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质检员培训)
维普资讯
艺术研究
歌曲审美的意义及其价值
口葛美琳
摘要:音乐是表现广阔社会和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歌曲则因其短小易于传
播为广大群众接受并产生直接的效应。本文就歌曲审美的意义及价值、雅
与俗、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当下社会音乐现象提出自己的“一
孔”之见。
关键词:歌曲高雅通俗审美社会功能
方式选出“全国十大不健康歌曲”:《独自去偷欢》、《饿狼传
我国20世纪30至40年代,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
说》、《十三不亲》、《游戏人间》、《舞女》、《大花桥》、《你把我的
商品化音乐(如Jazz Music)和北美夜总会、舞厅盛行的流行歌
女人带走》、《马桶》、《心雨》、《赤裸裸》等都列名上榜。其实这
曲(Modem Song)的影响,在全国大城市中曾出现过一次流行
类音调淫亵矫媚,内容庸俗无聊的歌曲何止区区十首,此类比
歌曲的热潮。尽管其中也有一些如《四季歌》、《渔光曲》、《秋水 三十年代的《夜上海》、《疯狂世界》、《香槟酒气满场飞》、《野花
伊人》、《塞外村女》等清新健康、雅俗共赏的作品,但大部分都 朵朵开》、《早行乐》等有过之无不及的庸俗低级歌曲,已开始
是宣扬金钱至上、享乐主义、颓废思想的靡靡之音。在严格政
引起宣传文化部门、演艺界的有识之士和积极上进的广大歌
治化的年代,一律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垃圾”、“半殖民地半封
迷的注意,在公开的演出场合不唱情调品位低下的歌;积极创
建的产物”、“反动阶级用来麻醉腐蚀人民群众斗争意志的精 作推广品位高、内容好、雅俗共赏的好歌等,已形成世纪交替
神鸦片”而被批判禁绝。准也料想不到,这类在港、澳、台、新、 时代的一种新风尚。将此类歌曲由歌迷和群众票选后公之与
马、泰等地仍继续流行发展的时代曲、流行歌,在八十年代与
众,或在电台、电视中列榜分析批判,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引导
“摇滚”、“的士科”等一起,又重新闯入国门,掀起了更加盛大
抵制的好作法。
狂热、嘈杂的大潮,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通俗音 音乐是表现广阔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
乐大流行,高雅音乐不景气”的一边倒局面,各种新潮歌曲象
式,歌曲(song) ̄1]是由歌词和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
流行时装一样,花样翻新,炫奇逗巧,变化频繁,几乎垄断了城
务的一种篇幅短小、易于传播的一种声乐体裁,因而其表达方
镇文化市场,成为歌台舞榭的霸主,渗透到大众音乐生活的各
式更加直接明显,易为广大群众接受并产生直接的效应。
个领域。一时节造成了高雅文化的失落,严肃音乐的困惑,一
任何艺术形式内容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现实的产物
向作为我国音乐生活主流的艺术歌曲(包括传统民歌中的精 和结果,都是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水准、监赏品位、
品),受到了严重的冷落与冲击。 精神素质、价值取向等的反映。当前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对素质 及商业化竞争出现的不平衡状态,流派众多、风格多样、雅俗
教育的重视,有识之士在不断的反思中,认识到了在科学文明
共赏、良莠并存,是社会转型期必然出现的状态,只有引起普
勃兴发展的新时代,各阶层对艺术的需求仍有雅、俗、高、低之
遍的重视并不断地通过引导调整的正确方法,才能取得良好
分,厚此薄彼、兴此废彼,只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是不行的。于 的效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大J是
是,又重新兴起了对严肃音乐的推崇,对高雅音乐的呵护,对
文革后整体文化素质的衰退和艺术审美、监赏品位的盲从和
民族音乐的提倡,初步形成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 低下,给不加选择的引进和不正当的商业化竞争造成了可乘
法的分类和“艺术歌曲”、“民歌民谣”、“通俗歌曲”三足鼎立的
之机。音乐是艺术的门类之一,艺术的灵魂是美。音乐与其他
规范。但由于商业化的炒作、不正当的竞争,我国礼会音乐生
艺术门类一样,可以反映人类共通的美好事物和情感,藉以鼓
活中的不平衡状态并未彻底打破。一些迎合低级趣味,满足少
舞人类团结互助,发展进步;也可以表现社会的病态、庸俗和
数人的享乐颓废思想的歌曲,仍在歌坛舞榭和街头巷尾盛传,
低级趣味,从而对社会和人类造成危害。因而,任何社会对艺
迷惑污染着青少年一代。如:湖南《天地人》杂志通过歌迷投票
