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综述论文)
教学设计格式
清城区优秀教学设计格式
1、教学设计应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在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
部分。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
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
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
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
计”。
二、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
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 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 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
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
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
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
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
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
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
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
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篇二: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教学设计格式及要求
(一)教学设计、论文纸介质稿打印及电子稿设置要求:
1、题目:3号黑体居中;
1 / 5
教学设计格式
2、编写者单位及姓名:课题下空一行居中5号宋体;
3、正文:在“编写者单位及姓名”下空两行4号宋体;
4、行距为“段落中固定值25磅”,左、右边距为2,上边距为2,下边距为3,需设置
页码,纸介质稿需学校加盖公章。
5、a4纸打印。
(二)教学案例录像要求:
所有授课建议采用双机现场录制,要求内容完整,图像清晰、画面稳定,无马赛克现
象,声画同步,音响效果真实,无失真和噪声的干扰。
(三)光盘制作要求:
光盘封面要注明送课市、县、学校、授课人、授课内容(科目、年级、课名)、使用设
备模式等信息,光盘包装良好。
1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
××××(课题名称)
(所用教材的版本及课题所在章节)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特点及相应对策)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及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什么策略或方法,如何运用,达到什么目的)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什么媒体,何时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选用现
代化教学媒体和现成的优质教学资源(“新跨越”系列资源和《陕西省中小学电教教材目录》
上的资源),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有效提升新课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反馈等各个
教学环节的效益)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板书设计
八、练习设计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十、教材复印件(3份)
2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二)
3
4
5
篇三:教学设计标准格式
教学设计标准格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三、教材分析
1. 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课时要求:
四、教学理念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
九、学习评价 十、教学反思
范例: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 / 5
教学设计格式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
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增强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
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
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
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
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课程的
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
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
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
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
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
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
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
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 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
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
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
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
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
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
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
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
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就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端系统相互
通信和共享资源的一类网络,它本身不必再有类型可分。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教学时应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
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认识,对网络进行分类的目的,应能体现出不同网络类型
之间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对每一中网络的特性的叙述,都是从“网络作用(覆
盖)范围”这一点上切入,然后在拓扑结构形式、传输介质与容量、通信资源利用方式、应用
与服务等几个方面突出他们的特征。
4.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对网络知识有了
3 / 5
教学设计格式
一些了解和应用经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学生往往是对网络知识有较强的求
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网
络
建设情况不同,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
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本节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使实践与理论相匹配,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
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
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
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
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六、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
计算机网络概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
已有的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人为地将理论与现实剥
离,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地考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作为参观活动课的形式
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有助于交流的开展。如
果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替代。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在参观过程
中建议可以安排机房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员充当一个介绍者的角色,介绍的内容与流程与教师事
先商定好,教师在参观的过程中也作为一个观察者身份参与其中。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学
生的兴趣,恰当的充当一个提问者的角色,集中学生观察的焦点,提高考察的效果。
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知
识要点和适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分组,由于是第一节网络课,可以从简单入手,按原始座位2
人一分组,方便控制与管理。
七、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学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
九、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参观学校校园网,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消除了部分学生对
网络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兴趣。通过分组动手设计校园网络拓扑图,促进学生对网
络的体系结构有一个较深层次的思考。
评价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在对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综合反映。教师可以结合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通过收集学生的网络拓扑图作
品,以及让学生参与在线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调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本的课
后练习,了解学生对于网络基本感念的掌握情况。
十、教学反思
作为网络技术的第一节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课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同时又要解开学生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需要通过一次实地的网络考察来了解具
体的网络知识,而这需要老师与学校的网络中心联络好,提前做好安排,要求学校的网络管理
员现身说法,而且应当协商好网络管理员介绍的内容,使到学生能获得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相
应信息,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在本课中又安排了一个任务给学生,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了解到
的校园网相关信息,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网络拓扑图,这个任务对于上第一节网络课的学生是
又新奇又有挑战性,而作品一般都不会很标准,很专业。其实设计这个任务,目的是为了加深
学生对网络结构的认识,在观念上更深入了解网络架构,作品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
程,学生有了实际的考察也有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氛围,借助于对学
生拓扑图的分析和评价,灌输入网络相关的功能,结构与应用等技术内涵,从而使学生对网络
技术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
4 / 5
教学设计格式
十一、专家点评
值得借鉴之处:
本设计作者在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以生动的教学过程落实并发展了教材的设
计意图,通过《网上在线课堂》让学生解开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同时学生能了解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完成“校园网络拓扑图”任务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相互的
时间差,完成校园网络的实际考察和校园网络简略拓扑图的设计,其教学设计思路新颖,既能
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面临挑战,这一点对优生培养尤其有利。结合作者的“教学反
思”,可以认为这种设计是成功的。 尚需考虑的问题:
至于作者所谈到的“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意在要学生全面了解网络的应用及功能,
这是值得考虑的。首先,所有理念不见得都要在一堂课上都呈现出来,毕竟这是本教材的第一
节课;其次,网络的应用及功能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中,不好简单地加以概括。
(东莞市信息技术教研中心组、东莞中学 廖玉能)篇四: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
2. 篇五:教学设计格式
教学设计格式
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
一、教学设计可考虑的几个要素
1、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的理念 4、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与突破 7、教学环节设计的
意图阐释 10、师生教学的互动策略 13、知识延伸与拓展 新。
2、教材钻研(纵探与横析) 3、学情分析与课堂实施策略 5、多媒体辅助的有效
性选择 6、目标设定与达成预测 8、启合承接的精要陈述
9、教法探索与学法指导
11、课堂思维流向预测与对策 12、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 14、板书提示与课件
讲义
15、设计体会或教学反思
上述15个要素切忌面面俱到,根据学生、教师、学科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重在特色
呈现与教学创
二、教学设计可参考的流程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与定位在教案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应成为教案设
计的主线。设计时要考虑为什么是重点、难点,要考虑如何去强调重点、突破难点、阐释疑
点,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手段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5 / 5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5:4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71362178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设计格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设计格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