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名人的小故事

更新时间:2024-03-31 13:02:1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美术课教案)

科学名人的小故事

科学名人的小故事

科学名人的小故事

科学名人的小故事1:莫瓦桑发明人造金刚石

金刚石作为一种稀有的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重要

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刚石以极少的矿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

这种少得出奇的金刚石具有世界万物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自

然界中最硬的一种矿石。金刚石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

会用途:有人将它镶嵌在金光闪闪的戒指、耳环等首饰中,以象

征坚贞不渝的爱情;有人把它制成锋利无比的金刚钻,用来切割

钢铁、玻璃等等。

可是,储量如此稀缺的金刚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它的巨

大需求。渴望拥有金刚石的人往往会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刚

石能成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该多好!

189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法国化

学家莫瓦桑研制出了人造金刚石!

片刻间,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讯传遍全法国,传遍全世界。

人们轰动了,法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莫瓦桑一下成为新闻媒

介的焦点,成为人们心目中巨额财富的生产者,在法国,甚至有

人称他为“世界富翁”。

早在发明人造金刚石之前,莫瓦桑已经是法国一位颇负盛名

的化学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单质氟。6年后。他又

发明了高温电炉。不过,莫瓦桑并没有被鲜花和荣誉绊住前进的

步伐,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孜孜进取。

有一次,莫瓦桑准备进行一项化学实验,需要用一种镶有金

刚石的特殊器具。这种器具非常昂贵,因此实验室里的助手们倍

加爱护。

早上,莫瓦桑来到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时,

各项仪器都准备好了,却找不到那镶有金刚石的昂贵器具。奇怪,

怎么会突然不见了呢?

助手突然惊叫起来:“啊?门好像被撬过了!莫非有小偷光

顾?”

莫瓦桑仔细一看,可不是,门锁很明显被人撬开过。进实验

室前,谁也没有留意到。这么说,小偷看上那昂贵的金刚石了。

这桩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个念头:“天然金刚石如此稀少

而昂贵,如果能人工制造金刚石,该有多好!”

可这谈何容易!作为化学家,莫瓦桑心里最清楚:“点石成金”

这不过是美好的神话。要想制造金刚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刚石的主

要成分并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

翻阅了许多资料后,莫瓦桑了解到,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

至于它是如何形成的,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布雷曾

提出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紧接着莫瓦桑想到,要人工制造金刚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

材料。选什么材料才合适呢?还从未有人作过这方面的尝试,看

来,一切要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机化学家和矿物学家查理・弗里德尔在法国科学

院作了一个关于陨石研究的报告,莫瓦桑也参加了。

在报告中,查理・弗里德尔说:“陨石实际上是大铁块,它里

面含有极多的金刚石晶体。”

听到这儿,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矿中也常混有极微量的金

刚石晶体,那么,在陨石和石墨矿的形成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

金刚石晶体呢?

想到这里,莫瓦桑头脑中出现了制取人造金刚石的设想。他

对助手们说:“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陨石里含有大量金刚石,

而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我们的实验计划是:把程序倒过去,把

铁熔化,加进碳,使碳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刚

石?”

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制取金刚石的实验开始了。没有先例,没

有经验,更没有别人的指点,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样。第一

次失败了,认真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次再来。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探索,莫瓦桑的实验室里终于爆发出一阵激动

的欢呼声,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成功了!

从此,人造金刚石诞生了,并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那坚

不可摧的威力。

科学名人的小故事2:达尔文放弃研究成果

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创始者,他生前

常说,他的《物种起源》等著作和学说是“集体的产物”。在一封

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那些可钦佩的观察

者所搜集的大量材料,我决写不出那本书来。”事实上,他和华莱

士的交往便是科学家这种谦虚无私精神的体现。

华莱士是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比达尔文小14

岁,他和达尔文一样,进行着科学考察的活动,曾到南美的巴西、

马来半岛等地做生物考察,采取动植物标本,在同一个课题上进

行研究和写作。其间,他读过达尔文的《一个植物学家的航行日

记》,也和达尔文有过几次通信,讨论交流研究心得,不过两人

都没有提及他们各自的独立研究和正在写作的具体内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写《物种起源》一书的达尔