术都是有选择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推陈出
维普资讯
艺术研究
新”这就是我们的选择标准,“歼源导流”、“变废为利”这就是 可磨灭的典范,成为学习美声唱法过程中必修的经典作品。而
我们应采用的具体做法。以歌颂人类美的事物和情感为主的
一
些直接脱胎于那坡里民歌的歌曲,如《啊!我的太阳》、《重归
艺术歌曲与民族音乐的主流,不断改进提高通俗歌曲和流行
苏莲托》 《玛丽雅・玛丽》、《桑塔・露西亚》等,因热情豪放、充
音乐的格调品位,使其以更加丰富健康的新面目服务于社会
分发挥了声区转换和高音的特点,向来是各国著名歌唱家独
人生;在振兴与提高、净化与整顿中,不断提高自身和人民大 唱音乐会的“主打”曲目。艺术歌曲在俄岁斯称为Pomahc,俄罗
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艺术素质与监赏水平,这是作拍家、
斯音乐之父格林卡是俄国艺术歌曲的首位经典作曲家,他用
音乐教育家、音乐制作人和传媒界的当务之急。
著名诗人普希金等人的名作谱曲的《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云雀》、《夜晚的和风》等,早已成为世界各国音乐学府和音乐
人类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将艺术作品分为高雅与通俗
会的经典名作。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洛夫、
两类,但它们之间从来都不是凝固不变或泾渭分明的。艺术歌 穆索尔斯基等创作的一些艺术歌曲,注重心理刻划,富有强烈
曲也象名著或名画一样,由俗变雅、南稚到俗或雅俗共赏,是
可以互相转化或融会贯通的。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本来是俗
文学,经过作家的整理编写再创作,就变成了稚俗共赏的名
著。民歌俗调本是俗曲,经过作曲家的整理改编或创作,也会
变成名歌名曲而列入艺术经典传播欣赏。歌曲的分类和界定
历来众说纷纭,很难有明确的界线和确切的定义。一般按体裁
不同分为艺术歌曲、民间歌曲、舞蹈歌曲、通俗歌曲、群众歌曲
等;按题材内容分为叙事歌曲、抒情歌曲、颂歌、军歌、学堂乐
歌、工人歌曲、农民歌曲、行业歌曲等;按演唱形式分为独唱、
重唱、合唱、对唱等。这些不同类别的歌曲基本上都可以用艺
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两大类加以概括。
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开始盛行一种抒情短歌,它
是由浪漫派作曲家,把著名诗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样
情感的诗词谱成歌曲,其结构严谨,曲词流畅多变并富有表现
力,作曲技法较为复杂规范,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一体且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这类艺术性较强的抒情歌曲一出现,很快就冲破了
古典宗教歌曲独霸乐坛学府的状况,成为声乐教习和音乐会
的主导和保留曲目,欧洲音乐界通称其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在德国称为Lied,代表作曲家是被称为“艺术歌
曲之王”的舒伯特,他采用歌德、海涅、席勒等著名诗人的抒情
短诗为歌词,创作了《野玫瑰》、《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春天的
信念》、《魔王》等600余首艺术歌曲,其中许多曲调优美流畅,
意境深邃高雅的歌曲,已成为传遍世界的经典曲目。德、奥两
国著名作曲家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也有一些艺术佳
作传诸后世。艺术歌曲在法国称为(;hanson,代表作曲家为柏
辽兹、比才、库普兰、德彪西等。法国的艺术歌曲精致纤柔,在
发扬浪漫派传统风格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如德彪两厢著名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魏尔兰等的诗歌谱成的抒情短歌,具有浓
郁的印象派风格。
意大利的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气
质,象斯卡拉蒂的《在我心里》、《紫罗兰》、洛蒂的《请告诉我》、
马尔蒂尼的《爱情的喜悦》、乔尔达尼的《我亲爱的》等,闵吸收
民间牧歌与恋歌的艺术特点, 声音技巧的发挥上树立了不
的独创性和哲理性,在国际声乐教学和独唱音乐会中占有很
重要的地位。
欧洲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很多,除抒情短歌之外,还创作了
一
些可全部演唱亦可单独演唱的声乐套曲,它以同一诗人的
诗作为歌词,谱成一组由抒情短歌组成的音乐统一体,象舒伯
特的《美丽的磨房女》、《冬日里的旅行》;舒曼的《诗人之恋》
