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妇联活动方案)
土壤中氮,钾,磷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测定土壤中氮、磷、钾 ,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氮,磷,钾测
定方法的特点和理化性质。联合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开氏法,火焰原光度法,分
光光度法,扩散定氮法,原子吸收法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关键词:土壤,氮,钾,磷,测定方法
前言:氮、磷、钾、等大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虽然作物对这些元素
需要的量相差很大,但是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的作用同等重要,而且不可相互代替。过
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不仅会对作物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
引起缺素症
[1]
。
正文 钾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对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抗逆性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通常作物体内钾含量一般为干物质重的1% ~5% ,约占灰分重量的50%左右。
作物吸钾量大而钾矿资源有限,使得我国农田土壤钾素多年来一直处于亏缺状态。只有土
壤全钾量的变化在理论上能准确反应土壤钾素变化,但土壤全钾量远高于土壤中的有效钾
量,其取样或测定误差即可掩盖土壤有效钾的变化量。基于我国农田土壤钾素普遍亏缺并
日趋严重的现状,寻找一个准确测定土壤有效钾素变化的方法,对准确评估农田土壤钾素
耗竭速率、预测我国钾肥的市场需求、指导钾肥的合理分配和平衡施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 其
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
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土壤全
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
1
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
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
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
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
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
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自施肥、生
物固氮、雨水和灌溉水,后二者对土壤氮贡献很小,施肥是耕作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而
自然土壤的氮素主要来自生物固氮。土壤含氮量受植被、温度、耕作、施肥等影响,一般
耕地表层含氮量为 0.05%~0.30%,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氮量在
0.50%~0.60%以上。我国土壤的含氮量,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减少。进入土壤中的
各种形态的氮素,无论是化学肥料,有机肥料,都可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进行相互转化
[3]
。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若土壤没有充足的磷,又得不到外界补充,则植物生长将受限
制。土壤磷的含量不像氮、钾等其他大量元素那样多。大多数土壤20厘米表层中含磷7~
167公斤/亩,平均67公斤/亩,少雨地区的生荒土壤含磷量较高。相反对植物有效的土壤
磷可能完全是另一码事。由于淋失和作物带走的磷一般很少,因此施磷肥会使磷在土壤表
层积累,尤其是种过马铃薯、蔬菜、柑橘等大量施肥作物的土壤更容易积累磷。另一方面,
一旦作物带走的磷超过化肥、粪肥和作物残体归还土壤的量,植物可利用的土壤磷就逐渐
减少。
作物生长所能利用的土壤磷称为有效磷。这个词也指用各种溶剂浸提出的土壤磷。浸
提剂包括水、稀酸、稀碱和盐溶液等。浸提剂应能反映出为作物供磷的主要因子的作用,
这样才能最有效地预测作物对磷肥的反应。土壤磷的含量(数量因素)和土壤溶液的磷浓
度(强度因素)是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但实际上常用的浸提剂通常只能体现一个影响因素
2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5:3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20676624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土壤中氮,钾,磷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土壤中氮,钾,磷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