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夜深知雪重)
度量教学反思
度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
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度量教学
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度量教学反思1
这是一堂练习课,主要是巩固昨天学习的度量角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
握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
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鉴于此,本堂练习课,我摒弃了简单重复的量角练习。从量角的基本
方法复习、重现,到量不同方位角时量角器的摆放,以及内圈、外圈度数的确认,
每个环节,力图解决学生实际量角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巩固量角的方法。
本堂课练习形式多样,动手操作与理性辨析相结合,个人练习与他人合作,
集体交流相结合。尤其是竞赛量角和分工量角,学生表现积极。避免了练习课的
枯燥,课堂教学环节顺畅,气氛活跃。本节课教学既注重对获取知识过程的探究,
又把握住对探究结果的理解。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训练落到实处。
教学时,书中的每道习题都深入挖掘,将其价值最大化。虽然时间稍多些,但效
果明显。本堂课练习题目层次分明,从最基础的量角器摆放、读刻度的练习,到
灵活量角训练,再到拓展练习,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力求提升学生的能力。通过
练习,绝大部分同学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并且熟悉了量角的'一些技巧,比如有
选择的确定始边,适当的延长所量角的边的长度。
教学中,仍然存在少数学生对量角器的摆放不够熟练,练习时还有个别学生
对读内外圈刻度把握不准的问题。学生量角时由于重合顶点与边不够精准,量出
的角会出现些许误差。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在后面的复习和作业时跟进,个别学
生需课后辅导。
综观这堂练习课,总体上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了量角的
方法。由于容量较大,学生速度还不够快,后面拓展部分练习时间不够充分。P20
第7题可考虑分工合作,为后面教学留出时间。
度量教学反思2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学
习知道计量角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二是认识量角器,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这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角的基
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课中知识点
较多,而新知识又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师讲,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
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
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测量技能。
通过目测大小比较接近的角来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是通
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让学生自学课本,了
解内外圈刻度的作用。并采取了边操作边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
实践相结合。巩固新知:设置了几个判断题,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看到内外圈刻
度的区别,明确我们在读熟的时候是读的.哪个数。然后通过实际度数,猜一猜
的小游戏,巩固了这一知识点。最后回到开课时的问题:“角2和角3哪个大?”
学生用量角器就可以轻轻松松解决问题了。在实际上课的时候,课堂情况千变万
化,与我们的设计是会有出入的。学生不会完完全全按照我们预设的情境去一步
一步走完课,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
认认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
他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
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发现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现较难。
可在课上有一学生发现:“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现:
“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及时捕捉学生观察中
的亮点,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个小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
心点。还有学生反反复复搞不清楚如何做到“两对齐”,如果角是端端正正的角,
他能正确测量,角发生变化,就找不到中心点了,好不容易中心点对齐了又那条
零刻度线又偏了。我就让他先找点,点对齐了再找线,一步一步来,还是可以正
确测量的。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
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6:5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25478179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度量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度量教学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