等。其中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用吉普赛诗人海杜克的抒
情诗谱写的《茨冈之歌》,是非常著名的声乐套曲,他采用风格
新颖独特的吉普赛民问音调作主题,对吉普赛人充满情趣的
流浪生活,刻划得细腻人微又富有诗意。尤其是被誉为“世界
上最美的旋律之一”的《母亲教我的歌》,感人至深,成为国际
声乐教学和演唱活动中的常用歌曲之一。
我同古代是一个诗乐结合的国家,存儒学教育的薰陶下,
文人大都通音律。因而,由专门的宫廷音乐机构——乐府收集
的民歌与文人加丁创编的宫廷和上层社会流行的乐舞(包括
雅乐、鼓吹乐和宴乐),都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作品。中国古
代的诗歌集——《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琴曲》等,都是诗乐结合、可以演唱的艺
术歌曲,史籍上有大量文官武将、文人雅士、官廷乐人、歌唱家
创作演唱艺术歌曲的记载。遗憾的是除《姜白石自度曲》和散
见于后人辑编的《风雅十二诗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碎金词谱》、《太古传宗・琵琶调・弦索时调新谱》、《纳书楹曲
谱》等琴曲词谱,以及佛、道教音乐中保存有少量曲谱,如《阳
关三叠》、《关山月》、《风凰台上忆吹萧》等流传至今大都变成
了有词无谱的文学作品遗存。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教育在我
国推行以来,才涌现出黄自、李惟宁、李叔同、赵元任、冼星海、
贺绿汀、聂耳等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
家,他们创作的《玫瑰三愿》、《思乡》、《我住长江头》、《玉门出
塞》、《教我如何不想她》、《渔光曲》、《嘉陵汀上》、《黄河颂》、
《黄河怨》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在国内外广泛传唱,不
但成为音乐会和声乐教学的保留曲目,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
注意,列入了国外著名歌唱家的节目单。
近现代以来,艺术歌曲在继承传统风格规范的基础上有
维普资讯
艺术研究
了很大发展,这首先体现在扩大了艺术歌曲的范畴和界线上。
几首歌就行了的应景方式。即便是全国风靡起来的考级活动,
一
些通俗性的民歌或民族民间曲调,经过作曲家加工改编或
也存在着只重技巧锻炼,忽视艺术素质培养的弊病。为了应付
高中以上大部分取消了音乐课。这和有艺术教育优良传
重新创作,如《在那遥远的地方》、《东方红》、《送我一支玫瑰
高考,
花》等,都成为稚俗共赏、广泛传唱并公认的艺术歌曲经典名 统和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个称号是极不相称的。
曲;作曲家谷建芬、李海鹰等;歌唱家刘欢、李谷一等在通俗歌
两千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孑L子就将礼、乐、射、御、书、
曲民族化、艺术化方面都作出了一定贡献,创作演唱了既有流
数六种知识和技艺,列为学子必修的功课,在传统的家庭教育
除文武之道外,琴、棋、书、画也是开发智力、增强素质修养
行歌曲特点又有鲜明艺术歌曲风格、稚俗共赏的好歌。现代艺
中,
术歌曲走出了“象牙之塔”、本来属于通俗音乐范畴的民谣民
的重要功课。13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学已普遍将音乐、数学、几
歌、流行歌曲逐渐向艺术歌曲靠拢,稚俗合流共赏已成为世界 何、天文并列为必修的四门科学,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新的趋和导向。从这一点说,艺术歌曲应
卢梭提出了美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新概念,认为音
把一切反映各种生活场景和美好情感的、在艺术水平与思想
境界方面达到一定高度的抒情歌曲都囊括进来。艺术歌曲作
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之一,愈来愈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它风靡了几个世纪,陶冶了几代人,不但是世界各国声乐艺术
创作、演唱、教学的主流,也是世界各国美育教育和社会音乐
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直接发挥着影响与协调社会成
员意志行为的作用,健康高尚的音乐,在演出与传播的过程
中,可以对社会成员起到陶冶和教化的作用,所以我国历来把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列为音乐的主要社会功能。音乐也有向
社会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它可以通过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
和教养与高品位的娱乐休闲,来松驰人们的神经,缓解精神上
的紧张疲劳,增强人们新的活力。但低级的娱乐,不按照健康
