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贾岛

更新时间:2024-04-01 09:11:16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好文章推荐)

[贾岛推敲]贾岛

[贾岛推敲]贾岛

贾岛篇(1):贾岛和韩愈的故事

引导语:贾岛(779~843) 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韩愈(768~824)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字退之。贾岛和韩有什么故事呢

贾岛和韩愈的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清晨,贾岛打点行装后,就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去远方走

访自己的朋友李四。

李四叫李凝,他们小时候是同学,长大后,李凝因成绩优异到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

上了国子监,而贾岛上了乡学。他们从此就分开了。前几天,李凝打电话告诉贾岛邀请贾

岛到他家里来玩,并请他吃饭。然而,贾岛大老远的来到李凝房前,以为能饱餐一顿,谁

知李凝不在家,大门被“铁将军”牢牢地把守着。邻居告诉贾岛,李凝随旅游团到黄山旅

游去了,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回来。于是,贾岛决定写一首诗当纸条放在门缝里,告诉李凝

自己已经来过了。作诗时,被诗中的一个字给难倒了,贾岛是一个用词既严谨又讲究创新

的人,他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骑在小毛驴上,急的团团转。就在这

时,一只庞大的仪仗队从贾岛面前经过。而他却还想着用哪个字好,在不知不觉中,小毛

驴就带着他走进了仪仗队。突然,几个士兵把贾岛从小毛驴上拽下来并按倒在地,还说: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敢闯进我们老爷的仪仗队。”而贾岛还自言自语地

说:“到底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好像还没有睡醒。这时,坐在账蓬里的

韩愈看到外面非常乱,就大声问:“怎么回事”“有一个人闯进了我们的仪仗队。”一个

第 1 页 共 5 页

士兵说。韩愈满脸疑惑地说:“你是谁为什么要闯入我的仪仗队”贾岛这才“清醒”,

说:“老爷,我叫贾岛,我的朋友李凝请我吃饭,但他不在家,我想写首诗当纸条放在门

缝里。但是有个字,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更恰当。”韩愈听后,知道这是

一个读书人。自己也是一个读书人,于是就有了好感。于是,生气地对士兵说:“放肆,

还不快把这位先生扶起来。”士兵一听老爷的话,连忙扶起贾岛。

韩愈想一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就对贾岛说:“今天你也不用

走了,我也就地扎营,我来陪你一起讨论是用哪个字好。”韩愈又对身边的人命令道:

“去,赶快准备好酒好菜,我要和这位贾岛先生好好推敲推敲。”于是,韩愈和贾岛共同

坐进帐篷里,一边饮酒,一边讨论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建议道:“我让

士兵装个门,你在外面,我在里面,你先推后敲,我们看看哪样更好。”贾岛同意了。实

验中,贾岛先推,韩愈说:“有声音,还可以。”贾岛又敲了几下,韩愈说:“这样更

好,既有声音,又有礼貌。”贾岛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韩先生说得有道理,用

“、‘敲’更为恰当。那就按韩相声您说的,用‘敲’。”说罢,两人高兴地共同举起杯

来,畅快地一饮而尽了。贾岛微醉中还不忘赶紧写好诗歌,然后由几位官兵搀扶着来到李

凝家门前,把纸条放在门缝里,然后,回来又和韩愈长谈至深夜。

过了一段时间,李凝旅游回来了,当他打开门,就发现门缝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

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

第 2 页 共 5 页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比,幽期不负言。

李凝看后,觉得很对不起贾岛,就亲自登门拜访,道歉。

从此以后,贾岛、李凝和韩愈都成了好朋友。

贾岛篇(2):贾岛推敲的历史典故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

“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

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

“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

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

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

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

不了诗人了。一天,贾岛骑着毛驴走在京城长安的大街上,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

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吟完之后,又想将“敲”字改用“推”字,犹豫不

决,于是,一边思考,一边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动作。

当时韩愈做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的仪仗

面前,还在不停地做着手势,结果冲撞了韩愈的马队,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

第 3 页 共 5 页

如实地将自己刚才骑在驴上所得的诗句告之,还把因为斟酌“推”、“敲”二字而来不及

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

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并且

两人并排回家,一同议论做诗的方法,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唐代诗人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年轻时因考试不中,曾出家当过和尚,法名无

本。后来又还俗应试,到底没有考进进士,只做过长江主簿等小官,医生穷愁潦倒。他的

诗风格清丽,非常注重锻字炼句。 《隋唐嘉话》、《唐诗纪事》和《苕溪渔隐从话》都载

有他的这样一则故事:

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道: 鸟

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

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

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地随着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

姿势。这时,著名的大作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韩愈恰巧从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

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罪。贾岛这时

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

到韩愈马前。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很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

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

第 4 页 共 5 页

两人于是并骑而行,谈了一些关于诗文写作的问题。从此成了朋友。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后来,形容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就叫

推敲。

上述贾岛的诗句,见《题李凝幽居》,是一首五律,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

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形容做事要反复琢磨、斟酌,力求精益求精。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后来,形容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就叫

推敲。

[贾岛推敲的历史典故]

第 5 页 共 5 页

[贾岛推敲]贾岛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9:1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3387662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贾岛推敲]贾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贾岛推敲]贾岛.pdf

标签:没有   推敲   回避   反复   京城   形容   仪仗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