而得子。而毘沙门天又叫“多闻天”,所以就
给正成起了这个名字。毘沙门天是谁?后来的上杉谦信也和他扯上过关系。于是提一下,
多闻,音译为吠室罗摩拏、毗舍罗门、鞞沙门、毗沙门,又作普闻天、种种闻天。为四
天王之一,十二天之一,由于时常守护道场,听闻佛法,故称多闻。此多闻天为印度及
西域地方所信奉,然有时亦被视为战神而受到尊崇。
【二】河内的“恶党”
楠木家历代都和河内桧尾山的“观心寺”交好,而观心寺塔中院的菩提寺就是正成
的曾祖父成氏再建的,所以正成年少的时候就常到这里参拜。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
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为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成在八岁的时候来到观心寺寄居,
在此后的七年里,他跟随院生泷觉法师学习文学,另一方面和约一里以外加贺田的乡士
大江时亲(大江匡房七代之后),学习兵法和武艺。这两个老师都不是泛泛之辈,泷觉法
师是镰仓幕府的别当和田义盛的后代,在观心寺遇到正成时,是正逢其来此修行钻研之
期间。泷觉法师对正成教以四书五经、宋代的儒学和国史等,其中对正成也带来了大的
影响者,应该是弘法大师招致的《心地观经》中的四恩之教导。所谓四恩,是意味着对
王、父母、众生、三宝的四恩,这种思想也是后来坂本龙马、西乡隆盛等明治维新志士
们奋斗的精神支柱。大江时亲主要教育正成兵法,大江一族后代作为作家让后人周知,
而作为兵法家的血统也同样优秀,时亲的曾祖父广元曾是源赖朝的家臣,更早的大江家
的先族大江匡房曾经向源义家传授过兵法。而大江时亲在游历各地后来到加贺田乡定居,
苦心研究兵书,后来在泷觉法师的邀请下,才开始教育楠木正成。这也就可以解释后来
正成用兵过人的原因了,其实关于正成这个时期的资料貌似不多,大多都是讲他从事倒
幕以后的事情,仿佛他天生就是个作战天才似的,而其实他的才能是来源于自己的勤奋
和以上两个人的教导。
正逢此时的镰仓幕府在经过几代统治之后尽显疲态,经济体系崩溃。由于受庄园领
主等层层压迫下,当时的许多农民纷纷破产。他们在地侍甚至一些御家人的支持下,组
织了地域性的联合对抗当地领主,同时还从事经营土地以及商业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
一股可怕的力量,被称为“恶党”。当时的楠木氏就是“恶党”中的一员,他们曾与河内
八尾别当显幸争夺土地,双方经常发生冲突,楠木氏的损失很大。年轻的楠木正成继承
父业后,他认真地考察了附近的主要水路--长濑川,由于长濑川是通往八尾的主要水路,
正成在水路的各个主要地点设臵关卡征税,成功地激怒显幸,并诱歼八尾军,取得领地
千五百贯。同时楠木氏不仅在河内国一带很有势力,正成还利用跟邻近的和田氏和坂上
氏等的姻戚关系,开始向和泉和纪州进行渗透。他们控制着新开庄、玉櫛庄、宇礼志庄、
和泉若松庄一带。特别是玉櫛庄,那里是摄和泉的中心,其南是大和川、东为葛城川,
是当地的交通要冲。作为武士的正成善于指挥作战,但同时也很有商业头脑。据说当时
楠木氏曾经从千早挖出水银,然后用船运出销售。因为在那时,水银是作为佛像的镀金
和红的原料,其消耗量也很大。
在恶党四起同时,各地御家人和幕府的矛盾也不断激化。而且自幕府成立以来,皇
室被架空,历代天皇都想夺回实权。而到了这一代,一个传奇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后
醍醐天皇。后醍醐几乎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要把先代皇室对幕府的怨气都发泄了出
来。他年轻的时候就拉拢了一大群公卿跟随左右,而在他即位以后又进一步集中了宫方
的力量来对付幕府。在一手策划了“正中之变”之后,他仅仅在皇宫闲了一年后,又因
立嗣的问题和幕府产生矛盾。他借为皇后安产还愿的机会到寺院祈愿,并密令在叡山大
塔修行的皇子护良亲王动员叡山延历寺的僧兵,准备在自己抵达叡山时起义倒幕。不料
在元弘元年(1331年)八月二十四日,该计划再次败露,后醍醐率一干重臣等连夜化妆
逃出京都,奔赴叡山。二十七日,与护良亲王的军队汇合,然后大军到木津川上游的笠
臵山驻扎,同时以天皇的名义开始召集各国军队勤王倒幕。
【三】参加倒幕
也正从这个时候开始,正成一生的命运始终和这个后醍醐联系到了一起。关于这一
