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学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杂家”之学】

更新时间:2024-04-01 01:50:17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杂家学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杂家”之学】

杂家学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杂家”之学】

长期以来,对“杂”的概念的认识和对杂家的评价争议不断。褒之者赞其包容万象,

意义非凡;贬之者视其杂乱无章,缺乏主旨。杂家作为诸子百家中之一家,经历了漫长的

发展,其意义也有所变化。

杂家之名,要追溯至《汉书·艺文志》。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乱,群雄并起,界也

异常活跃,各家学说层出不穷,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班固《汉书·艺文志》将诸子百

家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并

对“杂家”这样阐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

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其后的《隋书·经籍

志》在子部书类中开列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九

家,也将杂家作为单独的一家列出。并在小序中阐述道:“杂者,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

意,以见王者之化,无所不冠者也。”“放者为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学,言非而博,是

以杂错漫羡,而无所指归。”《隋志》上承《汉志》,认为杂家兼通诸家,包容万象,可以

见证王者之治。只是,杂家因其杂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弊端,放荡者为之,便容易成为杂

乱无章之作,杂而不融,缺少主旨。由此可见,当时所谓的“杂家”,实际是一种集合儒、

墨、名、法等众家学说,融汇贯通而成为自己一家之言的专门学说。班固《汉书·艺文志》

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作为“可观”的九家之一,它在当时还是很有价值,

有一定影响力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杂”的概念的认识逐渐发生改变,对杂家的分析与评价也

日益改变。至《四库全书总目》,这种变化尤其明显。《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分十四类。“儒

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

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子部总叙称其

“群言岐出,不名一类,总为荟萃,皆可采摭菁英”。十四类中的杂家类居于谱录类之后,

类书类之前。子部杂家类又包括六个小类:杂学之属,杂考之属,杂说之属,杂品之属,杂

纂之属,杂编之属。小序对各类的具体解释如下:“以立说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议论

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旁究物理,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类辑旧文,堡兼众轨者谓之杂纂;合刻

诸书,不名一体者杂编。”《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的小序提到此书对杂家的看法和

分类的依据:“衰周之季,百氏争鸣;立说著书,各为流品,《汉志》所列备矣。或其学不传,

后无所述;或其名不美,人不肯居。故绝续不同,不能一概著录。后人株守旧文,于是墨家

仅《墨子》、《晏子》二书;名家仅《公孙龙子》、《尹文子》、《人物志》三书。纵横家仅《鬼

谷子》一书,亦别立标题,自为支派。此拘泥于门目之过也。黄虞很《千顷堂书目》于寥寥

不能成类者并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班固所谓合儒墨,兼名法也。变而得宜,于例

为善。”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便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之例合

并诸家入杂家,将《汉书·艺文志》所列名家的《尹文子》、《公孙龙子》,法家的《慎子》,

道家的《鬻子》等,都归为杂家一类。以为此举是“变而得宜,于例为善”,更符合当时的

学术发展。然而班固所说“合儒、墨,兼名、法”的杂家是作为一个学术流派,融合了各

家思想而为己所用,在思想内容上显示出儒墨名法的某些特征,而不是真正的将各家思想

的学说看成一个整体,分为一类。班固所说的“杂”不是单纯的无所不包,而是学术融合。

《四库总目》虽也依班固之例列出杂家,却将杂家之“杂”理解为无所不包的“庞杂”,

有一定的误解。而且,墨家、名家、纵横家等这几派学说虽不是显学,却是自成体系的一

家之说,这点没有异议,只是后世很少有人继承研究,前人传承下来的有关这几类学说的

书籍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消亡,造成学说的没落。《四库全书总目》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正

统地位,维护封建统治政权,对与儒家不相契合的学说采取抵制态度,这种分类很难说没

有这方面的影响。到此时,原本可以通王者之治的一家之说,已经失去了它作为专门学派

的地位,成为子部的一个附属性类别,作为一些难以分类的,学说不显的学派的集合地而

存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杂乱之学”。

后世学者对《四库总目》子部杂家类合并名、墨、纵横诸家也有不少论述。余嘉锡先

生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考虑,批评其分类的疏漏,认为名、墨、纵横各家学说思想不同,而

《总目》杂家合并诸家,“非所以剖析条流,辨章学术也”。并反驳《四库总目》所提出的

“名、墨、纵横失儒之本原,便为杂学”,因而应入杂家的观点,提出了“则九流十家,孰

非儒之失其本原者?何不变子部为杂部?合十家为一家乎”的疑问。《总目》反映了当时图书

存佚的真实情况,但它站在维护儒学正统的立场上,对诸子除儒家之外的学派采取的是排

斥态度。清代撰修《四库全书》的目的即“以阐圣学明王道者为主,不以百氏杂学为重也”。

合并诸家入杂家应当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很不可取的。窃以

为,《四库总目》以墨家、名家等其学所传甚少而不将其单独列出,只是统一归到杂家,而

不顾及到作为单独的一种学说,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学术思想,有无可替代的学术地位,

作为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学说,虽比不上儒道两家的影响深远,却也是中国文化精神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其各家并入杂家,有失偏颇。

《四库总目》杂家类中还有一定的西学著作,明清之际传入的西方学术主要是天主教

和天文算学。天文算学得到清初统治者的认同,其著作被收入子部天文类当中,对当时的天文

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天主教虽然在民间有一定影响,但被统治阶级视为异端,天主教著作也

同时被打入杂学存目之中。杂学之属存目所录西学著作主要是有关天主教教义的著述。由

此也可看出,西学在当时的传播情况。西学在清代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天文、算学等

得到了重视,但当时学者对西学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天主教并不了解,作为新兴学识,

没有受到重视,在分类问题上暂且将其归为杂家,且各书提要中对这两类学术进行了不遗

余力的批判。

杂家类作为一个特殊的分类,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在清代,

杂家已不像原来那样受到重视,成为一家之学,但不管怎样,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的学术发展状况,使我们看到在正统学术之外,还有一批当时学者难以归类的,所谓“杂

乱”的文献存在,认真细致的分析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一些新兴学术思潮,亦或是民间学

术发展,还原历史时期的学术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雷坤.《四库提要》子部杂家与明清学术的新发展[J].河南馆学刊,2003,23(2).

程有庆.“杂家”与“杂家类”浅说[J].文献,2002(3).

刘春华.由“思想流派”之杂到“庞杂”之杂——论中国古代书目子部杂家著录内容

的演变[J].淮北师范学报(哲学科学版),2011,32(6).

杂家学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杂家”之学】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1:5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907417304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杂家学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杂家”之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杂家学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杂家”之学】.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杂家   学说   总目   子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