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都是一家人)
诗句读后感范文五篇精选
古诗词是很优美的古人留下给我们的遗产,我们阅读他们写下一
定的读后感能有利于自己文笔的提升。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诗句
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诗句读后感1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
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
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
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
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
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
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
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
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
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
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
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
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
脍炙人口。
诗句读后感2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虽被贬到密
州,却不以己悲,在铁沟、黄茅冈尽显雄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此等豪情,氤氲于苏轼胸中,厚积薄发,彰显自己
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决心,不禁令人慨叹。
广阔的绿野,放眼望去,雄鹰展翅翱翔。苏轼驾驭铁骑,马儿嘶
鸣,疾驰而去,且学天骄弯弓射大雕。这,是洒脱的快乐!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又被贬入了
万丈深渊。把酒独饮,岂能自甘颓废耶?此乃苏轼也,虽屈于偏远之地,
岂可自弃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不羁的,甩开不尽的烦恼,用最旷达的胸怀接纳一切。在
乡间小院,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田间小路,他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自由豪放的快乐,在苏轼心底蔓延……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进宫与贬谪,苏轼选择了释怀。心中保
留了一方快乐的净土,那是在乡间修来的气度。忘却宫中的阿谀奉承、
权权相争,忘却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忘却当年的乌台诗
案,只待闲看时,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
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过眼烟云的浮华万千之下的超然的快乐!
苏轼是锦绣大宋中的一代才子,自是一家的他,把烦恼抛之脑后,
总会在诗词之中渲泄心中的快乐。这快乐积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的坦然,凝聚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激昂。把握
这份快乐,我的心中也似有一股豪迈之气荡漾开来……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
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
《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
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
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
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
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
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
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
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
独特风貌贯串于字里行间。《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新型游记的一篇代
表作。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
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
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
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
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
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
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
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
喜而笑"。
诗句读后感3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只是抒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
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
常小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
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
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
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
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
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
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 韩
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
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
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
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
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
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
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
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诗句读后感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
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
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
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
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
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
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
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
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
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
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
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
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
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
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
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
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
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
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
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
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
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
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
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
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
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
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
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
个人的灵魂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整首诗
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
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
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
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
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
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
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
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
原因呀。
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
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
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
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
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
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
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
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
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
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
“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
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
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
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
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
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
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
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
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
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
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
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
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
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
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
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诗句读后感5
出自盛唐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晓:早晨,天亮。
②闻:听见。
③啼鸟:鸟鸣。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
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
多少?
赏析
这首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
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
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
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
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
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
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
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
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
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
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
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
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
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
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
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9:1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34260304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句读后感范文五篇精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句读后感范文五篇精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