段,《太平记》中曾如此描述,元弘元年(1331)八月二十七日,后醍醐于驾临笠臵山,
并向各方招募勤王的武士,但效果不佳。后醍醐觉得非常苦闷,在殿上竟不知不觉的睡
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御所紫宸殿的庭院中有一棵大树,枝叶茂盛,特别
是南向的树枝长得特别好,公卿则依次坐于树下,而朝南的座坐垫铺得很高,却没有人
坐。他感到奇怪,这是为谁而设的座位呢?正在此时,两个鬟发少年忽然在其面前出现,
并擦着眼泪说,天下之间暂无陛下栖身之处,但在那颗树下朝南的座位是为陛下而设的
御座,请暂且就坐在那里休息吧。说完话两人便飞上了天。不久,后醍醐就睡醒了,他
认为这是上天托梦给他地,于是便开始自己解梦,在“木”字旁边加个“南”字,便写
成了一个“楠”字,而那两个少年则应是药师如来左右的日光、月光菩萨。天亮后,后
醍醐便问本寺的僧人,有没有听过姓楠的武士。僧人回答说,在河内国金刚山西山麓,
有个人叫楠多闻兵卫正成,善于统兵作战,而且此人还是敏达天皇四代孙、左大臣橘诸
兄的后裔。后醍醐大喜,于是立刻命万里小路藤房遣使将楠木正成召来。九月三日,正
成应召到笠臵山参见了天皇,并向其阐明了“幕府仍实力强大,要更重视谋略”的观点,
之后便返回赤坂做倒幕准备。虽说这个梦的真实性很低,但却流传很广,而且还有了“紫
晨庭树南枝梦,占得中兴第一功”的说法。但是后醍醐没有支撑很久,同年的九月二十
七日,臵笠山被幕府军攻克,后醍醐等公卿尽皆被俘。只有护良亲王得以幸免,先是亡
命于大和的十津川,后来也逃到河内来投奔正成。
回到赤坂后,正成便开始准备起兵。在《天龙寺文书》中有,元弘元年(1331)九
月,临川寺的领地和泉国若松庄被“恶党楠兵卫尉”入庄劫掠。这里的楠兵卫尉指的应
该就是正成本人了,当时应该是在征集军食。在拿下臵笠山之后,幕府的目标就是赤坂
的楠木正成了。当时幕府以大河路的大佛贞直、河内的金泽贞东、天王寺的江马越前、
伊贺的足利高氏,共分兵四路攻打赤坂城。《太平记》中称其兵力达三十万,无疑有些夸
张,有的资料说其实是在三万四千左右。城中的正成只有五百人,但依靠修筑的防御工
事,并加上滚木擂石、沸水等辅助兵器,依然坚持了二十多天。最后由于粮草用尽,护
良亲王、正成等分别趁夜潜逃出城。正成势逃往了金刚山麓,并秘密往来于河内、纪伊、
和泉之间招兵买马,和幕府军打起了游击战。元弘二年(1332)四月,在幕府军主力撤
走后,正成又伪装成幕府的军粮运输队,将赤坂城夺回。次月,他率军在住吉、天王寺
一带出现,弄得京都和六波罗上下人心惶惶。在住吉,他先以诱敌之计,凭借三千军势
将隅田次郎左卫门、高桥又四郎所率的五千幕府军打垮,之后又逼退了宇都宫公纲,占
据了天王寺。同时,在护良亲王的号召下,播磨的赤松一族也开始起兵倒幕。
镰仓方面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九月二十日,幕府动员了关东诸御家人,以
北条一族的阿曽治时、名越元心、大佛贞直等为核心,辅以千叶、宇都宫、二阶堂、三
浦、小山、结城、佐佐木等诸武士,组成讨伐军,开往近畿。元弘三年(1333)正月末,
号称八十万、实是近十万的幕府军兵分三路,分别攻向吉野、赤坂和金刚山。在幕府军
的猛攻下,赤坂城、吉野城相继被攻落,之后两路部队也都汇集到了楠木正成亲自坚守
的金刚山千早城下。
【四】千早的奋战
千早城地势险要,东西两向都是山谷,南
北则是由狭窄的山脊所接续。在夺回赤坂之
后,楠木就开始在此地筑城。最初幕府军并未
对攻城难度有足够的认识,在楠木军的拼死防
卫下,兵力损失惨重。《太平记》中曾说,幕
府的军奉行长崎高贞曾做过死伤者的调查,而
十二名书记竟为此不分昼夜地工作了三天。屡
次强攻无效之后,幕府军选择切断城中的取水
之道,但正成已早有对策,他事先已对山上的
PS:千早城今景
水源进行了调查,而且还在城中放臵了许多大
的木槽蓄水,同时也可以此接雨水使用,而且槽底又放上了赤土,能够保持水质。之后
他们又出城突袭了把守水源的名越军。次日,被挑拨的名越元心强行攻城,又被击退。
进入三月,幕府又从京都征集数百名工匠,选巨幅木板和绳索做成滑车,类似于吾朝的
云梯,辅助攻城。楠木军则向下投草泼油,然后扔下松明将其点燃,幕府军被烧死甚多。
战争长期处于胶着状态,同时幕府军的粮道还经常受到护良亲王和赤松军的骚扰。在《梅
松论》中,也
有“数万武士
(幕府)曾用
尽武略,而(楠
木)则在以险
要之地和强弓
精兵笼城,攻
城部队死伤甚
多,关东武士
PS:描写千早奋战的古画
之失利实在是
