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求婚词)
1, 论述高句丽壁画发展过程。
高句丽是三国之一,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其古坟文化,在形式分为两种:
一是石塚,一是石室封土坟,大部分壁画出现在这类墓中。中心一为中国吉林省的集安(古
称“国内城”),一是朝鲜的平壤。时间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4——5世纪)墓:“T(品)”的形式,多室墓,主要画的是墓主人生活风俗和
肖像画。
中期(5——6世纪)墓:“吕”形式,二室墓,主要画的是人物风俗画和四神图。
后期(6——7世纪》墓:“口”形式,单室墓,比较强调的是四神图。
1、 平壤地区的早期墓葬:
安岳三号墓,357年,黄海道安岳郡龙顺面柳雪里,1949年发现。以前室为中心的T
(品)”形多室墓。西侧有墓主夫妇像和起居壁画,和河北安平汉墓墓主肖像的关联,关于
墓主的身份引发争论,一说是冬寿,一说是高句丽美川王。在题材上与东汉墓葬有着继承
和变化: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古代圣人、忠孝人物、烈女题材和祥瑞图像消失,取而代之的
是庖厨、车马、行列图等世俗题材和女性题材。侧室屋顶和墓主肖像中的莲花图案,与佛
教因素的介入有关。
德兴里壁画墓,408年,平安南道大安市德兴里,壁画分为两层,上层神话传说,如
升仙辟邪图像、牛郎织女传说和狩猎图像,其中人头鸟身的形象可能与佛教的传入有关。
下层主要表现日常生活。前室后室北壁都出现墓主像,前者是公共的对外空间,绘画技法
上应用是透视法,后者是私人空间。前室西壁有《十三郡太守来拜图》,后室西壁出现建筑、
人马图像,东壁有莲花纹,
2、平壤地区的中期墓葬
双楹塚,平安南道龙冈郡池云面真池洞,5世纪,前室后室之间有八角形石柱,与早
期相比,无侧室,前室面积缩小,功能退化,图像变得简单,大多是装饰花纹。后室北部
的《墓主夫妇坐像》表现形式与神像相似,大小与其他人物无如同生活中的私人空间。与
后来的风俗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室顶的莲花花纹已经稳定下来。
高松塚,700年左右,在日本奈良明日香发现异,。5世纪初墓葬形式通过百济传到日
本,其服装形式与双楹塚相似,面部受到汉的影响。
3、 平壤地区的晚期墓葬
江西大墓,平安南道江西郡遇贤里, 6世纪,“口”字形单室墓,前室消失,墓主肖
像、出行图和生活题材消失,主要以四神图像为主。道教题材再次出现,佛教因素减弱。
流行忍冬唐草纹,飞天及藻井装饰与南朝晚期敦煌石窟相仿。
真坡里1号墓,平壤市龙山里,1941年发现。单室墓,四神图描绘更为活泼,
真坡里4号墓(温达将军和平冈公主墓)忍冬唐草纹成为相对固定的装饰花纹,莲花
仍是重要的装饰因素。
吉林集安地区的高句丽墓葬
按照墓室形制结构、壁画题材内容和形式风格划分:
1、 早期:约为4世纪中期——6世纪早期,相当于中国东晋十六国时代,代表墓
葬有角抵墓,舞踊墓等。
角抵墓,5世纪,前室被简化,不具备实际功能,主要壁画在后室(主室),有摔跤、
车马和墓主夫妇像,其中二女子坐像和双楹塚的二女子立像相似。墓顶有星象图。
舞踊墓,5世纪,内有角抵摔跤场面,身穿高句丽本民族服装的舞蹈者。后室西壁的
狩猎图,与现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狩猎图和中国的云山瑞兽铜纹管的图像相似。其中
对山脉的描绘,与江西大墓相比,由抽象转为具象。天顶的莲花四神图像复杂多样。
2、 中期,约为5世纪中期至6世纪早期,相当与中国北朝的前期,代表的墓葬:
长川1号墓,三室塚等
3、 晚期:约为6世纪中期前后,相当于中国北朝后期。代表墓葬,通沟四神塚,
集安五盔4号墓,5号墓。
2朝鲜时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以及朝鲜时代各阶段的代表画家。
总述:15世纪出现浙派样式主义,16世纪大规模出现追随者,17世纪金明国达到顶
峰开始衰退。
18世纪少之又少,18世纪秦再奚之后再难看到,他是韩国美术史上最后的浙派画家,
还看不出受到真景山水的影响,中国浙派蓝瑛作为结束后,南宗开始压倒浙派,而韩国的
转变则在其一个世纪以后。
18世纪真景山水盛行,发展到郑遂荣,不拘于实景的真景山水,而发展到了文人山水
阶段。
中国17世纪流行的南宗画风对韩国画发展有重要意义。
朝鲜中期传入的文人画思想经后期(18世纪)的展开开始流行,到末期(19世纪)