文,收到了华莱士寄来的一篇关于进化论的手稿――――《论变

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达尔文惊诧得目瞪口呆,他

说:“我从从未见过有这种更加令人惊奇的偶然巧合。他现在采用

的学术名词,甚至也和我的书稿中各章题名相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进化论的优先权将归于华莱士了,达尔文

再发表著作,就有抄袭和剽窃之嫌达尔文这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要知道达尔文已经从事20多年的研究了,当他环绕全球作科学

考察时,华莱士还是一个刚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达尔文

由于旧病复发,加上孩子们身体不好,使得写作时断时续,进度

很慢,才让华莱士后来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决定

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议华莱士赶快将论文发表出来,同时为

了避嫌,他打算中断自己的写作,让华莱士独享荣誉。

但是,华莱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不

仅果断地放弃了优先权,而且满怀敬意地对人说:“当我还是一个

匆忙急躁的少年时,达尔文已经是一个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

他勤勤恳恳地搜集证据,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却不肯为争名而

提早发表他的理论。”

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达尔文同意和华莱士的论文合并,以

合著的名义提交林奈学会宣读。达尔文非常感谢华莱士,他写信

致意,并说:“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

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

在华莱士的鼓励下,达尔文在1859年11月24日这一天,

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巨著,1250册书在当天销售一空。

华莱士高兴地喝彩,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并将进化学说这一理论称之为“达尔文学说”。

科学名人的小故事3:贝尔德发明电视机

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

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

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

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不

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

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你怎

么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么的给我们

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家贝尔德

在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20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

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

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

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贝尔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

窒。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

破茶叶箱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动机,它可

转动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盆”,还有装在旧

饼干箱里的投影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

部件等等。这一切凌乱的东西被贝尔德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

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

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小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

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让它重现出来。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年复一年地实验,他实验装置被

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经过十八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贝尔德

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但发射的距离只有3米,图像也忽有

忽无,只是一个轮廓。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验。

他想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接起来。

他接通了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接线,高达

2000伏的电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第二天的伦

敦《每日快报》马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电的消息。贝尔

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新闻人物。

贝尔德灵机一动,就利用报纸来为他筹集资金。他设法为记

者们做了一次实物表演。一家小报做了通讯。伦敦的一家无线电

老板闻讯赶来。表示愿意提供经费。但要收取发明的收益的一半

份额。

贝尔德同意了这样苛刻的要求。他的实验装置从黑斯廷斯运

到了伦敦。但经费很快又用尽了。他的试验似无重大突破。

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又来同他订了合同。每周付他25英镑。

免费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演。

现场表演又是失败。贝尔德生活日见艰难。没钱吃饭,没钱

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设备的零件卖掉,以此维持生活。他家乡

的两个堂兄弟得知贝尔德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500英镑。贝

尔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试验。

成功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比尔”的脸

部特征被清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这一天是1925年10月2清

晨。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一

个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小伙

子吓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来:“真是奇迹,

真是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了他的脸。

贝尔德终于震惊英国,资助他的人纷纷涌来。贝尔德更新了

设备。开始更大规模的试验。1928年,贝尔德把伦敦传播室的人

像传送到纽约的一部接收机上。

不久,又出现了新的奇迹。贝尔德把伦敦一位姑娘的图像传

送给她正在远洋航行的未婚夫。贝尔德的名字在全世界传开了。

他申请在英国开创电视广播事业,但没有得到批准。但要求电视

广播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提交给议会,经过激烈的长时间的

辩论。议会决定了开展电视广播。

1936年秋,英国广播公司正式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此时

的贝尔德又开始埋头研究彩色电视。1941年12月,贝尔德传送

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图像获得成功。可惜的是贝尔德的实验室被希

特勒的飞弹击毁了。但贝尔德重新开始研究。1946年6月的一

天,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送彩色电视节目,但劳累过度的贝尔德

却在这一天病倒了,没有收看他的研究结果。6天后,他离开了

人世,终年58岁。

在英国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里,游人能看到贝尔德发明的第

一架电视机,还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尔。比尔咧嘴笑着,仿佛

在向游人诉说贝尔德的艰苦发明的故事,也好象在为贝尔德成功

而欢欣。

科学名人的小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3:0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6133062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名人的小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名人的小故事.pdf

标签:实验   发明   没有   研究   科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