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在这期间,被流放到隐歧的后醍醐终于又坐不住了。同年(1333)闰二月二十四日,
后醍醐天皇躲藏在接应船只的干鱼堆中逃出隐歧岛,并在伯耆的豪族名和长年等人帮助
下,于船上山再次举起大旗,又一次号召各国勤王兵马倒幕。这一次的声势和以前不一
样了,早已心怀不满的各路武士,看到幕府军队在镇压楠木正成的行动中表现出的无能,
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听从后醍醐天皇的指挥,幕府设在各地的探题(注1)则开始纷纷
被倒幕军击破。三月十五日,宫方大将千种忠显提兵三万出山阴道进攻六波罗探题(注2)。
由于六波罗探题告急,而且这时围攻千早城的部队还未撤回,幕府只好调集名越高家与
足利高氏各率领七千六百人和三千人进攻船上山。足利高氏刚抵达丹波的篠村(今京都
府龟冈市),他就听说了名越高家已经在久我畷被宫方的播磨名将赤松则村击败的消息,
于是在四月二十七日在当地的八幡神宫前宣布起义,并给各地的亲戚和朋友写信,要求
协同倒幕。
继足利高氏以后,关东武士也陆续起兵,而幕府的形势急转直下。五月七日,千种
忠显于伏见、赤松则村在山崎、足利高氏从丹波口总势近十万兵分三路对京都的幕府军
队发动进攻。由于当时六波罗主力仍在千早,六波罗探题只能出兵六万迎击。在苦战了
六个小时之后,幕府军几乎全军覆没。六波罗府的首将北探题北条仲时和南探题北条仲
益最后在近江切腹,幕府所立的光严天皇被捕获。正在围攻千早的幕府军队在得知六波
罗探题被击破的消息后开始撤退。看到此情景,正成的部队也随之从城中杀出。之后在
五月二十二日,在上野起兵的新田义贞率大军攻克了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高时率一族二
百八十三人在东胜寺集体自杀,标志着镰仓幕府已经灭亡,后醍醐终于倒幕成功。
也许可以认为楠木正成是一个有一定政治抱负的人。一般来说,后醍醐做梦征召的
那个故事可能性很低,但为什么楠木正成会和后醍醐联系到一起了呢?第一就是楠木正
成和后醍醐早有联系,因为后醍醐年轻的时候就礼贤下士,广招党羽,其手下曾在各地
寻找能帮助倒幕的武士,并不论其出身高低,而正成就有幸地成为了其中之一。这一点
也应该从其他人身上得到证明。比如后来名和伯耆守长年,也是出自于豪族,但同样受
得到了后醍醐的信任。第二个可能就是正成是响应后醍醐(或者是护良亲王)的号召而
去勤王,而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和后醍醐的关系就要稍微疏远了一些,但无论怎样说,
正成应该是对当时幕府的统治不太满意,而后醍醐成为他实现自己改变社会现状这个理
想的中介人。不过,楠木正成在倒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他在赤坂的孤
军奋战,则很难点燃天下共同倒幕的大火。没有他在千早拖住幕府军的主力,足利高氏
等人也应该很难击破六波罗探题,关东的幕府军也不会被新田义贞所迅速压制。
注1.【探题】镰仓/室町幕府时期,一定面积的地域上兼管政务、司法、军事的地方官的官员。
注2.【六波罗探题】镰仓时代,乃是镰仓幕府继京都守护之后,在京都的六波罗地方所设的行政机关首
领,主要的任务是监视朝廷、统辖西国的御家人。
承久三年(1221)后鸟羽上皇等皇室贵族倒幕失败,史称承久之乱,京都守护二阶堂光季死于乱中。
是时,北条泰时、时房(时政之子)占领京都,为处理乱后事务在六波罗筑了南、北两处居馆,在这里
警备京都市中情况、监视朝廷的动向,实际上取代了旧有的京都守护职务。六波罗探题由此设立。宝治
元年(1247)三浦家灭亡,北条长时就任北六波罗探题,其后这个要职一般由执权本人任命北条一族的
重要人物担当。
探题的工作是监视朝廷、与之交涉,并且维持京都、近畿的安定。后来,裁判制度与评定众、引付
众等组织完备,裁判的管辖范围是尾张以西的西国行政、司法、御家人统辖,其后因为镇西探题的设立,
九州分到了管辖之外。镰仓后期,三河也划归管内。
后醍醐天皇方的足利尊氏于正庆三年(1333)五月七日攻入京都,六波罗探题至此消失。
【五】建武中兴
元弘三年(1333年)五月二十二日,倒幕诸将联名奏请后醍醐天皇御驾回归京都主
持政务。第二天,后醍醐在名和长年等人的簇拥下开始了奔向京都。六月二日,楠木正
成则率七千武士在兵库福严寺迎接。后醍醐非常高兴,任命楠木军为前部继续前进。六