成为主流画风。朝鲜末期金正喜取代真景山水成为主流
据安辉睿分期法,朝鲜绘画发展风格样式可分为初、中、后、末期。
初期(1392——1550年):残存宋、元画风期间。
朝鲜初期流行的画风即代表画家:
1) 以北宋李、郭为基石的安坚派。
2) 以南宋马、夏派和南宋院体画风为基石的李上佐。
3) 以明代院体画风与浙派画风为基石的姜希颜。
4) 以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以来,形成的米法山水画风为基石的崔叔昌、李长孙、
徐文宝
中期(1550——1700年):受明院体和浙派画风的期间。
1) 安坚派画风等,继续保持朝鲜初期的画风,代表人物为李正根、李兴孝、李澄。
依旧是李郭派风格,但已经韩国特色的“粗逸”
2) 朝鲜初期经姜希颜等人所流入的浙派系画风,在此时期非常流行,代表人物金褆、
李庆胤、金明国。
3) 从中国传来的南宗文人画,朝鲜士大夫画家之中,有少数人士受其影响。
后期(1700——1850年):成立真景山水和风俗图而受南宗画风、吴门画派、清初各
种流派的期间。后期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继承朝鲜中期浙派的传统画风。一些已经受到西洋画派的影响,代表人物尹斗绪、
尹德熙、秦再奚、金斗樑。
二是中期传入的南宗画法,到后期非常盛行
三是郑鄯一派的真景山水画风。
真景山水的类别
1、 野外契会、诗会图
出现在高丽时代,在朝鲜初期和中期开始流行
在朝鲜后期继续延续
与文人契会有关的绘画。汉江边的济川亭。西湖边、蚕头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契会
场所。
2、别墅图
以首尔的山涧溪谷为中心。
性理学的传入和政治上的混乱和动荡时集中出现的原因
别墅图按照所描绘的居所的功能分为:
幽居图:文人日常生活的住处
精舍图:书斋或是书院
代表人物:郑鄯,抽象粗犷的笔墨
姜世晃。他放弃了郑鄯抽象的笔法样式,长卷形式,相对客观,准确地描绘风景,还
注明了各地的名字。
3、九曲图
16世纪开始出现在中国文人画中,17世纪朝鲜实景的九曲图出现,18、19世纪武夷
九曲图与高山九曲图并存。到姜世晃的《武夷九曲图》越来越形式化。
题材来源于中国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九曲溪的武夷九曲图。
武夷九曲图因为是朱子的隐居地、性理学的发源地而闻名。
韩国代表性九曲:
李珥(1536——1584)的石潭九曲
宋时烈(1607——1689)的华阳九谷
金寿增(1624——1701)的谷云九曲
4、宫中实景图
初期开始,中期很盛行,派使臣去中国的场面
5、名胜名所图
半鸟瞰式
两个特征:1横点作势的米点山水
2由垂直皴所塑造的石质的直耸山峰
流行的题材:一金刚山
李寅文
米点披麻大小斧劈皴,吴门风格,末期体现文人趣味
二首尔附近的风景
郑鄯 湿润的感觉,与金刚派不同,多用披麻斧劈皴表现雨后的山岭,中景近景以横笔
米点画树林。
6、纪行写景图
游览记录所见所感,后期朝鲜真景山水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高丽时期已出现,与纪行文学相结合得到发展。18世纪大量出现,尤其以金刚山为主
题。虽为表现实际景物,但增添了文学的内容。
韩时觉、郑鄯、
姜世晃兼有真景山水和南宗两种风格画风
郑遂荣 以简单笔墨表现韩国淡雅荒寂之美
末期(1850——1910年):真景山水、风俗图逐渐没落,但南宗画风范围越来越广泛
的期间。
南宗画风:
一直到朝鲜末金正喜?取代真景山水成为主流
代表人物:文人画家1沈师正(1707-1769)
早期从中国画谱中学来南宗画风
中期喜用斧劈皴
末期形成自己的风格
2李麟祥 对后朝影响很大
画院画家 虽以卖画为生,追求的是文人世界
金有声、李在宽
安徽省颍上县鲁口镇临淮村王台孜284号
三、论述朝鲜时代关于中、韩美术文化交流的情况。
韩国美术发展从朝鲜时代(1392-1945)以来,虽曾吸收过我国宋朝李郭画派与明朝
浙派、吴派及清朝扬州画派等形式技法,却能在骊探之余,结合其自身特殊的人文风貌与
地理环境,另辟新境,开创出风格鲜明的韩国画风。
中国画风流入朝鲜社会的途径,有几个可能性,分述如下:
(1)对欣赏中国绘画有兴趣的朝鲜帝王,命使臣买回;
(2)赴任到中国的使臣中,因为自己有兴趣而买回来;
(3)派遣使臣至中国时,朝鲜画家也一同前往,那些画家看了中国的画风,回国后便
开始模仿;
(4)贸易的商人购买中国画、画谱,带进朝鲜;
(5)中国使臣来朝鲜时,其本身便会画画,或有对绘画有兴趣的人揣如朝鲜等各种可