审美观念加以规范的演出与传播活动等,又易于对社会成员
行为的塑造产生反面效果,导致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空虚和
混乱。音乐在社会中的这些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厚此薄彼
或有所偏废,把音乐的教育功能夸大到绝对化的程度,或否定
音乐的审美娱乐功能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文革”的恶果大家都记忆犹新,在“唱一首好歌,就是上
一
堂生动的政治课”的错误引导下,不贴政治标签的歌曲就不
是好歌,一向作为歌曲主流的经典艺术歌曲“被视为封、资、修
的产物而禁唱”,大量优美健康的抒情歌曲“被视作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情调”而打人冷宫,民歌“都是哥呀、妹呀的俗词滥
调,会腐蚀革命者的意志”,连20世纪50年代流传很广的电
影插曲 、燕子》、《十五的月亮》、《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等
通俗性歌曲,也被视为“黄色小调”而禁唱。传统的审美教育机
制被革掉了,“八亿人八个戏几首歌”的过度饥荒状态,造成了
全民文化素质衰退、音盲遍地、艺术监赏水平低下的后果。本
文前面所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饥不择食”现象,
就是最好的证明。时至今El,这种影响也没有彻底根除。基础
教育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素质教育是副课,可有可无,部
分学校音乐课教学仍保持着“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教会
乐不但能开发智力,而且具有伦理价值,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
良好的影响。德国的社会学家M・韦伯尔和A・西尔伯曼进一
步提出:“音乐是构成社会的一个要素”,他们从东、西方音乐
体系不同的事实出发,探讨音乐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
疗等方面的互相联系,以及其对人类道德风尚与社会生活的
广泛影响。20世纪新教育体制在我国实行以来,美育与德育、
智育、体育并重已作为培养有高度文化知识、道德风尚、文明
素质和健壮体魄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措施。因而,在科技兴
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新时代,各种新的思潮乐风不断涌
人,音乐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音乐文化勃兴发展,音乐传播的迅捷方便,音乐教育的
空前普及,音乐市场的流通活跃等等,都迫使我们从音乐社会
学和音乐美学的角度,对当前的现象进行一些审视和评估,发
现并指出其偏颇、失衡和缺憾来。
各阶层人对音乐的需要有相通之外,也各有不同,就象穿
衣吃饭一样,人人都离不开它,但花样色彩款式味道则千差万
别,社会的需要为音乐的丰富多彩与流通服务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和用武之地。高雅的也好,通俗的也好,雅俗共赏的也好,
关键在于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给社会各阶层人们以什么样的熏
陶和影响。通过不断地恢复、调整、推广、普及规范化的美育教
育和传统乐教,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艺术监赏水平,让健康积
极、促人奋发向上、并能发挥审美教育和高品位休闲娱乐功能
的各类有益无害的音乐,在我们的生活和推广流通领域占有
主导地位,应是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广大音乐工作者与媒体
界共同的天职和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杨阴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1—0.A克列姆廖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论[M】.音乐出版社。1 963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0:0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850835178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歌曲审美的意义及其价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歌曲审美的意义及其价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