月五日,足利高氏兄弟率领五千人为前驱,千种忠显的五百名武士分列左右,后醍醐在
楠木正成、赤松则村等文武百官的簇拥之下进入二条皇宫,这可能也是后醍醐一生中最
高兴的时刻,估计在楠木正成的心里也是如此。
后醍醐天皇在复位之后,于元弘四年(1334)一月二十九日,改元“建武”,进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他废关白(注3)一职,将行政权力集中到了自己手中,恢复总揽中央政
务的记录所及新设杂诉决断所。在论功行赏的环节中,护良亲王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
中途反水的足利高氏被称为倒幕功勋第一,赐与御名“尊治”的“尊”字,正式更名足
利尊氏,同时授正三位参议,之后是新田义贞。楠木正成则赐与武士身份,授从五位下
职左卫门少尉,封摄津、河内两国。而在护良亲王的建议下,特意封北畠显家为陆奥守
护,加上其父北畠亲房辅皇子义良亲王镇守奥州。尊氏弟足利直义为相模守辅皇子成良
亲王镇守镰仓,其余众人也各有封赏。在这个环节上,首先是楠木正成的排名问题,楠
木本人很谦让,他认为首功应给在九州倒幕有功菊池一族。但仍也有许多人对此很有意
见。这个倒应该不去计较,因为个人也认为尊氏的功劳也的确不小,而且这种东西很难
当作数学问题来解决。其次应该算是针对尊氏的封赏,这时候的大塔宫(注4)就已经对
他加以控制,而后来一些资料中显示,楠木正成当时也对尊氏怀有戒心,所以说尊氏本
身可能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如果他具备适当的条件,造反是早晚的事,而不应该是
因为建武新政不得人心,或者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云云。
同时,楠木正成还成为记录所、杂诉决断所、及恩赏方的一员。九月,后醍醐行幸
石清水,正成和足利尊氏一起还曾担任护卫役。十一月,他又与三善亲连一起前往纪伊
那贺郡饭盛山平定佐佐目宪法的叛乱,直到次年一月。而做为建武政权中的核心人物,
正成还与名和长年、结城亲光和千种忠显一起被当时的人们合称为“三木一草”(注5)。
功臣的排序可能有些不公平,或者说不那么合理。而其他一些人领地封赏情况要更
惨,他们的封地很不明确,甚至存在一块领地封给多人的情况,这样弄的地方上变乱不
断。同时,后醍醐开始大规模营造皇宫和诸官厅,以致各地的税收开始增加,而杂诉决
断所对民众土地关系诉讼也处理不当,农民的负担反倒越来越重。在新政中得益甚多是
公卿,武士们非但没有因为在倒幕中玩命而得到更多的利益,反倒看见被一些只会吃喝
玩乐的公卿捡了臭鱼,岂不被气炸脑袋。由于失去农民和武士两个阶层支持,建武政权
的改革朝着崩溃的方向前进。这段时期虽然被称为“建武中兴”,其实应该只能说是皇权
的“中兴”而已。
注3.【关白】关白是日本在天皇成人之前,代替天皇行政事之职。(明治维新前)由当时官位最高大臣
兼任。
注4.【大塔宫】即尊云法亲王。后醍醐出家的儿子,世间称作“大塔宫”,在倒幕运动中还俗,改名护
良亲王,最后亦为了新政而死。)
注5.【三木一草】因楠木正成、结城亲光与名和长年的名字中都有“木”字的发音(き),而千种忠显
名字中有“草”字的发音(くさ),故有此称。
【六】尊氏反水
其实已经有个人想给这次失败的新政盖棺了,他就是身居倒幕首功的足利尊氏,在
成功地排挤了新田义贞后,他得到了关东大部分武士的支持。之后其对手就是护良亲王,
在《梅松论》中曾有“兵部卿亲王王护良、新田左金吾义贞、正成、长年一直对尊氏有
敌意”。但经历一场政治斗争之后,曾经功勋卓著的护良亲王失势,并被尊氏之弟直义囚
禁在镰仓,更衰的是镰仓竟被叛乱的北条余党攻克,郁闷的亲王竟在监狱中被杀。由于
尊氏当时在京都辅政,所以他主动要求去讨伐叛军,在得到后醍醐同意后,尊氏于建武
二年(1335)八月十九日平叛成功。同年八月三十日,后醍醐为奖励尊氏平乱之功,加
尊氏为从二位之职,并命其立即返京。尊氏岂能再回京受困,他反而上表要求自己能补
上征夷大将军的空缺。在遭到后醍醐的拒绝后,尊氏在镰仓自封征夷大将军,对抗建武
政权。尊氏反水的消息传到京都后,后醍醐只好调派尊良亲王和新田义贞进攻镰仓平叛。
当时,很多武士对建武政权失去了信心,战争中投靠尊氏的部队越来越多,远在播
磨的赤松、赞歧的细川以及九州的大友分别举起反旗声援尊氏。在东线相继击败尊良亲
王和新田义贞之后,尊氏大军把矛头直指京都。而楠木正成等众将已经在京都附近开始
