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我辞职了)
科学家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著名科学家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
吧!
著名科学家事迹篇1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为了写《本草
纲目》,几乎读遍了所有的古医书,走了万里路,他想把自然界所有
的药都写进这本书里。《本草纲目》问世以后,在国内外广泛流传,
成为中医案头必备的书。这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举世闻名的巨著
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李时珍不愧为世人敬仰的伟大的
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伟大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
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通过刻苦钻
研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
章。祖冲之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
本书中介绍的第三位科学家是达尔文,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种
种磨难,不仅采集到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记下了几大本观察
日记,写出了多篇论文,更重要的是他抛弃了“特创论”的观点,得
出了一个科学结论,那就是生物进化论。他还用20多年的心血写出
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它对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一位科学家是爱迪生,这位美国的伟大发明家,在他的一生
中,凭着智慧和勤奋,完成了2019多种发明。正是这些发明,给当
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他智慧的福荫。他虽然故去了,
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全世界。
有人说:“他们都是天才。”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勤奋努力,
刻苦钻研才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
要成才,必须做到:不怕苦、有毅力,还要从小开始。我虽然还
不会谈很多的道理,但有一点我深有体会:要向几位科学家学习,踏
实认真,一丝不苟地学好本领,将来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
类有较大贡献的人。
著名科学家事迹篇2
强生、罗氏、拜耳、雅培,说起血糖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
四大品牌,就像说《射雕英雄传》的武林高手时,必称东邪、西毒、
南帝、北丐一样。但是,几年前,美国一款Nova血糖仪横空出世,
随后强生悄悄退出了美国医院市场,同时在中国医院大力推广Nova
血糖仪。
这一市场突变的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叫蔡晓华,美籍华人,
Nova血糖仪研发者,如今是三诺生物的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
2019年9月,北京京西宾馆,蔡晓华作为新侨“创新人才”,
获得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血糖仪领域的
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前,他还入选2019湖南高端人才
“百人计划”。
美籍华人、博士后、高收入——如果这描述的正是眼下的你,那
你一定觉得未来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50岁以前的蔡晓华也曾这样
想。只不过,他接下来的选择让一些人看不懂——放弃在美国的一切,
回到中国,从头开始。回到中国后的蔡晓华,出任长沙企业三诺生物
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由他率领团队研发
的中国第一款医院级血糖监测系统“金系列”将于年内上市,有望打
破洋品牌长期以来对中国血糖仪医院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垄断。
求学:师承美国电化学泰斗级人物
青年时期的蔡晓华可以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他27岁获得武汉大
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后以人才引进方式前往海南大学任教,28岁
就晋升为副教授。
1997年初,蔡晓华进入世界医疗仪器领域前20名的美国Nova
公司工作,并研发出世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医院级血糖仪,目前在
欧美各大药店均有销售,并被许多同行作为黄金标准。在公司,他拿
着令人羡慕的髙薪,妻子在美国也有很好的工作,两个女儿都在美国
读书,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立志:一定要回中国造福家乡人民
如此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谁都认为蔡晓华这一生肯定就在美国
度过了,但蔡晓华并不这么想。“我总觉得心里很失落,感觉少了点
什么。”蔡晓华说,“在外漂泊20多年,我的根在中国,我很想回
中国创业,想用我的技术造福家乡人民,在国外干得再好也是为人作
嫁衣。”
期间,有不少国内外猎头公司联系蔡晓华,想高薪聘请他,都被
他婉拒,直到两年多前,三诺生物两位创始人李少波和车宏莉找到他,
给他描绘三诺生物的美好蓝图:要做亚洲第一、世界有影响的血糖仪
公司。看到三诺生物在中国已小有名气,公司领导团队很年轻有闯劲,
蔡晓华心想:“就是三诺了,我要在中国创国际大品牌。”
攻关:研发出国际一流的血糖监测系统
蔡晓华加入三诺生物后,将战略理念由原来的“血糖仪普及推动
者”转变为“血糖仪专家”。
为什么提出“血糖仪专家”口号?蔡晓华介绍,三诺生物用12年
时间,让便携式血糖仪走进了千家万户,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国内的
血糖仪医院市场和高端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在他的带领下,三
诺生物研发的血糖监测系统“金系列”将于年内上市。“研发出与强
生、雅培、罗氏等国际大品牌相媲美的高端产品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蔡晓华说,“金系列”就是这样一款国际领先水平的医院级血糖仪,
目标就是进入国内的医院市场和高端市场,并进入欧美主流市场。
著名科学家事迹篇3
史蒂芬‧霍金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
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
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
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
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
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
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
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
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
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
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
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
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為辐射而变
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
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
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
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
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
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
