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长洲苑)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
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四章》的原
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四章》翻译: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
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
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道德经·第四章》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
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
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
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
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道德经·第四章》解读:
把“道”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
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会使蕴含的丰富性、概括性、抽象性
和外延性得到能动和富于想象力的发挥,老子对道的这种不拘常规的描述方式,给予后来
道家人物自由放荡的思想和行为以先导和启迪意义。
最引人深思的例子,是对庄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发挥和艺术形象想象力的极度夸张的
影响。《庄子·德充符》写了好几个奇丑无比的得道之士,如断脚的叔山无趾,生着瘤子
的瓮大瘿,弯腰驼背又没有嘴唇的支离无胯,等等。可这样的人,偏偏国君看其顺眼,男
人们乐于相处,女人们甚至争着相嫁。究其缘由,就因为这些人悟道天然,形显而德美,
内在的道德美胜过了外在的形体丑。《庄子》一书中,像这样用放荡的思维和古怪的事例
来阐说道理的篇章,可谓比比皆是。他说厉鬼与西施“道通为一”,说中央之帝浑地被人
为凿出“七窍“而丢了命,诸如此类,都体现出这种特征。
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对于后来魏晋时期玄学的自由发挥,也有其直接的承袭关系。
玄学在残酷的政治高压下,以真对世俗礼教的束缚,主张人性的解放、服膺于自然为其宗
旨。号称付林七贤的刘伶,佯狂纵酒,放荡形骸。一次,他饮酒大醉,脱衣裸形在屋里。
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刘伶却回答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房屋当作衣裤,你又为什么走
到我的裤子中来呢?”这种看似怪诞的言行,却真实反映了清谈人物对人与自然关系、以
及对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
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
最高境界。刘伶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行,正是对世俗和礼教的唾弃,正是把自己的精神、
肉体融合到自然广大深厚怀抱里的一种实践。
“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魏晋名士的名言。对现实礼教的鄙弃,对自然天性的追求,
使得思想放荡、性格不羁的他们,在世俗的眼中总是显得那么奇异怪诞、格格不入。那个
临刑前还要弹奏一曲《广陵散》的嵇康,就是一个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思想放荡者。他竟然
对一向被视为“凶逆”的管叔、蔡叔给予新评价,认为其“未为不贤”,只是“不达圣权”
而已;不仅如此,他还无法无天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诸如此类,他都表现出一种独立
不羁的人格精神,千载而后,仍让人不能不感叹敬佩。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店铺为大家整理
了《道德经第四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四章》 作者:李耳 道冲,
而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1:5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07593262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翻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