组织防务。建武二年(1335)十二月底,在濑田的千种忠显、名和长年及结城亲光率两
千余人负责正面防卫尊氏大军,楠木正成率大和、河内、和泉、纪伊众国的五千余人在
宇治防卫,新田义贞的一万余人在淀大渡布阵,脇屋义助的七千余人驻守川崎。而宇治
则是个非常关键的战略要地,在“源平合战”和“承久之变”时,他都曾是激战场所。
从建武三年(1336)元旦之后,势多的防卫部队与尊氏军的先锋足利直义、高师直部队
连续激战数日。相应地,足利尊氏军总势二十万人(太平记卷十四)八日于近江八幡出
阵。正月九日,尊氏集中主力对付宇治的正成。双方在各个阵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而
在十日,川崎的脇屋义助由于后方受到赤松和细川军的突袭而被击溃。京都防御体系开
始崩坏,在尊氏的强力进攻之下,新田义贞率领残兵撤退到京都并护送后醍醐逃往比叡
山,楠木正成等人也都突围而出。
正月十一日以后,虽说进京成功,但是尊氏反倒把自己臵身于更大的危险当中。十
四日,奥州的北畠显家率领五万奥州大军抵达近畿,同已经重整旗鼓的楠木正成和新田
义贞对京都的尊氏进行合围。正月十六日,三方发动进攻。双方血战数日之后的三十日
傍晚,宫方众将收复京都,尊氏则在连续失败后率残军逃到备后。虽说此战中宫方风头
最劲的是新田义贞,但在十六日于鞍马口的战斗中,正成又一次运用了新的战术,他将
步兵所用的盾牌进行改良,然后将其连接起来臵于兵士的两侧,仿佛是战场上移动的城
墙,这种方法有效地抑制了足利军骑兵和弓兵的发挥,充分显示了其善于以巧思制胜的
特点。
再一次回到京都后,后醍醐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尊
氏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战斗并没有完结。在如何对待尊氏的方针上,《梅松论》
中讲到正成主张“诛伐义贞、招回尊氏、君臣和睦,并且愿意为使臣前去招安”。后醍醐
等公卿们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都开始嘲笑正成。而正成却又一次流泪上奏道:“尊氏
有倒幕大功,天下武士不跟随义贞,而皆跟随尊氏,武士们宁愿跟随尊氏的败军远行,
也不愿追随此时已经战胜了的陛下,武略之道请听从正成所说那样,希望陛下马上下定
决心”。其实在《梅松论》中,字里行间一直对新田义贞有些敌视,而对正成则颇有好感,
所以此事也不能完全肯定。不过,后醍醐此时根本没把尊氏之事放在心上,后来所发生
的一切证明了正成的确很有远见。远在备后的尊氏已得到了被废的光严天皇的支持,于
是向九州进发,在当地诸豪族支持下,尊氏也开始重整往日气象。
【七】樱井诀别
建武三年(1336)四月,足利尊氏的实力在九州得到
大幅度的补充。于是他与弟直义率领着二十万水陆大军向
东出发,在击败了前去讨伐的新田义贞之后继续前进,目
标直指京都,后醍醐等公卿又一次受到了惊吓。此时正成
则又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他认为尊氏势大,以自己的
疲惫之兵去救援新田义贞也只能无济于事,而圣上(后醍
醐)的平安与否才是最重要的事,而现在和足利尊氏正面
对抗是毫无胜算的,也就是要求后醍醐率百官撤出京都,
前往比叡山。然后自己和新田义贞一起像之前那样对付尊
氏,再次切断其给养,将之赶出京都,而义贞也可能是有
如此想法,才一路退到兵库。但这个计划得到参议坊门清
忠等诸公卿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将有损朝廷的威严,
助长反贼的气焰。于是后醍醐否决了楠木正成的提议,下
PS:描写“樱井诀别”的古画
令正面迎击足利尊氏。今天的后醍醐可能早把在笠臵山做
的那个美妙的春梦抛臵脑后了,但正成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希望能做他的保护
神,替他遮荫蔽日。
五月十六日,正成从京都出发,身边只有其弟楠木正季和五百名士兵跟随。《梅松论》
中,在抵达尼崎之时,他最后一次向后醍醐上奏,其中委婉地批评了天皇新政并不得人
心,还写有“然间正成存命无益也”的话语,表明自己此战必死的决心。在行军路过樱
井驿之时,正成决定和其年仅十一岁的长子楠木正行诀别。《太平记》中曾如此描述,他
对正行说:“这次的战斗估计会决定天下大势,今生只怕再也见不到你了,在我战死后,