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蹟,也
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
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著名科学家事迹篇4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青史留名。虽然给了沈括政
治家和科学家两个头衔,但是要真正算起来的话,在科学发明上沈括
的历史成就可以说远远的甩政治一个赤道的距离。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被外国学者赞誉为“中国科学史
上的坐”,“中国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沈括在科学方面最大的成
就应该就看他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了。
《梦溪笔谈》可以说是沈括一生科学成就和发明的总结,其中包
含了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
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也正是这样一本书,
让后世人得以知道,沈括的确如《宋史》所言是一个全才、通才。
沈括在官场上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因为他与王安石之间的
关系。王安石与沈括家族是世交,沈括父亲的墓志铭还是王安石所写
的。等到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全权统领熙宁变法一事的时候,沈括
毫不犹豫的支持王安石变法。因为他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所以受到
王安石的重用,一路升迁,担任了三司使这样高位。除了王安石的提
拔之外,沈括最重要的政绩应该就在治水修堤方面了。
在初入官场,任任沭阳县主簿的时候,他就发起几万民工治理沭
水,开垦良田七万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利国利民。后来任宁国县
县令的时候,更是发起和倡导了著名的万春圩工程,开辟出能排能灌、
旱涝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顷。与此同时,还留下了《圩田五说》、
《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熙宁五年,又主持汴河治理
事宜,采用“分层筑堰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石油的
人。沈括有一次在家中读书,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当时他
就对这点表示疑问,并且有了一探究竟的心思。后来又机会之后,他
专门到了高奴县进行实地考察。
发现高奴县一条河水边,有一种褐色液体,混着砂石清水流出。
当地人将它叫做“石漆”,“石脂”,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
沈括像当地人那样将他采集起来,并用火点燃。他说“这种油很
像清漆,燃起来像火炬,冒着很浓的烟,帐幕沾上了油烟都变成了黑
色。”更重要的是,他还将帐幕上沾的黑色粉末搜集起来,用他制成
了写字用的“墨”。
沈括将这个新发现的燃物取名“石油”,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今
天。在当时沈括就提出了用石油取代树木作燃料的设想,表示不到必
要的时候决不能随意砍伐树木,尤其是古林,更不能破坏!
沈括这种想法,放在今天是绝对正确的,不仅保护环境,同时也
是对新能源的利用。不过受到当时的局限性,沈括的这种想法并没有
得到采纳。
沈括写《延州诗》纪念:“”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并将自己所知的记录在《梦溪
笔谈》中,等到了后世的时候,人们真的在这儿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他所说的延州石油,放在今天就是著名的”长庆油田“,累计探明油
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年产量达到了二千万吨,约占全国的十
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他随父亲居住在福建泉州时,就听
说江西铅山县有一泓泉水不是甜的,而是苦的,当地村民将苦泉放在
锅中煎熬,苦泉熬干后就得到了黄灿灿的铜。他来到当地,亲眼见证
了村民熬铜的情景,并将此事记录到《梦溪笔谈》之中。后世人顺着
他的介绍寻找,果然在贵溪县找到了巨大的铜矿。沈括发现的这座铜
矿,在今天成为在江西铜业公司的开采地,产量极高,为我国提供了
丰富的铜矿资源。
除了石油和铜矿,沈括其实还发现了测定了新的山水地图,测量
天文历法,开创了各种研究天文的仪器。单看这几点,就足以说明沈
括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了。
著名科学家事迹篇5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
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
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
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
茅。学工程要到工厂去实践,可当时美国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
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
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是慕名而来的。因为,坐落在洛杉矶市郊帕萨迪纳的加州
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是匈
牙利人。可后来的事,钱老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冯·卡门
教授的学生,并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提升至了他的最得力助手。
20世纪30年代初,航空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冯·卡门当时是
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1970年,
月亮上的某一陨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
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
的所有提问。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中国人的思维敏捷而又富于智
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
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
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
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
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
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
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在周恩来
总理的关怀下踏上回国航程,于1955年10月1日到达香港,1955
年10月8日到达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代表朱兆祥
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
幼儿。
钱学森全家归国途中钱学森于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
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回国前,曾担任加利
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由
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
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
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
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3:0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61674303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家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家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