能性。
一朝鲜前期
绘画与中国的交流中心是明朝燕京。
1中国的使臣
朝鲜中期,明朝政府派遣到韩国的使臣朱之蕃
传入书籍:《顾氏画谱》
《十二画帖图》宣祖
2中国的民间画家 孟永光
1645年,朝鲜著名宫廷画家、图画署教授韩时觉曾经跟随高丽孝宗王来到北京,当面
接受清代宫廷画家第一人孟永光的指点、传授,跟着孟永光研习人物画。回到朝鲜后教授
李明郁,使其学得孟永光人物画心法,成为高丽王朝宫廷国画署成绩斐然的著名画家。
3到中国来的朝鲜使臣与画家
1455年和1465年姜希颜以副使的身份出使中国
1463年姜希孟再次以副使身份出访。
二、朝鲜中期
李桢在17世纪初出使中国,
提到中韩文化交流关系的崔岦 《简易堂集》,申钦 的《象村集》中有“赠李画师桢诗
序”,
赵之耕。
朝鲜大自然花鸟受林良影响很大
《海东号谱》记:“善画墨梅,以画入中原”。
1532年 苏世让 把《杭州西湖图》、《雪擁蓝关图》、《商山四皓图》、《玉堂春晓图》带
到朝鲜
金驲孙得十四幅江南古画。“岂知江南之画到燕北,又自北燕而到东土(朝鲜)也”。
三、朝鲜后期对清交流中主要活动的人物
金昌业、洪大荣、柳得恭,等均有文献记载
明末清初 版画对朝鲜后期绘画之影响
中国从十六世纪开始刊行的各种画谱中,对朝鲜绘画发展,画家习作具有影响力,以
《顾氏画谱》、《唐诗画谱》、《芥子园画传》。其中在山水画方面影响最大的,则是《顾氏画
谱》、《芥子园画传》。
当时,《顾氏画谱》不仅仅作为一本教人学画的绘画教材,或是闲时可卧游之资的观赏
口袋书。它在更多的时候充当了一部简明的图文结合的中国绘画史,甚至是品评“当代”
画家的一个“正宗”与否的标准。
在朝鲜画家的画中,有许多皆是参照模仿了其中的画。如沈师正的画里可以看到对画
谱中郭熙或董源的作品的模仿,再如郑鄯的《四时风景图》似倪瓒。许维将一些画谱中的
竖构图改为很构图摹写。
《芥子园画传》相较《顾氏画谱》开始出现对画的说明,是比较系统有理论根据的教
材范本。李东洲、姜宽植、韩正熙
4,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对给出的图像进行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说明。
这是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郑鄯在1734年所作的《金刚全图》。
在内容方面,主要描绘的是朝鲜名山大川的“真景山水”。是属于名胜名所图一类的金
刚山。这是朝鲜后期极为盛行的画种。在土山的脚下,按照登山的顺序,分别描绘了长安
寺,表训寺,正阳寺等。而整幅画的背景,则是冰雪覆盖的雄伟的金刚山主峰毗户峰,极
有气势。
在风格方面,重视对大自然的观察,努力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特征,使其风格奇特、
多样,富有独创性,对朝鲜现实主义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中标志性的特征是:“横点
作势”的米点山,“垂直皴”说所塑造的石质的直耸的山峰,半鸟瞰式的全景构图。这是郑
鄯中年以后逐渐摆脱清代画风影响,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开始实景写生的结果。他深为金
刚山的雄伟气势以及峭拔的山岩所陶醉,用一种类似冰柱的垂直皴法加以表现之。他以朝
鲜的山水实景,诸如松林、天空的云朵为蓝本,凭着自己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摆脱了早
年受到的中国清初文人画影响,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画法——“东国真景山水画”,
为朝鲜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18世纪真正具有朝鲜民族画风的著名画家。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0:53: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39990304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韩国美术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韩国美术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