形势必然会倒向尊氏,然而我却不能因为爱惜自己的性命而丧失多年的忠烈之名。”然后
他又对正行提出了要求:“既使我族还有一人存在,那就前往金刚山旧地。在敌军来时,
则性命悬于养由基箭前,忠心追效纪信,这就是你对我最大的孝心”。这段故事就是被后
世广为称道的“樱井诀别”。
其实在倒幕战争的中期,就是后醍醐被幕府流放隐歧的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护良亲
王就是倒幕军的领袖,不仅和正成在金刚山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游击战,而且还四处联络
不同的势力勤王,播磨的豪族赤松则村就是被护良亲王笼络而参加倒幕的,也有些说法
认为,身在河内的正成也是如此。在建武政权建立以后,护良亲王和足利尊氏两个派系
之间矛盾重重,而后醍醐的策略则是利用他们的关系同时打压两派,在功臣的封赏中,
亲护良的赤松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由于曾与护良亲王并肩作战,楠木正成也可能一直
也被认为是“护良派”的中坚之一。建武元年(1334)十月,楠木正成率军去纪伊平叛,
而亲王正是在此期间被软禁,这应该不仅仅是个巧合。幸运的是,楠木正成没有被搅入
这场政治斗争之中,或者是他根本就无欲无求,无心参与。我们也能随便猜测一二,就
是楠木正成和后醍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多么亲密,后醍醐应该也只是器重正成。至于说
到“信任”两个字,他所给予正成的应还不如在危难之际帮过他的名和长年,更别说和
一些跟随后醍醐很久的公卿相比,所以正成的一些战略想法和政治见解得不到后醍醐等
人的支持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在尼崎的最后一次上奏中,正成在话语中表现出对新政
抱有很大的失望之情,但是失望不等于绝望,正成应该对后醍醐的将来还是充满了期望,
否则按照常理,他不应该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父业,为国尽忠”。
【八】七生报国
五月二十四日,正成在抵达兵库(今神户市兵库县),并前往新田义贞的军营,建议
他在此战中尽量保存实力。而尊氏的水陆大军已经快要到达,由于估计到敌人水军的登
陆地点可能选在和田岬。在《太平记》中,总大将新田义贞以其弟脇屋义助军五千守卫
经岛,大馆氏明军三千扼守灯炉堂的南滨,楠木正成、正季的七百人则在会下山之南,
自己的二万五千人镇守在和田岬本阵。防守方部队总计是在三万四千人左右,而尊氏水
陆大军总计能达到四十万以上。个人感觉应该没这么多,有资料推测尊氏的水军应近三
万人,陆路在两万人左右,而宫方新田军总计一万左右,再加上楠木的七百人,兵力上
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建武三年(1336)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十点开始,尊氏水军开始登陆,细川军数百人
登上海滩,但却被脇屋义助击溃。看到强攻无效,而且在此地作战,后续部队也将很难
跟进,于是细川定禅率属下继续东进,将目标改为紺部的海滨。如果紺部失守,宫方部
队将会被包围,新田义贞只好弃了和田岬,与脇屋、大馆合流向西宫进军,试图阻止细
川军登陆。看到新田军开始移动,尊氏水军中的九州、中国军势在和田岬成功登陆,将
宫方的楠木、新田两军在战场上分割开来。
与此同时,足利直义、高师泰统率的陆军在斯波高经队和少贰赖尚队的配合下,矛
头直指西之宿的楠木正成。楠木军在山上采伐树木,筑起栅栏。会下山山高八十五公尺,
而且山下很多地方皆是沼泽,在攻山的过程中也没有掩体可以保护,同时又有楠木军在
山上不停地向下放箭、投石,所以一直很难向前推进。兵力占优的直义大军反而被正成
压制,直义本人还失去坐骑,最后不得不向须磨的上野方向撤退。看到情况紧急,尊氏
连忙并调拨吉良、石堂、高、上杉军势六千余人向凑川之
东进军,从后方对楠木军进行合围。
当日下午四时左右,由于当时近畿地方的天气十分炎
热,人数上处于劣势的楠木军已十分疲惫。经过长达六个
小时的十三次冲锋之后,正成被迫率领残部撤退到凑川北
部一个村庄的农家里。此时他脱下铠甲,看到自己已经身
受十余处创伤,亲兵也只剩下七十三人,而且都已筋疲力
竭、无力再战....
