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邦普)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
的目标。下面给大家分享《角的度量》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
在《角的度量》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要上好一
堂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布鲁纳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
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我认为在数学的教学设计中
更应该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水平。我在执教
《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力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领自主学习,捕捉观察亮点。
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
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
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认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
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他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
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
发现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现较难。可在课上
有一学生发现:“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
现:“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及时
捕捉学生观察中的亮点,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个小
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二、利用直观教具,突破知识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两组角让学生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
很容易看出第一组角的大小关系,而第二组角的大小很接近,学生出
现了不同意见,我借此机会引入上边介绍的新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测
量方法以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第一组角的度数,再让学生算一算
两个角相差多少度,以此来巩固测量方法。
在测量第二组角的时候,因为这组角边的长度悬殊大开口方向不
同,也就出现不同的测量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灵活掌握角的测量方法。
经测量学生发现这组角的大小是相等的,在此我设计了思考填空:角
的大小与()无关。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加深学生对此结论的印象,我拿出自己用电视天线做成的“活动
角”,先延长角的一条边问学生角的大小怎样,再使另一条边更长让
学生再次观察,然后又依此缩短两条边,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角
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不仅如此,我通过追问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
入: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提示学生从角的定义考虑。学
生茅塞顿开:角的两条边不就是两条射线吗,它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当学生正处于发现的快乐当中时,我又问学生: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
关呢?这一问题又引起学生的沉思,学生利用“活动角”这个教具很
快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老师的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考深入了,完全
沉浸在探索新知的乐趣中,难点被不知不觉地突破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很多收获,还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孩子比较拘谨。没有平时上课表现那么
活跃,原因有二,一是到了四年级,学生没有了在低段那种“初生牛
犊不怕虎”精神。敢说的他们变得害怕说错。课后和孩子们聊天,我
开玩笑地说,你们今天在课上怎么没有平时那么“疯狂”啊?小A说:
老师,我的后面就坐着王健老师,本来我很想说,可是我怕说错。小B
说:我看见陆老师走来走去看我们的.草稿纸,我以为我们都写错了,
所以我都不敢大声说。小才说:王老师,你今天的笑容没有平时那么
好,我们以为自己表现不够好……孩子们的表述可以看出,他们没有放
开,可能我的设计没有充分、渲染气氛,导致孩子们太拘谨,没有放
开,没有做到敢说敢做。公开课主题彰显力度不够。
二、本节课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比较多,作为老师,担心学生没有
充分掌握,担心学生不会量角,担心学生不会总结量角的方法太多的
“不放心”促使老师始终“扶着”学生走,学生没有自由学习空间。
三、在以后的课堂上,作为老师,我要始终提醒自己,这群学生
很棒,相信他们吧!他们会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老师可以“省省心”
了。老师更多的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将深奥难懂的
知识分解在有趣轻松的谈话中。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2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阶段
几何初步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操作性课题,感觉比较抽象、枯
燥。这节课中数学概念教多,有1°的认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
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
言,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故事讲述、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还让学生
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画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
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刚开始我发现有些学生拿着量角
器就想量角,但却不知怎么放在要量的角上。于是我及时让学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认
识量角器时,我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
有什么发现。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回答很不错,如:
“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
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
读角时学生却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这时我让学生在量
角器上读出内圈和外圈相对的两个角的度数如(30°、150°),学生通
过这两个角的认读,认识到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
楚。同时还要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这样可以让学生
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
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
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说如何量
角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
《角的度量》一课一直是我感到难以教学知识点。数学概念多,
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
言,同时知识盲点也比较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
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
破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是感知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我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去比
较两个角哪个角大?有人认为角1大,有人认为角2大。当他们在争
论不休时,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从而产
生学习需求。
第二层是结合之前所学的度量知识,发现度量其实就是找到需要
度量的对象含有多少个“度量单位”,那么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呢?
从而引出后续内容。
第三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
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
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较好的观察、总结能力
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这些数的
排列有规律,一个从左往右,一个从右往左,中间正好都是90”;
“我发现量角器上90这个刻度与量角器上最下面这个刻度交叉在一个
小点上”;“我从最大的刻度数是180这个数上猜测到量角器是把半
圆平均分成180份”;“我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半圆,最中间有一个
点”。你看学生研究得多认真,观察得多仔细!
第四层是实际动手测量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出现问题较多的是,
学生会把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明明量对了却读错读数。为了避
免这样的错误,我要求学生量角前先观察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这
样就能很多程度上避免这类错误了。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4
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
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对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实
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
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
解的,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上面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一开始出现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大小。然
后问能具体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吗?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
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
3个层次进行教学。
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
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课前
我想象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我的想法是好的,但课堂中
学生的回答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学生的表现一点而也不活跃,举手
发言的只有几个。在量并说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层次
来学习的:
(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在量角器上读出两个角的度数。
因为读角时学生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学生通过这
两个角的认读,深有体会地说: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
看清楚。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
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
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
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我用尝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求量角的
方法。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而且讲量的方
法时学生也讲得很不好。在此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学的并不透彻,
还有部分学生不懂。但我引导的也不够就匆匆收场。课前备课时只想
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并没有充分备学生。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6:5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255623043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