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史铁生代表作品)
唐诗解读——沈佺期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
卢家少妇: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
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郁金:郁金香。
砧:捣衣石。
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
丹凤城:京城别称。
流黄:黄色的丝织品。
解读: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
《唐诗三百首》将其编入卷六七言律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又
题作《独不见》。补阙,唐代官名,职司规谏。
乔知之于696年以左补阙随武攸宜北征契丹,次年得胜回朝,因
其妾碧玉事为武承嗣所杀。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乔知之出征之时,作者
仿碧玉口吻代赠之作,因为表现的少妇思念自己丈夫的诗作,在初唐
具有普遍意义。
诗歌一开篇将一深夜独居少妇的影子展现在读者面前,卢家少妇
原指莫愁女,此处为泛指。首联用对比手法,正在华梁上栖息亲昵的
海燕与没有丈夫陪伴的少妇进行了对比,突出表现这位少妇是何等的
寂寞凄凉。
虽然身处富丽堂皇的房间,可心却已经飞到辽阳战场。根据唐代
府兵制夫定,外出打仗的战士要自备衣物,由家中做好寄往驻地,而
以葛、麻制衣,要先在石砧上用木杵捣后才便于缝纫。因此寒冷的秋
风送来阵阵捣练声,已经成为思妇对远方夫君的关爱。一个“催”字,
将落叶不忍凋零的生命之悲,少妇的相思之痛倾注于笔端。丈夫在外
征战十年,在辽阳过得还好吗?何时才能回到我的身旁?
颈联——“白狼河北音书断”,已经很久没有丈夫的消息,心头
渐升起不安的心绪,日短夜长的秋夜因此显得孤寂难捱。将夫妻分离
两地的哀伤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十年征战,难以团聚,只能凭着
美好回忆消磨时光。一边是丈夫在外渴望家书而书信难通,一边是妻
子在在家独守空夜而秋夜漫长。
尾联收笔于少妇的无限哀叹,有谁能知夫妻难以相见的痛楚呢?
既然无人能知,又何必让那一轮明月照进我的帏账,牵惹我的情思呢?
连用两个递进问句,更加衬托出女子的无奈。
全诗多角度塑造出一个空闱独居的少妇形象,却将这种冷色调的
凄凉心境融入到郁金、玳瑁、流黄等事物构成的华美环境里。一扬一
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
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
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
“月照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这首诗被明代何景明将其
誉为七律第一,同时标志着七言律诗已达到成熟阶段。
沈佺期(656—715)字云卿,排行三。河南内黄人。官终太子少
詹事,世称沈詹事。675年进士及第。任协律郞。702年迁给事中,
后遭弹劾受贿入狱,未究获释。705年,因媚附张易之而流放驩州。
后遇赦北返。景龙年间,以起居郞兼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终
太子少詹事。新旧《唐书》有传。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于
律体定型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时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全唐
诗》存诗3卷。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2:2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589633035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诗解读——沈佺期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诗解读——沈佺期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