在《太平记》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正成坐在上
首对自己的弟弟楠木正季说道:“人的一生是能按照临终
的一念来解脱的,你的愿望是来生能轮回到在九界之中的
哪一界?”正季大笑着回答:“我希望七次轮回都能生于
PS:今凑川的楠木战殁之地
人间,以此来消灭朝廷的敌人。”听到这些话,正成笑着说:
“果然,罪孽深重的人就会有恶念产生,我也是和你想的一样。”这段对话就是后世广为
传诵的“七生报国”的由来(编的吧……如果都死了,这段对话是谁记录下来的啊?)。
之后,兄弟两人互刺而死,其余随从七十三人也都随主自尽,此时的正成年仅四十二岁。
在与正行的“樱井诀别”十天之后的五月二十六日,依照足利尊氏命令,正成的首级被
送到了居住在河内的楠木一族的手中,并被他的族人葬在了观心寺,葬在了他少年时学
习和成长的地方,而在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大楠公首塚”还仍然矗立在那里。
听闻正成的死讯后,天皇后醍醐赐正成戒名为“忠德院殿大圆义龙大居士”,但此举
为时已晚。现在给他遮凉的大树终于被尊氏砍倒了,建武政权已经是风烛残年,后醍醐
被迫率众于五月二十七日逃出京都。二十九日,足利尊氏率大军进入京都,并拥立被废
的光严天皇即位,建立了“北朝”。虽说后醍醐后来几经折腾在吉野建立“南朝”,但“壮
志未酬”的他还是于延元四年(1339)年八月十六日在吉野病故。而在此事之前,北畠
显家和新田义贞也已经相继战死,而南朝在苟延残喘四十余年后,最后向室町幕府第三
代将军足利义满投降。后醍醐的一生努力和楠木正成的苦心经营终成泡影。
【后记】
楠木正成死后,他的人品也受到后世的称道。据说正成在摄津和河内时,不只自己
生活节俭、体贴士卒,而且还减轻赋税,率领民众发展生产。他认为“凡诸政事,皆为
人民,而非为己”,这可能应该就是他学到的四恩中的“众生”吧。而从早期在金刚山的
游击战争到后来的凑川合战,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都有人追随,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很
得人心。这几个方面也证明了,他和建武政权的执政者的生活理念和政治观点并不一致。
对楠木正成的用兵手段的评价应该没有什么太大争议,他善于利用地势和使用诡计,
而且会在作战中运用一些非常规战法,这也可能是造成他的对手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从
《太平记》中的“智、仁、勇三德兼备之人”,到《梅松论》中的“贤才武略的勇士”,
很多赞誉之词都曾被加到其身上。但正成的“君臣大义”和“七生报国”思想,却给自
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些思想源头可能和宋代的儒学有关连。个人感觉这些思想从一
些方向上论断还应该是对社会有益的,现在的一些人们经常对“忠”和“义”之类的相
关思想嗤之以鼻,他们认为那属于封建社会残留的糟粕,而有些东西其实可能正是现在
人的大脑中所缺少的。就如同在矫枉过正以后,“性解放”思想被变味成“滥交”一样。
至于楠木正成的人生经历被拟讧政府利用,用于发展军国主义思想,那不应该算是正成
的过错。无论被称为“军神”还是“恶党”,那都是一些团体出于自己特殊的政治目的,
而给楠木正成扣上的帽子。也有人曾愿意把正成比做吾天朝的诸葛孔明,其实两者还是
有一定区别的,孔明是文治优于武略,而感觉正成则是相反。但两人却都同样是被视为
“智慧超群,为国为民”的化身,对主家也都怀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
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至于正成的功过,赤军殿(赤军长胜)曾有过“倒幕有功,保皇有过”的评价。从
后来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此后是室町幕府,再之后是江户幕府,大权一直掌握在武家
手中,天皇并无实权,所以后醍醐的天皇亲政可能的确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是历史不
一定是一直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曾数次“反复”,虽说此举
在现在的历史和政治中被定义为“必然”。个人认为,因后醍醐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南朝
最终覆灭,所以楠木正成在事业上算是个失败者。但他还是在倒幕战争中体现出了自己
的价值,至于到后来与足利尊氏敌对,这只能算是各为其主。也可以说,如果足利尊氏
过不了楠木正成和后醍醐等人这几道难关,那么他就没有资格重震武家。而关于建武新
政的失败原因,在下认为主要应该算是统治阶级的生活奢侈腐败和运用政治能力的失误
所致,而政体的弱点也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对楠木正成的评价不能仅仅用“错”或者
“对”来归结,此观点也可同样用于足利尊氏等人身上。
PS:东京千代田区皇居外苑二条桥附近的楠木正成骑马像,这个也应该
是最为著名者。于明治三十年(1897)所建,他与卫生间的大村益次郎
像,以及上野公园的西乡隆盛像一起被认为是东京三大铜像。
参考资料:
赤军长胜《楠木正成》
今公《清见太平记》
《太平记》
《梅松论》
《日本の苗字7000杰》
福田忠雄《南北朝の动乱と丹波地方》,《楠木正成と观心寺》
番外
1.楠木在征战之中确实是为了一个理想和目的能够付出一切的,但是他所支持的一
方确实已经是不适合当时历史了,不过精神确实可嘉。
日本之后把楠木的七生报国作为士兵愚忠的楷模,甚至衍生了自杀攻击的菊水特攻,
那就只能是悲哀了。
2.为什么楠木正成被称做军神?
“军神”楠木正成
日本史上有“军神”之称的将领共有3人,除了大名鼎鼎的上杉谦信,另一位就是
楠木正成。(另一位则是在日俄战争中久攻旅顺不下,白白害死6万日本士兵和自己的两
个儿子,并连累无数中国百姓的乃木希典。明治天皇驾崩时,乃木希典夫妇自杀殉死) 。
楠木正成幼名多闻丸,出生年月不详(也有的说他出生于1294年),生于河内国(今
大阪府)千早赤坂村。传说是橘氏的后裔,但尚难断定。最早记载楠木正成的名字是《太
平记》卷三。他于凑川合战中,战败自杀殉国,年仅四十三岁。
当时,对楠木正成的评价就有褒贬两说。以北朝为正统的人认为他逆臣贼子;在南
朝,则尊他为天皇的忠臣,甚至被誉为军神。后醍醐天皇追封他为正三位羽林中郎将。
1559年11月26日,正亲町天皇下敕,正式恢复了正成的忠臣名誉,世间对正成的看法
才随之改变。当年正成曾经激战过的广济寺,亦得到修复。
《太平记》将楠木正成描写成智仁勇兼备的良将、忠臣义士的楷模。随着此书的广
泛流传,楠木正成的名声大振。后来《太平记评判》、《碧山目录》、《历朝要记》、《捕木
正成传》、《大日本史论赞》、《日本外史》等都称颂了楠木正成的人格和兵法等。江户时
代独尊朱子学,提倡大义名分论,编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光国从正统思想(以南朝为正
统)出发,于1692年(元禄三年)在凑川重建楠木正成的墓,树立“呜呼忠臣楠子之墓”
的墓碑。碑高三米,碑身背后有明朝遗臣朱舜水作的赞,京都书法家冈村元春刻。从此
以后,楠木正成被日本人当作忠臣的模范,有口皆碑。特别是幕末志士都受他的影响,
成为推翻幕府建立明治政府的思想基础。
元治二年(1865)岛津久光、庆应三年(1867)德川庆胜、明治元年(1868)东久世通僖
等先后建议建造神社祭诏楠木正成。终于明治五年(1872)建立凑川神社(在神户市生田区
多闻街,也叫楠公社),主祭楠木正成,附祭其子正行、其弟正季等一族17人。其牌位
是明治天皇的辰笔。这样一来,楠木正成彻底从人变成神,并且后来被军阀、法西斯、
帝国主义利用,作为忠君爱国的榜样,驱使人民进行侵略战争,为他们去卖命。战前小
学教科书中楠木正成被尊祟为英雄,向小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战后,楠木正成的名
字虽然从教科书中删除,但1952年因凑川神社在战争中烧毁,建立了比以前更大的神社,
规定7月12日为祭日,为死亡战犯招魂,影响极坏。
后记
怎么说呢,楠木正成忠则忠矣,也确实是一位良将,但未必就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依在下之见,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应该不畏死,但也不做无谓的牺牲。在这一点上,在下
比较推崇的是高阪昌信的“不打无把握之仗”、武田信玄的“六分即胜”的军事思想。
纵观上杉谦信、楠木正成、乃木希典三人,并非都能征善战,特别是乃木希典,但
他们在军事生涯中都表现出对天皇或幕府的绝对忠诚,使其化身成为忠义的象征,才得
到“军神”称号的吧。
引用:
呜呼忠臣楠子之墓里面の碑文
幕末に天皇を国家最高の権威として尊崇する思想である尊王論(そんのうろん)
が高まると、正成に対する顕彰(けんしょう=隠れた功績・善行などをたたえ
て広く世間に知らせること)が盛んになり、1872(明治5)年、後に初代兵庫県
知事(初代内閣総理大臣)となる伊藤博文らの請願により、明治政府は楠木正成を祀
る湊川神社を創建し、別格官幣社(べっかくかんぺいしゃ=国家に功労のあった人を
まつる神社で、官幣小社と同格に扱われた。官幣社は、明治になって制定された社格
の一つで、宮内省より幣帛を奉献した神社。大・中・小および別格の4
段階に分けられており、皇室崇拝の神社や、天皇・皇族・功臣をまつる
神社が多い。第2次大戦後廃止された)に列した上で、正成の子正行以下16人を配
祀(はいし=神社の主祭神にそえて、その神と縁故のある他の神をまつること)する。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0:5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40035304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楠木正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楠木正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